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长吉
走在北涧桥上,我屏声敛足,生怕惊扰了她的梦。
浙南的泰顺县,以廊桥名世。泰顺多高山,多溪流,先民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为后世留下了不计其数的大大小小的桥梁。其中,桥上加屋者,称作“廊桥”。泗溪镇的一对“姐妹桥”是泰顺廊桥的代表。姐姐叫“溪东”,建于明隆庆四年(1570年);妹妹名“北涧”,建于清康熙十三年(1675年)。两桥仅相距一华里,分处同一条溪流的上下游,不论从外形体态上还是从内部结构上,都非常相似,且她们的“父亲”师出同门,因此得名“姐妹桥”。
姐妹桥青瓦飞檐,雕梁画柱,大气而秀美。廊桥的主体部分不用一根钉子,也没有一个榫铆,而是用别、撑、顶、压等方法,将一根根粗大的木料“编织”在一起。这种不可思议的构造技术,令当今的桥梁专家们惊叹不已。三百多年来,姐妹桥历无数次山洪、台风的考验而安然无恙。个中令后世子孙骄傲的科技含量及艺术价值,就留给专家们去继续计算吧,我更关注积浮在廊桥身上的岁月的风尘。
泗溪镇坐落于浙闽交界处的古商道上,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注定了它商贸重镇的地位。当年,这里富商巨贾云集,日日车水马龙,夜夜灯红酒绿。在猎猎的酒旗茶旌的簇拥下,姐妹桥以其婀娜的身姿,独立于人们的仰望里,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她们就是中心,她们就是标志,一切都围绕着她们展开,一切都在向着她们聚拢。八方商客传播着姐妹俩的美名,姐妹俩的姿色又吸引来更大的商潮。正是桥因商而名,商因桥而兴。
如今的泗溪镇早已失却了昔日的繁华,消了人喊马嘶,湮了浙商闽货,在富甲天下的温州,就规模而言,它充其量也就只能算一个“村”了。曲曲弯弯的公路从村中穿过,路旁稀稀拉拉点缀着一些民房,男耕女炊,鸡鸣犬吠,一派恬静的田园景象。在溪东桥的脚下,一座水泥桥承载着悠闲的车辆和行人。虽然正值五一长假,廊桥上的游客却也是寥若晨星。
北涧桥的桥尾是一排年代久远的古商铺,其中的一间被辟为“泰顺廊桥展厅”。展厅的主人是年过古稀的退休教师周万巩先生,为保护和宣传廊桥,几年前他从温州市区迁回故里。老先生像那株老樟树一样,日夜与桥相伴,倾尽全力,呵护着一种濒危的绝世文化,呵护着一个青瓷般精美而又易碎的梦。
近年来,廊桥的保护愈来愈引起各界的重视。但是,保护只能推迟毁灭,却不能阻止毁灭。就像美容能够延续青春,却难以拒绝衰老;就像医术可以延长生命,却无法抗拒死亡。我知道,迟早有一天,姐妹桥将从溪流上从人们的泪光里消失。如同桥上桥下的各色人等,都已经或正在从桥的视野里淡出,没有什么能够阻止。我们能做的,只是为我们的梦境添加一些支撑,间或粉刷点儿新的色彩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