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传志:
1944年4月29日生,江苏镇江市人。1961~1966年,在西安军事电讯工程学院雷达通信专业学习,获学士学位。1984~1985年11月,在中科院计算所新技术发展公司工作,先后任副总经理、总经理。1989年11月~2001年3月,任联想集团总裁。2001年4月至今,任联想控股有限公司总裁。2001年4月~2004年12月,兼任联想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2004年12月至今,兼任联想集团有限公司董事。
在企业的转型过程中,观念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是今天的中国科学院以及很多企业要办好的重要因素。
联想当初由中国科学院投资20万元。是百分之百的国有企业。我们的政府在制度和体制上的创新,给中关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关村的企业大军里有一支很重要的力量,就是科研院所的人员走出来创办的企业。联想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代表,办到今天,我觉得有三方面有了重大的突破。
首先是观念上的突破。这个观念已经不仅仅要把我们的科研成果和经济结合起来,而是怎么能够把产品变成钱,这有重要的差别。因为从科学院走出来,特别容易看中科研本身,而不知道走向市场有多少个环节,怎么配合。联想付了很多学费了解到,这里面有许多故事。
在1986年的时候,联想推出了二型汉卡,推向市场卖得并不好,根据市场需要再作修改、宣传。等到修改好了,三型汉卡又出来了,因为心情迫切,在企业内部讨论,销售人员认为不到时机,然而我们还是硬着头皮推向了市场。结果“二型”卖不动,而“三型”又出没有修改好,失掉了整个先机。其他厂商的汉卡系统就赶超了我们。联想的这个例子,说明成果要变成钱需要很长的过程。
其次,在国有起家的科技企业里,科技人员如何参与分配,经过了反复的讨论和实践研究。这说到底是怎么做到让科研人员有股份,想了一系列的办法,最后终于实现了体制创新。
简单地说,1993、1994年中科院给了我们分红权,存了8年,到了2001年,北京市科技部、财政部拿这个钱买回了35%的股份,这个做法确实是一个创新。今天联想能够有这样的发展,完全是因为有技术。另外,就是科学院的企业、大学的企业社会化,这是中国科学院路甬祥院长提出的,我们要形成一个新的法人治理结构,这是一个制度的创新。说到底就是科技创新以企业为主体,具体落到实处,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创新。
第三,谈谈管理的创新,光有观念、机制的创新,只是奠定了基础。必须有管理的创新,才能让企业做好。在制定路线的时候,没钱,又不懂得若干的环节。在这样情况下,联想走了一条“贸工技”的路:除了自己卖电脑以外,我们干脆给其他厂家做代理,通过跟HP、IBM这些公司的合作不断学习——怎么了解市场,怎么做服务。所以,“贸工技”的路,现在大家可能不用走了,而在当时,我觉得是创新,通过积累的资金,了解企业发展的过程。另外就是关于从集成技术向核心技术推进的过程,联想壮大以后。社会上甚至领导同志都要求我们掌握核心技术,我决心不能只为争一口气,必须先把自己的命保住。于是我们走了集成技术这条道路,就是根据市场的需要,把成熟的技术变成产品。
举一个例子,1997,1998年,网络电脑风行的时候,我们推出了“一键上网”的电脑,按一个键就能上网。对企业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做成了,我们的市场份额提高了8‰并且那时候,企业有很强的销售和市场推广能力,光有好产品,用户不知道也不行,这些为我们的资本奠定了基础。之后联想又有了“一键恢复”技术等。有了资本基础,联想电脑的毛利率就始终领先,现在逐渐向前瞻性技术挺进。
并购了IBMPC,我们的技术大幅度提高,我们的利润、营业额都有了四五倍的增长。其中最好的有两件事,一个是买了牌子——这个牌子在国际上确实好用;第二,买到了技术,IBM笔记本的技术在世界上绝对属于第一位。它的开发力量跟我配合得也非常好,我们一下就跃到了技术的顶层。
另外,联想这些年不断研究积累,怎么建班子、带队伍,越来越充实,不断培养自己的人才。因此,以联想在后期形成了持续发展的结构,不仅做电脑,而今把电脑的经验总结出来,开始做投资。我们投了70多个高科技企业,成功率很高,回报率也很高,这是人才积累和管理创新的结果。
我相信中关村企业,都是以观念、机制、组织、创新为基础。和科技创新结合起来,这样我们才能组建国家的科技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