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万邦
洪范宇(1908-1979)是一代牙症名医,南京市口腔医院的创始人,提起他老南京人都会记忆犹新。他出身贫寒,自学成才,从上世纪30年代起在珠江路、中山路、中华路和热河路挂牌行医,直至建国后带头响应号召,组建公办牙症防治所、口腔病防治院和创办南京市口腔医院,半个多世纪钻研口腔技艺,为民治病,清正廉洁,死而后已。
1908年9月14日,洪范宇生于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里。13岁在珠江路莲花桥小学毕业后,考入进修中学,继而转读华中公学,17岁时又考入鼓楼医院护士学校。两年后该校停办,去下关医院实习内、外科一年。20岁拜当时的牙科医师章拯亚为师。在章拯亚牙科医院学习口腔专业的三年,为洪范宇一生从事口腔医疗职业、成为一代牙症名医奠定了基础。
悉心钻研
俗话说: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人命。为了满足牙科病人正常咀嚼饮食和仪表的需要,洪范宇倾注了毕生的精力和心血。
1931年,23岁的洪范宇在当时国民政府南京市卫生局任职牙科大夫。3年后,取得了社会公开合法的职位,开始筹办私人牙科诊所,并于1934年春,在珠江路吉兆营首次向市民挂起了“洪范宇牙科诊所”的牌子。同年秋天,迁至中山路150号正式开业,直至1937年12月南京沦陷。在这三四年间,婚后成家立业的洪范宇,省吃俭用,筹资购置了当时国内较为先进的牙科升降椅两张和其他医疗器械,为方便南来北往有牙病的市民和郊县农民前来就诊,所里又增加4名医护人员接诊,而洪范宇自己主要负责医疗上拔、治、补、镶的全部口腔治疗工序。
1938年6月,劫难后的洪范宇和市民一样,又从乡下返回城里,在中山路226号继续开办“洪范宇牙科诊所”,直至建国后的1952年。这14年间,是洪范宇发展牙科业务和医疗技术趋向成熟的阶段。他为提高私人诊所治疗和诊断的效率,在市里首家引进昂贵的专摄口腔牙片的X光机、治疗台、器械橱等,每年都有15000多病人(次)慕名前来诊治就医。
1942年,洪范宇为方便更多的百姓治病,又在中华商场(中华路99号)增设了分部,挂牌为“平民牙科诊所”,直到1950年迁往中华路143号后,由其胞弟洪范九、弟媳李春蕙继续营业。与此同时,洪范宇为方便市民能在夜晚就诊牙病,于1949年底在下关热河路又专门开设了牙科诊所,每天下午5时至8时,由“洪范宇牙科诊所”派员前往诊治,而他本人对这一南一北分诊所出现的牙科疑难杂症,都能及时前往解决,受到患者们的青睐与欢迎。
在对待病员收费上,洪范宇都按当时政府的管理规定办,既不乱收也不计较得失。特别在建国前,社会既黑暗又混乱,一些日伪官兵、地痞流氓之类,来诊所治牙非但不给钱,还要打骂和抢砸。平时诊所还经常接到一些恐吓电话和匿名信,遭到敲诈勒索,而洪范宇只好忍气吞声不敢得罪,受尽磨难。至于一些确实没有经济能力而前来求医的平民百姓及郊县农民,洪范宇都热情地给予免费治疗,而街坊邻居前来止痛拔牙、补牙等更是分文不取,表现了仁慈博爱的胸怀。
廉洁奉公
洪范宇在牙科技术上的主要成就,在于他对口腔业务的全面精通和多面手式的实践操作,包括口内、口外、口矫,尤以矫形科最为突出,他对矫形科中的固定修复、活动修复、口腔矫正等,都有着独特的见解。如固定修复的种牙(又称椿冠),从根管治疗到种牙装戴,全部由他自己一人操作完成;又如固定与活动的铸造修复体(人造合金铸造),也全部由他自己独立完成。至于对病员的拔牙、补牙、根管治疗、镶牙等一条龙工序,更是常由他一人操作完成。
1949年4月南京解放后,洪范宇看到了新中国的光明前景。这时,他不光是想到自己开设的牙科诊所,全市还有15家有正式牙科医师的诊所、100多名镶牙技工。从维护公益出发,他决心以自己的影响积极参与组建南京市医师公会的社会活动。之后,洪范宇被推选为市医师公会副主任(主任为冯双■,另一副主任为朱寿江),对所有加入医师公会的诊所都发给会员证书。1951年,市卫生局对全市牙科医师进行了一次全面考试;第二年,市卫生局又号召开业的医师,积极投入革命,参加公职工作。
当时,在南京人中有着一定影响的“洪范宇牙科诊所”,各项治疗业务都处在上升兴旺时期。但是洪范宇相信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方针政策,为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发扬救死扶伤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他毫不顾忌个人和家庭的得失,决心舍弃自己多年开业的诊所,带头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并以市医师公会副主任的身份,第一个在号召书上签下“洪范宇”三个大字,表明积极参加革命!在他的影响下,连日来,南京有90多名各科医师也都报了名。
1952年9月,在市卫生局局长盛立(后为江苏省卫生厅厅长)的大力支持下,洪范宇主动发起并大胆设想组建南京市第一家专门的牙病防治诊所,并根据市里“从先创办小型而后逐步扩大”的原则,经过积极筹备,终于在这年的12月1日,由市卫生局宣布“南京市牙症防治所”在长江路口正式成立并对外开诊,李代鹄任所长,时年44岁的洪范宇任副所长(技术级8级)。4年后,洪范宇又根据市里指示精神,负责筹备在鼓楼兴建“南京市口腔病防治院”(现市口腔医院)的新任务。
这次任务从策划、设计到施工、监理,甚至包括各种建材物资以及各科室医疗设备、器械等的选购、运输和存储,都由洪范宇本人亲自定夺,前后用了近三年时间建成规模空前、闻名遐迩的大型口腔病防治院,于1958年5月1日正式对外开诊。
这期间,年逾半百的洪范宇为建新院真正做到了呕心沥血。他处处谨小慎微、精打细算、公私分明,从未拿过公家一砖一瓦,也从未挪用过经手款项中的一分钱!相反自己有时还吃住在工地上,辛勤督察施工,抓质量赶进度,一心扑在事业上。也就在这一年,他参加了中国农工民主党。但他感到这还不够。从1960年起,他每年都向院党委写出申请报告,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以更好地改造世界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鞠躬尽瘁
新院建成后的十多年间,洪范宇更加谦虚谨慎,淡泊名利,出任医院矫形科主任后,还经常坐班“一号门诊”,为省、市领导和部队首长提供专家门诊服务。作为一名医师,洪范宇从没有势利眼光,无论是领导干部、著名人士还是平民百姓,他都一视同仁地对待和尊重,做到有求必应。
但是,就像洪范宇这样一位高级口腔病防治专家、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南京市第五届政协委员,在那“史无前例”的年代,同样没有能逃脱厄运。一顶顶莫须有罪名的“帽子”和一张张大字报,贴满医院门诊部大楼的里里外外和他工作的矫形科,甚至在他操作的升降椅迎面墙上也贴满了“坦白交待,抗拒从严”的条幅。此时此刻的洪范宇虽身患高血压、肺气肿和肝硬化,但从早到晚必须在医院里待上10小时,除写检查交待、打扫科室卫生、清理模型等活外,还要随时随地听候革命造反派的传唤。
1946年秋,洪范宇曾按当时国民政府要求,带着做牙科护士的长女洪丽华(现为江苏省人民医院牙科副主任医师)去老虎桥第一监狱,为大汉奸周佛海医治牙病。洪范宇手到病除,周佛海为此还专门写了《感怀并谢牙医洪范宇》的诗,赞赏他的医术。可就因为这件事,“文革”期间他受尽了折磨,使他有口难辩。但是他也清楚:南京解放以后,“洪范宇牙科诊所”曾被南京市军管会和市人民政府定为徐州、江宁等部队的特约牙科门诊部,为解放军连长以上干部定点治疗各种牙病,曾多次受到部队和首长的好评;参加工作后,洪范宇又不知为多少中央和省、市领导医治过牙病。仅在医院“一号门诊”室里,他就为江渭清、惠浴宇、刘顺元、许家屯、陈光、彭冲、徐步、何冰皓、华诚一等各级领导治病镶牙。在一次批斗交待会上,洪范宇终于鼓起勇气说:“许世友的牙也是我给他矫形装上的!”作为当时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南京军区司令员、江苏省革命委员会主任的许世友,是人们所熟知的江苏最高领导,所以这句话使那些别有用心的人哑口无言。
无独有偶,“文革”前主管南京市农业的副市长张启龙(高干6级,下放前为中共中央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在“文革”受审期间,因年迈犯牙病不能进食,老伴也“靠边”审查且身患绝症,心情相当抑郁。他想起牙症名医洪范宇,通过市农口一名干部(即笔者,系洪范宇三女婿),晚上慕名找到中山路花家巷14号洪范宇的寓所求医。那时,身处逆境的洪范宇,虽知张启龙也在接受“审查”,但他对于这样一位德高望重、身经百战、出生入死的革命老前辈、老红军,是相当尊敬和爱戴的。他顾不上周围的压力,一次又一次地为张启龙治疗。分别时,张启龙紧紧握住洪范宇的手说:“坚强点,不用怕嘛。咱俩虽是‘黑对黑,可那两颗心,永远都是红的!”一席话,让洪范宇深受鼓舞,大大增强了他对人民和正义必胜的信念。
正当洪范宇欢呼粉碎“四人帮”的伟大胜利,准备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引下重新恢复工作时,1979年11月27日,却因突发脑溢血而永远离开了他为之奋斗一生的口腔事业,时年71岁。洪范宇积劳成疾过早的逝世,引起无数老南京人的悲痛。在清凉山火葬场大厅举行的追悼大会上,中国农工民主党江苏省委、省卫生厅盛立厅长、南京市政协、中共南京市委统战部、省市卫生部门等数百个单位和个人敬献了花圈。新四军老战士、著名书法家武中奇老人亲写挽联敬献:“精心钻研口腔技艺,竭力培育医德英才。”人们对他在“文革”期间所蒙受的不白之冤表示了无限的同情;对他光明磊落、正直处世的一生和高超的口腔技艺,表示了无限的崇敬……
令人欣慰的是,在洪范宇诞辰100周年前夕,他的长女洪丽华告诉笔者,前不久她被省电台邀请到直播间做一档有关牙病防治节目时,在节目中列举了她父亲洪范宇根治牙病的两个例证,没想到接到不少市民打来的咨询电话,特别是一封电台转来的家住白下区的龚英霞老人的信件,说她1944年还在学校读书时,由洪范宇医生精心镶补的一颗牙,至今已60多年仍在口中未掉……可见先生的医术和业迹,至今仍活在人们心中。2008年5月1日,洪范宇手创的南京市口腔医院也迎来了建院五十周年纪念,他们将用最新成绩和奋斗目标来告慰先生的在天之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