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秋闲人之美

2008-06-27 01:22吴秀坤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08年5期
关键词:闲人桥头声调

吴秀坤

【摘要】郁达夫的《故都的秋》给人一种清闲之美,尤其是一场秋雨过后,斜桥影里,桥头树底的闲人缓慢悠闲的声调,更给清秋增添了无限的韵致。

【关键词】《故都的秋》;清秋闲人

郁达夫的《故都的秋》写出了北国的秋“清、静、悲凉”的特点。对这里的“清”字尤其要理解到位,这个“清”绝对不能理解成“凄清”,否则就和“悲凉”语意重复;根据文章的内容这个“清”必须理解成“纯净”、“清爽”之意,也就是“秋高气爽”。

理解了这层含义,就会明白“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是“清”;“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给人带来的干净、爽洁也是“清”;“……枣子、柿子、葡萄成熟到八九分的七八月之交,是北国的清秋的佳日”更是扣住了“清”的特点,因为果子一落,“西北风起来,北方便是尘沙灰土的世界。”这便“浊”了,就不“清”了。

写秋雨一段更是写“清”的神来之笔,需要细心加以揣摩。原文如下:

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然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的下起雨来了。一层雨过,云渐渐的卷向了西去,天又晴了,太阳又露出脸来了;著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的都市闲人,咬着烟管,在雨后的斜桥影里,上桥头树底去一立,遇见熟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说:

“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的很高拖的很长。)”

“可不是吗?一层秋雨一层凉啦!”

北方人念阵字,总老像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的正好。

在这一段里,秋雨过后的都市闲人,桥头树底的一立,缓慢悠闲的声调,让人感到清闲。尤其把“阵”字念成“层”字更体现了这种清闲。那么,为什么“一层秋雨一层凉”比“一阵秋雨一阵凉”来的更好呢?我们不妨分析一下这两句的平仄。由于汉语里“一、七、八、不”在具体语境里要发生音变,因而“一”字在“一层秋雨一层凉”里应该读去声,就是仄声;在“一阵秋雨一阵凉”里则要读阳平,就是平声,这两句的平仄分别如下:

“一层秋雨一层凉”“一阵秋雨一阵凉”

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仄平仄平

从物理学角度看两句的音律,前者相当于长波,高低变化较舒缓;后者相当于短波,高低变化较急促。用后者显见的和都市闲人的缓慢悠闲的声调不相符。从这细微的辨析里,我们可以看出郁达夫对语言的准确把握。

总之,对秋雨一段的精确体会,更有利于帮助我们领会清秋闲人的那种清闲的韵致。

猜你喜欢
闲人桥头声调
在水边
风雨桥送别
声调歌
拼音宝宝扛声调
秋虹
拼音宝宝扛声调
单韵母扛声调
闲人
猴子镇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