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晓东 贾增妍
阅读诗词,然后回答问题。
1、闺情李端
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灯未灭梦难成。
披衣更向门前望,不忿朝来鹊喜声!
【注】不忿:怨恨。
(1)诗中前半部分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台湾诗人郑愁予在《错误》一诗中有句名言“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你认为这首诗中是否也存在“美丽的错误”?为什么?请说明理由。
2、燕子来舟中作杜甫
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
旧入故园尝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
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
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贴水益沾巾。
【注】本诗是诗人晚年客居湖南时的作品。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燕子”二字是全诗的关键,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3、孤雁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诗题为“孤雁”,结合首联和尾联分析,作者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来刻画孤雁?
(2)清人朱鹤龄注此诗说:“此托孤雁以念兄弟也。”分析作者在诗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思想感情的。
4、留春令·咏梅花史达祖
故人溪上,挂愁无奈,烟梢月树。一涓春月点黄昏,便没顾、相思处。
曾把芳心深相许。故梦劳诗苦。闻说东风亦多情,被竹外、香留住。
(1)“一涓春月点黄昏”—句中妙用了“点”字,请你赏析这个字的妙用。
(2)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闻说东风亦多情,被竹外、香留住”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并简析“闻说”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5、清平乐李煜
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1)这首词写景,虚实结合,试从这一角度分析“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一句的艺术表现力。
(2)“雁来音信无凭”一句,表现了作者当时什么样的心情?
6、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送柴侍御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1)这是两首送别诗,两诗诗眼分别是什么?它们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
(2)两诗首句都写得别致,有什么相通之处?
7、咏钱袁枚
人生薪水①寻常事,动辄烦君我亦愁。
解用何尝非俊物,不谈未必定清流。
空劳姹女②千回数,屡见铜山一夕休。
拟把婆心③向天诉,九州添设富民侯。
【注】:①“薪水”:不同于现在的“工资”,是借代柴米油盐之事。“君”即题目所指“钱”。②“姹女”:少女,东汉灵帝的母亲永乐太后曾专门用河间女工数钱。“铜山”,汉文帝宠臣邓通,曾自铸钱币,景帝时,被抄家,最终穷饿而死。③“婆心”:是仁慈之心,诗人希望天子能设“富民侯”,让九州百姓同走上富裕的道路。
(1)这是一首咏金钱的诗。试结合全诗,简要评价诗人对金钱的态度。
(2)试赏析这首诗的结构特点。
8、客中初夏 司马光
四月晴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从“情”和“景”的角度分析这首诗。
9、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1)结合这首诗的形象,谈谈你对前两句的理解。
(2)分析后两句的修辞手法。
10、清平乐·五月十五夜玩月
刘克庄
风高浪快,万里骑蟾背。曾识恒娥真体态,素面原无粉黛。
身游银阙珠宫,附看积气濛濛。醉里偶摇桂树,人间唤作凉风。
(1)分析“曾识恒娥真体态”中“曾”字的作用。
(2)结合最后两句,分析作者在词中抒发的思想感情。
11、秋波媚 陆游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1)词中的“哀”、“悲”与“兴”是否矛盾,试作简要分析。
(2)作者在词中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附参考答案:
1、(1)描绘了一位思妇彻夜不眠、孤独难耐的画面。(2)早晨的喜鹊声油然引起了深闺女子的惊喜和期望,但是喜鹊声并未给她带来喜讯,却又使思妇的内心陷入极度的失望和怨恨;从而使诗韵味悠长。
2、同意。本诗以燕子为歌咏对象,实际上句句关联着自己的茫茫身世,这样借燕言情,借燕抒怀,表达了凄楚悲怆之感。
3、(1)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开篇即唤出“孤雁”,对孤雁进行正面描写;结尾用了衬托的笔法,孤雁念群之情那么迫切,它那么痛苦、劳累;而野鸦们是全然不懂的,它们纷纷然鸣噪不停,自得其乐。(2)作者借刻画一只情感热烈而执着的“孤雁”,抒发其渴望骨肉团聚,梦想朋友重逢的真挚情感。
4、(1)“点”字形象地写出月光映澈溪水,点破黄昏,消去暮色的明秀清幽景象;而且春月点破黄昏又富有一种动态感,化静为动,饶有情趣。(2)曾几何时,梅花以芳心相许,“苦”字表达了相爱之深、相思之切的感情;当他无计诉相思时,蓦然想借多情的使者“东风”把刻骨的相思带给梅花,可听说“东风”早被竹外幽香沁人的梅花迷恋住,因此,词人怨恨、痛苦、失望、悲伤的复杂感情一齐涌了出来。“闻说”,听说之意,未必是真,但在词人想来疑虑难释,强烈表露出他对梅花的爱之深、思之切。
5、(1)作者写“砌下落梅”是眼前所见之景,“拂了一身还满”是自己所做之事,但全句着一“乱”字,表面写“落梅”,实际写心情,表明了自己心情的烦乱。(2)作者用古代鸿雁传书的故事,来说家人也想念自己,会给自己来信,只不过是大雁没有把书信带给自己罢了,所以作者认为鸿雁传书的说法是“无凭”的。表现自己对家人的极度思念的感情。
6、(1)孟诗诗眼是“断人肠”,表达了送别友人的依依不舍和伤感;王诗诗眼是“不觉有离伤”,用以抚慰友人,一扫送别之悲,而见其乐观开朗。(2)首句都不言别情,却说两地相连,有“天涯若比邻”之意,以此来宽解抚慰友人。
7、(1)诗人一反历代文人视金钱为俗物的态度,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他毫不讳言金钱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地位,认为应合理使用金钱,但同时又批判了拜金主义和满足一己私欲的倾向。(2)本诗起承转合,结构完美流畅。首联中用“寻常”“动辄”,极言钱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地位。颔联承上之意,进一步批判了历代文人以自视清高,不顾民生,轻视金钱的态度。认为合理使用金钱,金钱并非不好的东西;不重视经济民生,也不见得清高。颈联作转,“千回”“屡见”,道尽历史、现实中不乏视钱如命的守财奴,但他们最后又得到了什么呢?尾联总提诗人观点,希望天子能设“富民侯”,让九州百姓同走上富裕的道路。
8、这首诗,抓住能体现初夏景色的典型景物来描写,既有远景南山、近景葵花,又有虚景柳絮、实景葵花,前后相互衬托,透露出了一种恬静的情调,同时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忠贞不渝的情志。
9、(1)诗的前两句,看似写眼前鸟飞去之景,实则是巧妙地以动衬静,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寂。(2)诗的后两句运用拟人手法,突出了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之情;同时,山的“有情”衬托出人的“无情”,又流露出诗人内心深深的孤独与寂寞。
10、(1)“曾”字意思是说,我原是从天上来的,与恒娥本来相识,表现了词人超凡出世的情怀。(2)作者在写自己身到月宫远离人间的时候,还是忘不了下界人民的炎热,希望为他们起一阵凉风。后两句流露出了作者对清平世界的向往,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
11、(1)不矛盾。词中所写的“角声哀”和“悲歌”,其实不是什么忧郁哀愁的低调,而是慷慨悲壮的旋律。词人登上高台,酹酒高歌,引出的是收复失地成功在望的兴奋之情。(2)作者采用拟人手法,把无情的自然物色“南山月”、“烟柳”、“池馆”,赋予了人的感情。南山月多情地把云雾推开,让词人看到了即将收复的失地;“烟柳”、“池馆”也都在期待着宋军收复失地、胜利归来的情景。这些物色的多情实际上是和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是一脉相通的。
(作者单位:安徽省淮北市天一中学;河北省辛集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