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文坛独行侠的独白

2008-06-24 12:26李增源
交际与口才 2008年5期
关键词:贾平凹故乡作家

李增源

贾平凹是当代蜚声中外的著名作家。这位从大山深处走出来的长安才子,不仅作品文采独特,口才也同样动人。让我们摘取贾平凹的一些谈话片段,领略这个文坛“独行侠”独特的语言艺术和口才魅力。

戏言嘲自己

贾平凹是一个卓有成就的作家,却始终保持着谦诚平和的心态,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也许是由于作家独有的幽默感,他喜欢运用戏言为自己画像。这种自嘲的方式往往成为使作家不失自知之明的清醒剂。例如,他曾经这样表述过自己:

以写作出了名,故乡人并不以为然,甚至有人在棣花街(贾平凹出生地)上说起了我,回应的是:像他那样的,这里能拉一车!贾平凹体弱多病,不喜欢城市,不喜欢旅游;至今,不会发短信,不会用电脑。与家人呆在一起,看看石头,看看陶器,就心满意足了。当然,还有写作这是贾平凹治不好的“病”。

这番真话妙说,看似戏言,实际上却是他独特的品性和志趣的真实反映,显示的是一个平民作家的性格本色,自然会给人留下与众不同的人格印象。

坦言说女儿

贾平凹是一个重情的人,特别是亲情,总是让他不能释怀。所以,当女儿出嫁的时候,他作为慈父的无尽关爱就情不自禁地袒露出来了。请听他在女儿婚礼致辞中的一段:

我二十七岁有了女儿,多少个艰辛和忙乱的日子里,总盼望着孩子长大,她就是长不大,但突然间她长大了,有了漂亮、有了健康、有了知识,今天又做了幸福的新娘!我的前半生,写下了百十余部作品,而让我最温暖的也最牵肠挂肚和最有压力的作品就是贾浅。她诞生于爱,成长于爱中,是我的淘气,是我的贴心小棉袄,也是我的朋友。我没有男孩,一直把她当男孩看,贾氏家族也一直把她当作希望之花。我是从困苦境遇里一步步走过来的,我发誓不让我的孩子像我过去那样的贫穷和坎坷,但要在“长安居大不易”,我要求她自强不息,又必须善良、宽容。二十多年里,我或许对她粗暴呵斥,或许对她无为而治,贾浅无疑是做到了这一点。当年我的父亲为我而欣慰过,今天,贾浅也让我有了做父亲的欣慰。因此,我祝福我的孩子,也感谢我的孩子。

此言鲜明地突出了女儿在他心中的特殊位置和真挚感受。并对女儿表达了祝福和感谢。在爱女的婚礼上,贾平凹就这样毫无掩饰地坦示出一个父亲蕴蓄心中的最深挚的亲情和爱意,充满了感染力。

实言道作家

贾平凹是一位辛勤笔耕的作家,对作家的工作境况和生活状态有深切的体验和感受。因此,一旦有了说话的机会,他总是愿意道出作家的真实情形,使媒体知晓,让公众理解。例如,他在西安四通五周年庆典会上这样说道:

作家是最易浪得虚名的职业,作家总是摆脱不了穷鬼和病魔,他们大多没有倾国倾城貌,但有多愁多病身,一支笔不足二两,用起来劳心损骨。我一个字一个字在写一部小说,一部小说四十万字,四十万字作三次四次修改,修改一次誊抄一次,四十万字变成了一百六十万字,一百六十万字整整齐齐写出来,其劳动强度使我常常吃不消。最先我用毛笔写,受罪太大,换了钢笔,钢笔还不行,心想有个打字机,可买一部打字机又谈何容易,因为它的价格相当于我的那部长篇小说《浮躁》的稿酬的三倍,而一部《浮躁》写了多年,稿酬不够纸烟钱。陕西作家的生存状况的艰难,使我们不能随便地奢侈。

这样的实话实说,道出的虽是作家当年的境况,体现的却是一种敢说真话的求实精神。

真言谢朋友

贾平凹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这除了自身天赋和勤奋的原因之外,还离不开朋友的支持和帮助,对此他有深切的体会和感受。所以在一些特定的场合中,他总是怀着感恩的心情,向朋友们表示真诚的谢意。例如,他在自己创作20周年祝贺酒会上致答谢辞,就曾说过这样一番情真意切的话:

20年里,我踏着文学之路,绊绊磕磕往前走,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对文学的迷恋,靠的是大家的鼓励和支持。今天在座的就有辅导过我的老师和编辑,指正过我的作家和评论家,支持过我的乡党和同事,关注过我的读者和同学。没有这么多的朋友,我绝不可能在20年里坚持创作,也绝不可能20年里成为一个作家。正是这种强大的关怀和教导,病病灾灾我没敢消沉,风风雨雨我咬牙前行,我不止一次地对自己说:为了崇高而美丽的事业,我一定要写下去,写下去,写好些,要对得起真诚而又友好的朋友们!

显而易见,这一番自我表白,不是故作姿态的矫情,而是发自内心的实感,虽未表明一个“谢”字,但感谢之意溢于言表。唯其如此,才深深地感动了现场的每一位听众。

感言话故乡

贾平凹是一个有着深重的故乡情结的作家,他对陕北那片故土,始终怀有魂牵梦绕般的眷恋和热爱。他不仅用笔描写故乡的风土人情,而且用口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满腔挚情。例如,他曾接受过《上海新书报》记者的采访,当记者问他对现在故乡的状态有什么看法时,他这样回答:

在西北边远的农村,有很多现象还是让人感到伤感和忧患的。我虽然做起了城里人,但我发现,我的本性依旧是农民,如乌鸡一样,那是乌在了骨头上的。近些年,亲人、熟人都在消失,故乡一点点在变化,写《秦腔》这本书就是为故乡,为了忘却的回忆。我决心以这本书为故乡树起一块碑子。

这段话虽不多,却是有感而发的;言语之中,让人强烈地感受到了作家对故乡刻骨铭心的怀念和感天动地的情意。

警言论文学

贾平凹是一位酷爱文学的作家,他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学思想和观念。因此,他在各种不同的谈话场合中,都曾鲜明地表达过个人对文学的认识和看法,往往给人以振聋发聩之感。例如,他在《美文》编辑部午餐桌上就曾讲过这样一段话:

文学毕竟不等于政治和宗教。有人说上帝用两只手统治世界,一是耶稣,一是魔鬼,而扮演耶稣的人很多,如道德家、科学家、宗教家,那么扮演魔鬼的角色呢?恐怕只有文学艺术吧。文学艺术可以扮演耶稣,但满街是圣人的时候,能扮演魔鬼的却只有文学艺术。

这就是贾平凹对文学社会功能的感悟和体察。精警的理性论断彰显了一位作家严肃的社会责任感和崇高的时代使命感。

贾平凹曾说:“咱不是那种相貌堂堂、口若悬河、左右逢源的人物,只能用自己的作品同社会大众交流。”一句自谦之词,加上他常拒采访者于门外的传闻,竟让不少人断定他是一个不善言辞,拙于交谈的人。然而,通过以上解析,人们不难感受到,现实生活中的贾平凹其实是一个很会说话的人。

猜你喜欢
贾平凹故乡作家
落叶
作家的画
故乡的牵挂
作家谈写作
捉鱼摸鳖的人
作家现在时·智啊威
走在故乡
月之故乡
《故乡》同步练习
西安这座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