徐 贲
8月6日,在“中国当代文学”的专题采访中,当代著名作家王蒙讲了一个故事。在他的大孙子14岁的时候,他对孙子进行教育,说:“我14岁的时候已经是一个革命者,而你现在只知道玩电脑游戏。”孙子立刻就给他一个回答,说:“那是因为你当时没有玩具,你连玩具都没有,你不去革命,你还能干什么?”王蒙觉得有点道理,表示“希望全世界所有的国家,注意给儿童和少年提供足够的玩具。一个不能够给儿童和少年提供足够的玩具的国家,那么这个国家的年轻人就有权利选择革命。”
王蒙的说法很有意思,但还需要补充一下,因为对孩子来说,重要的不只是玩具,而更是游戏。我上初中的时候,正赶上“三年自然灾害”,班上有一位家境宽裕的学生,自己有一个篮球。在当时,那是一件很贵重、很了不起的玩具。许多想玩篮球的同学都讨好他,谁能玩、怎么玩都由他说了算。占有玩具的人,霸占了游戏规则,虽然有玩具,但没有好的游戏。
在我现在住家的不远处,有一片小小的公共绿地,叫“科比公园”,是一个小孩子们玩耍、游戏的地方。安置在那里的有沙坑、滑梯、转椅,还有许多来自小朋友自家的玩具,像城堡、车辆、小篮球架、玩偶,等等。玩具放在公园里,从来没有见小朋友把它们据为己有,更没有往家里拿。渐渐地,玩具越来越多,管理公园的就贴出告示,请居民们暂时不要再把玩具“赠予”公园了。
把自家的玩具拿出来,放到公园里让别的孩子爱怎么玩就怎么玩。看上去是玩同一件玩具,但却不是同一种游戏。许多父母都知道,玩具会强化孩子的占有和独占欲望,在给孩子买新玩具的时候,他们会叮咛一声:“和小朋友一起玩。”
过去的孩子也许不如现在的孩子有这么多玩具,但他们未必就没有好的游戏。他们在地上画上格子,就能玩跳格子的游戏,跳橡皮筋和抓沙包的游戏也都只需要简陋的“玩具”。在游戏中,孩子们学会遵守公正规则,这些规则常常是他们自己一起制定的。更重要的是,由于玩具简陋,他们才更需要彼此,更需要聚在一块儿才玩得有趣。
在美国,大学前(K-12)教育很强调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领导能力”,也就是和别人合作、聚在一块儿玩的游戏能力。参加各种体育或音乐团队、拉拉队、义工活动,是升学的一项重要考量。一个人在家里打电脑游戏,玩得再好,也不符合这项考量。
刚发明电报、电话的时候,只是个别人的玩具。后来有了公共的用途,因此必须建立公共的游戏规则。先是“自由通讯”的规则,谁到邮电局去打电报或打电话,只要付费就行,至于说什么话,那是他的自由。后来,在有的地方,邮电局的人说,电讯归我把管,哪些话该说,哪些话不该说,都得听我的,不听的话,不给服务。电报、电话没变,但游戏规则变了,游戏的性质也就变了。
所以,重要的恐怕不只是给儿童、青少年足够的玩具,更要教他们如何游戏,按什么规则游戏。游戏者从小要学会一个道理,那就是,游戏者必须服从所有游戏者同意遵守的规则。民主法治就是公共生活的这样一种游戏规则。
物质社会造就消费者,但不会自动造就坚持民主法治规则的公民。光给孩子们玩具,不教他们游戏规则,很容易让他们只满足于自己想要的东西,只关心自己的满足。过分专注于物质消费的人,有时反会对当公民不感兴趣。青少年在成为消费者的时候,也应当同时努力成为对公共生活的公正规则有所坚持的自觉公民。
(选自《南方都市报》)
编辑评
对于玩具来说,孩子是玩具的主人,有充分的支配占有权力;对于游戏来说,每一个孩子都是游戏的参与者,都必须遵守游戏规则,游戏才好玩。中国孩子体育达标的几项内容都是个人项目,而美国孩子从小的体育运动都是集体项目,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仔细体会划线的句子,结合自己平时的观察和知识,提出问题,思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