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在作文中运用名人材料

2008-06-19 10:36张永才冯立红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2008年6期
关键词:冰心屈原孔子

张永才 冯立红

近几年有关古今中外名人的材料,多次被运用到高考优秀作文里。本文以2007年高考优秀作文为例,选几位名人做一下总结,辅之以相关材料加以点拨,以期同学们能在作文中很好地运用。

孔子

(一)主要材料

孔子是一位教育家、思想家,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他的成功与失败,与他的品格息息相关。他的品格几千年来一直影响着中国人,特别影响着中国的知识分子。

1.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孔子63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当时孔子已带领弟子周游列国9年,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任用,还险些丧命,但孔子并不灰心,仍然乐观向上,坚持自己的理想,甚至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2.安贫乐道

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子心目中,道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但不能把他的安贫乐道看作是不求富贵,只求维护道义,这不符合历史事实。孔子也曾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以好学著称,对于各种知识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他多才多艺,知识渊博。孔子曰:“圣则吾不能,吾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孔子学无常师,谁有知识,谁那里有他所不知道的东西,他就拜谁为师,因此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4.直道而行

孔子生性正直,又主张直道而行,他曾说:“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史记》载,孔子30多岁时曾问礼于老子,临别时老子赠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这是老子对孔子善意的提醒,也指出了孔子的一些毛病,就是看问题太深刻,讲话太尖锐,伤害了一些有地位的人,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危险。

5.与人为善

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己所不欲,毋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等,都是他的做人准则。

6.教育思想

(1)有教无类。

(2)因材施教。

(3)勤于思考。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5)温故而知新。

(6)不耻下问。

(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7.人生态度

(1)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

(2)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矣。

(3)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5)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6)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7)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8)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9)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10)道不同,不相为谋。

(11)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8.从政名言

(1)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2)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3)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4)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二)素材点拨

孔子是我国从古至今,影响最为深远的人物,他的文学成就、思想观点、人生经历都可作为写作的角度。

1.孔子相互支持、相互谅解的思想。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即提倡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克制、谅解、关怀、亲善、友爱、照顾,以求达到互利互惠的目的。这种思想和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相一致。

2.孔子的义利观。孔子承认人人都有追求财富的欲望,可他认为“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反对为个人利益而损害他人利益的行为。

3.孔子的孝悌观。尊敬老人的品德和行为,是极为宝贵的。歧视和虐待老人不仅会使道德沦丧,甚至能形成社会危机。这种观念同样值得现代人学习。

4.教育思想。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温故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等。

5.从政观。孔子主张“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这种以“道”“德”“百姓”为先的从政理念仍然值得后人学习。

6.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对自己所从事的事情,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始终不渝。

(三)材料化用

走自己的路,可能要备受煎熬,但前人已为我们走出了一条光明大道。孔子困厄于周游列国的大道上,仍然讲学布道,尽管别人不理解,尽管人们投来异样的眼光,尽管生命处于危险境地,他仍然痴心不改。他没有得到温情脉脉的关爱,伴随他的只有“刀剑风霜严相逼”的艰难与险阻,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沉沦,而是愈挫愈奋,尽力在人生大浪中拼搏着。

(2007年陕西考生《关爱并非营造美丽风景》)

屈原

(一)主要材料

中国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屈原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主持外交事务。主张楚国与齐国联合,共同抗衡秦国。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但由于性格耿直,加之他人排挤,屈原逐渐被楚怀王疏远。公元前305年,屈原因反对楚怀王与秦国订立黄棘之盟,被楚怀王逐出郢都,流落到汉北。流放期间,屈原感到心中郁闷,开始文学创作,他的作品洋溢着对楚地楚风的眷恋和为民报国的热情。其作品辞采华丽,想象奇特,比喻新奇,内涵深刻,成为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挥兵南下,攻破了郢都,屈原在绝望和悲愤中怀石投汨罗江而死。传说当地百姓投下粽子喂鱼,以防止屈原遗体被鱼所食,后来逐渐形成一种仪式。以后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人们吃粽子,划龙舟,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1953年是屈原逝世2230周年,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位文化名人之一。

屈原名言:

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3.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4.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5.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故将愁苦而终穷。

6.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

7.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

(二)素材点拨

屈原作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他的品格尤其值得我们关注。写作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爱国精神,屈原的诗歌和他的行为中处处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爱国爱民、献身祖国的决心;

2.高洁的人格魅力;

3.孜孜不倦的探求精神。

(三)材料化用

或许你并不是一个强壮的人,但你在小人面前,捍卫了正直的尊严;或许你并不是一个有力量的人,但你在2000多年前就举起了一面文化的大旗,震撼了多少文人的心;或许你并不是一个战士,但你用你的诗歌与思想,为后人做出了榜样。

(2007年江苏考生《怀想天空》)

杜甫

(一)主要材料

1.漂泊人生

他在天宝五年(公元746年)到了长安,后又去参加科举考试,因李林甫把权弄奸,杜甫和全体应考者都落了第,故终生未成进士。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35岁以前读书与游历。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10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他颠沛流亡,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晚年举家东迁,途中滞留夔州两年,出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

2.诗史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

(二)素材点拨

1.“忧国忧民”的诗歌创作态度;

2.漂泊人生与执著的人生追求。

(三)材料化用

忘不了杜甫脸色憔悴、形容枯槁地吟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那深深的双眼里流出的是对人民的同情,对河山沦丧的哀痛。

(2007年山东考生《民族记忆永不褪色》)

白居易

(一)主要材料

1.诗歌主张

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一生以44岁时被贬为江州司马为界,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是兼济天下时期,后期是独善其身时期。白居易写了大量讽喻诗,代表作是《秦中吟》10首和《新乐府》50首,这些诗使权贵切齿、扼腕、变色。因上书得罪权贵被驱逐出京,被贬为江州司马。实际上他获罪的原因还是那些讽喻诗。在江州时写了《琵琶行》和《长恨歌》两篇力作。“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可谓妇孺皆知的名句。

2.为民请命

他是一位有所作为、积极为民请命的诗人。他曾经疏浚李泌所凿的六井,解决人民的饮水问题;他在西湖上筑了一道长堤,蓄水灌田,并写了一篇通俗易懂的《钱塘湖石记》,刻在石上,告诉人们如何蓄水泄水,认为只要“堤防如法,蓄泄及时”, 就不会受旱灾之苦了,这就是有名的“白堤”。

(二)素材点拨

1.“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的创作主张;

2.为民请命,忧国忧民,关心民生疾苦;

3.“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思想情境之美。

(三)材料化用

还能再聆听吗,那消逝的绝唱?桃红柳绿,乱花浅草,枫叶芦花,银装素裹,四季袅袅绕指柔。这缠绵的琴声,让两个天涯沦落人思想上达到完美的统一,一曲琵琶行,惹得司马青衫湿,只是千年以后的今天,透过薄薄的书页,我们也许只能用想象来构造这一意境,编织这唯美的旋律。

(2007年浙江考生《行走在消逝中》)

鲁迅

(一)主要材料

鲁迅是中国近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的精神被称为中华民族魂。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改变国民精神。1918年,鲁迅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也是中国最早的现代白话小说,它通过“狂人”之口,把几千年的中国封建专制的历史痛斥为“吃人”的历史,向沉滞落后的中国社会发出了“从来如此,便对么”的严厉质问,大声疾呼:“救救孩子!”它带着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中华民族的凄厉的声音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华民族重新崛起的意志和信念。

鲁迅旧体诗句

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2.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3.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4.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

5.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6.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7.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8.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

鲁迅名句

1.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2.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

3.我好像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

4.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的话。

5.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6.我哪里是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学习上的。

7.唯有民族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8.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9.愈艰难,就愈要做。改革,是向来没有一帆风顺的。

10.我们目下的当务之急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

11.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

12.人类总不会寂寞,以为生命是进步的,是天生的。

13.事实是毫无情面的东西,它能将空言打得粉碎。

14.其实先驱者本是容易变成绊脚石的。

15.贪安稳就没有自由,要自由就要历些危险,只有这两条路。

16.假使做事要面面顾到,那就什么事都不能做了。

17.时间就是生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无异于谋财害命。

18.做一件事,无论大小,倘无恒心,是很不好的。

19.死者倘不埋在活人心中,那就真的死掉了。

20.改造自己,总比禁止别人来的难。

21.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会朽的腐草。

(二)素材点拨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人之典范,是民族之魂,其为文为人都是后世文人及国人楷模。写作角度较多。

1.弃医从文的思想历程变化;

2.对敌“横眉冷对”对人民“甘为孺子牛”的品格;

3.不畏强暴,为民请命;

4.爱国主义精神;

5.用文学来拯救国人,拯救中华民族。

(三)材料化用

古今伟人无一不是面对挫折,愈挫愈勇的。

文化英雄鲁迅用他那刀枪般犀利的文字与国民党、与黑暗社会作斗争,虽然反动派对其痛恨入骨,对其进行迫害,但鲁迅仍毫无惧色,写出来的文章一篇比一篇让敌人胆战心惊。

(2007年河南考生《面对挫折》)

冰心

(一)主要材料

1.非凡家庭,非凡教育

冰心,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诗人。冰心的创作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温柔亲切的感情,含而不露的手法,清新秀丽的语言。她出生在一个具有爱国、维新思想的海军军官家庭,她父亲谢葆璋参加了甲午海战,抗击过日本侵略军。大海陶冶了她的性情,开阔了她的心胸;而父亲的爱国之心和强国之志也深深影响着她幼小的心灵。

2.峥嵘岁月,心系国运

冰心曾经向往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五四”运动的爆发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使冰心把自己的命运和民族的振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她参加中华文艺界抗敌协会,热心从事文化救亡活动。抗战胜利后,她积极从事爱国和平进步活动。冰心作为一位忠诚的爱国知识分子,继承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优良传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追求光明,永不止息。解放战争时期,冰心拒绝参加“国大”代表竞选,支持亲属投奔解放区。新中国成立之初,她身居日本,心向祖国,坚决支持丈夫吴文藻摆脱国民党集团的正义之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新形势鼓舞下,冰心夫妇冒着生命危险,冲破重重险阻,于1951年回到日思夜想的祖国。从此定居北京,以百倍的精力投入祖国的各项文化事业和国际交流活动。

3、痴情于国,奉献一生

她曾在《世纪印象》一文中写道:“90年来……我的一颗爱祖国、爱人民的心,永远坚如金石”。实践证明,冰心是长期与党患难与共的亲密朋友。她不知老之将至,始终保持不断思索、永远进取、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1980年6月,冰心先患脑血栓,后骨折。病痛不能令她放下手中的笔。她说“生命从80岁开始”。她是我国爱国知识分子的光辉典范。

(二)素材点拨

冰心是我国现当代著名作家,一生奉献于祖国,奉献于她的写作事业。写作角度很多。

1.家庭教育与成长;2.奋斗的一生,奉献的一生,生无所息;3.爱国爱民;4.人生追求;5.人生与责任。

(三)材料化用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不经历磨炼,怎能培养出坚韧的性格;不经历社会洗礼,怎能锻造出社会有用的人才。冰心说:“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2007年河北考生《不经风雨怎能见彩虹》)

郭晖

(一)主要材料

她是河北省邯郸市实验小学普通的女孩,因为一次变故,变成了残疾人,但她的生命核能被激发了,她把生命的所有光亮全部聚集到了一个焦点上。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一扇扇沉重的大门在她面前洞开。这个小学未毕业的弱女子,完全依靠自学,成了北京大学百年历史上第一个残疾女博士。

(二)素材点拨

郭晖是新时代的张海迪,为我们四肢健全的人做出了榜样。写作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生命价值;2.人生理想;3.人生态度;4.意志方面;5.面对挫折;6.认识自我。

(三)材料化用

北大百年历史上第一位残疾女博士郭晖,也是一位以坚强作支撑的强者。坐在轮椅上的她,没有仰望、等待谁来扶起、支撑她一路前行,而是坚强地与命运作抗争。命运捉弄了她,让她重重地摔了一跤,但她用坚强的意志,用永不屈服的精神取代失去的双腿站了起来。她一路走来,不靠家、不靠学校、不靠社会,靠的是自己!她坚强的精神支撑了她的整个人生,陪她走向硕士、博士。”

(2007年广西考生《孩子,站起来》)

猜你喜欢
冰心屈原孔子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吹泡泡
迎“春”冰心
母亲
《寄小读者》
屈原之死
屈原送米
如果孔子也能发微博
屈原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