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我的头条

2008-07-06 09:40张祖文
意林原创版 2008年9期
关键词:头条新闻布热津斯基插播

张祖文

40岁的米卡·布热津斯基是美国微软—全国广播公司(MSNBC)的一位女主播,她在MSNBC主持早间谈话节目《早安,乔》,是一个有着一定知名度的新闻从业人员。帕里斯·希尔顿则是希尔顿集团的女继承人。希尔顿集团是美国酒店业巨头,在全球拥有数不清的业务。而希尔顿本人则是一个公众人物,她不断制造各种新闻,甚至还因酒后驾车入狱。

看起来,布热津斯基和希尔顿完全是属于两个不同世界的人,她们之间,似乎也不可能发生任何联系。

但事情却转折于布热津斯基一天早上的例行工作。

那天,布热津斯基与其他搭档一起早早坐在了直播间,与往常一样,开始了自己的工作。按照惯例,新闻谈话节目往往会插播一些新闻快报。当天,拿到新闻稿的布热津斯基先是对着镜头说:“我要为我们的头条新闻道歉,我没有选它。我讨厌这个故事,我不认为它应该成为我们的头条。把它拿走,撕掉它。”她随后把新闻稿给了坐在身边的一名嘉宾主持。当天新闻快报的头条是希尔顿出狱的消息。

但是在下一次插播快报时,制片人还是把希尔顿的稿子摆在了布热津斯基面前。布热津斯基的表情变得严肃,她说:“制片人安迪·琼斯不听我的,他又把这当成头条。”

话音落毕,她开始从身边嘉宾主持的身上找打火机。拿到打火机后,她一边试图打火,一边说:“我要说明一点,我们不要报道这种新闻,我不要。我已经受够了帕丽斯的新闻故事。”

但是打火机一直没有点着,她只好把新闻稿撕成两半揉成一团,递给身边的嘉宾主持,问他能不能替她把它烧了。嘉宾主持无奈地向她摇了摇头,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布热津斯基一看,干脆直接把新闻稿撕成碎片扔进了一旁的垃圾桶。

在第三次插播新闻快报时,固执的制片人再次给布热津斯基递上了同样的新闻稿。对此,布热津斯基毫不掩饰地当着广大观众说道:“我快要崩潰了。我刚把原来的稿子撕成碎片,现在又来了。”随后,她起身走向身后的碎纸机,把新闻稿扔了进去。在稿子被机器吞没以后,她大声地说了句“再见”。

回到座位上的她表示:“我不认为这种新闻应该成为头条新闻。”她认为,有关伊拉克问题和中东问题的消息更有资格成为当天的头条新闻。“这不是我的头条!永远也不是!”事后,布热津斯基一再向人们重申她的观点。

其实,布热津斯基也深知如果她播放了有关希尔顿的新闻,会马上提高自己节目的收视率。因为著名的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专访希尔顿的那期节目,竟然吸引了大约320万观众,是该节目平均收视率的3倍左右。如果布热津斯基的节目也播放了有关希尔顿的消息,毫无疑问,她的节目也将受到观众的广泛关注,而她自己的知名度,肯定也将会节节攀升。

但是,布热津斯基却没有这么做。

在加盟MSNBC之前,布热津斯基曾是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的记者。2001年“9·11”恐怖袭击发生时,她作为CBS的记者在世贸大楼倒塌现场进行了直播报道。在直播时,布热津斯基一直坚持把事件的真相向广大观众及时地报道。她认为,新闻应该是严肃的,而新闻从业人员,也应该是对观众负责的。如果一个新闻从业人员,老是播放有关明星的“八卦”消息,甚至还将此作为头条,则必将对观众形成误导,从而损坏新闻的严肃性。

正是因为布热津斯基一直把对观众负责这一观点作为自己的从业理念,所以,她才能在关键时刻顶住各种压力,做一个新闻从业人员应该做的事。

“这不是我的头条”,其实也间接向一些人发出了一个明确的信号,那就是在做你自己的工作时,要做你应该做的事。每个人的一生,都有许多头条,但有一些,却绝对不是。

猜你喜欢
头条新闻布热津斯基插播
外国友人的妙计
音频信号插播、错播和停播自动报警系统项目建设
女性性侵案中的舆论演变及成因分析
浅谈农林类高校高清电视新闻编辑艺术
“擂”耳
选择头条新闻要多元化
布热津斯基:那远去的理性之声
移动互联时代,如何讲好奥运里的中国故事
TS数字流流动字幕插播系统的应用
领悟“战略远见” 增强“中国自信”——读布热津斯基《战略远见:美国与全球权力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