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克明
【小引】
他矮小,身高只有1.5米左右,但他的铁肩却掮起了“地狱”城头那扇黑沉沉的闸门,引领着人们向着日出的东方奔去。他瘦弱,离开这个世界时体重不到80斤,但他发自内心的挟带着民族的大悲愤、大爱憎的呐喊,唤醒了无数正昏昏欲睡于“铁屋子”里的国民。他呐喊过,也曾失落过,不是为自己的“运交华盖”,而是因为“寄意寒星荃不察”的无奈。他也曾彷徨过,不是为自己“破帽遮颜过闹市”的落魄,而是因为许多国人如“阿Q”式的愚弱。他挺起了脊梁,继续选择做一名“战士”,同一切蚊蝇走狗作坚决斗争;他仍然执著于“我以我血荐轩辕”的信念,如一面猎猎招展的大旗,坚定地矗立在反帝反封建队伍的前头。他倒下前曾立下遗嘱:“赶快收殓,埋葬,拉倒。不要做任何关于纪念的事。”可是,人们自发地举行了规模与“国葬”一样隆重的丧仪为他送行,人们将写有“民族魂”字样的旗帜盖在他的遗体上。
他,就是我们的民族巨人——鲁迅。
【走近大师】
●倾吐感念的真情
提起鲁迅,当今的中学生脱口而出的字眼便是“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这恐怕就是存在于他们脑海中的概念化的鲁迅。然而,在与鲁迅先生近距离接触并亲聆其教诲的人眼中,鲁迅是鲜活的,他从讲坛上投来或褒或贬的目光,他从圆转椅上发出亲切的微笑,他接待“贩卖精神”的“商人”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他拂晓时依然在书桌旁留下坐定的灰黑色的背影……请看鲁迅先生的学生萧红笔下的鲁迅——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萧红
那天下午要赴一个宴会,我要许先生给我找一点布条或绸条束一束发。许先生拿来米色的,绿色的,还有桃红色的。经我和许先生共同选定的是米色的。为着取笑,把那桃色的,许先生举起来放在我的头上,并且很开心地说着:
“好看吧,多漂亮!”
我也非常得意,很规矩又顽皮地等着鲁迅先生往这边看我们。
鲁迅先生这一看,就生气了,他的眼皮往下一放,向我们这边看着。
“不要这样装饰她……”
许先生有点儿窘了。
我也安静下来。
鲁迅先生在北平教书时,从不发脾气,但常常好用这种眼光看人。许先生常跟我讲,她在女师大读书时,周先生在课堂上,一生气就用眼睛往下一掠,看着他们。这种眼光鲁迅先生在记范爱农先生的文字里曾自己述说过,而曾接触过这种眼光的人就会感到一个旷代的智者的催逼。
有一天下午,鲁迅先生正在校对瞿秋白的《海上述林》,我一走进卧室去,从那圆转椅上鲁迅先生转过来了,向着我,还微微站起了一点。
“好久不见,好久不见。”一边说着一边向我点头。
“刚刚我不是来过了吗,怎么会好久不见?就是上午我来的那次周先生忘记了,可是我也每天来呀……怎么都忘记了吗?”
周先生转身坐在躺椅上自己笑起来,他是在开着玩笑。
鲁迅先生家里客人很少,几乎没有,尤其是住在他那里的人更没有。一个礼拜六的晚上,在二楼鲁迅先生的卧室里摆好了晚饭,围着桌子坐满了人。每逢礼拜六晚上都是这样的,周建人先生带着全家来拜访。在桌子边坐着一个很瘦、很高的穿中国小背心的人,鲁迅先生介绍说:“这是一位同乡,是商人……”
这商人可真怪,怎么专门走地方,而不做买卖?并且鲁迅先生的书他也全读过,一开口这个,一开口那个。并且海婴叫他×先生,我一听那×字就知道他是谁了。×先生常常回来得很迟,从鲁迅先生家里出来,在弄堂里遇到了几次。
有一天晚上×先生从三楼下来,手里提着小箱子,身上穿着长袍子,站在鲁迅先生面前,他说他要搬了。他告了辞,许先生送他下楼去了。这时周先生在地板上绕了两个圈子,问我说:“你看他到底是商人吗?”
“是的。”我说。
鲁迅先生很有意思地在地板上走了几步,而后向我说:“他是贩卖私货的商人,是贩卖精神上的……”
×先生走过二万五千里回来的。
全楼都寂静下来,窗外也是一点儿声音没有了,鲁迅先生站起来,坐在书桌边,在那绿色的台灯下开始写文章了。
许先生说鸡鸣的时候,鲁迅先生还是坐着,街上的汽车嘟嘟地叫起来,鲁迅先生还是坐着。
有时许先生醒了,看着玻璃窗白萨萨的了,灯光也不显得怎么亮了,鲁迅先生的背影不像夜里那样黑大。
鲁迅先生的背影是灰黑色的,仍旧坐在那里。
大家都起来了,鲁迅先生才睡下。
鲁迅先生必得休息的,须藤老医生是这样说的。可是鲁迅先生从此不但没有休息,并且脑子里想的更多了,要做的事情都像非立刻做不可,校《海上述林》的校样,印珂勒惠支的画,翻译《死魂灵》下部;刚好了,这些就都一起开始了,还计算出三十年集。
鲁迅先生感到自己的身体不好,就更没有时间注意身体,所以要多做,赶快做,当时大家不解其中的意思,都对鲁迅先生不注意休息不以为然,后来读了鲁迅先生《死》的那篇文章才了然。
鲁迅先生知道自己的健康不成了,工作的时间没有几年了,死了是不要紧的,只要留给人类更多,鲁迅先生就是这样。
不久书桌上德文字典和日文字典又都摆起来,果戈里的《死魂灵》又开始翻译了。
又过了三个月。
1936年10月17日,鲁迅先生病又发了,又是气喘。
17日,一夜未眠。
18日,终日喘着。
19日,夜的下半夜,人衰弱到极点了。天将发白时,鲁迅先生就像他平时一样,工作完了,他休息了。
(摘自《文人画像》)
●拂去厚饰的金粉
作为众人仰慕的大师,鲁迅先生的身后自然要出现大大小小的纪念物—— 石雕、铜像等。可是,由于领袖的评赞,也由于“造神”运动的需要,雕像曾不止一次地被厚饰,成了金光闪闪的圣像,成了奥林匹斯山上的宙斯。人们仰望他,却接近不了他,看不真切他,人们渴望能看清真正的鲁迅——
人间鲁迅
林贤治
一个可以由此得生,也可以由此得死的时代是大时代。大时代总要产生巨人。
鲁迅是巨人。他不是帝王,不是将军,他无须挥舞权杖。作为旧世界的逆子贰臣,唯以他的人格和思想,招引了大群年轻的奴隶。他把对于民族和人类的热爱埋得那么深沉,乃至他的目光,几乎只让人望见直逼现实的愤怒的火焰。数千年的僵局政治,“东方文明”,专制、强暴、虚伪、保守和蒙昧,都是他攻击的目标。他教奴隶们如何反抗,如何“钻网”,如何进行韧性的战斗。他虽然注重实力的保存,却不惮牺牲自己,必要时照例地孤身鏖战。在一生中,他呐喊过也彷徨过,但是从来耻于屈服和停顿。中国的思想文化界,没有一个人像他一样赢得众多的“私敌”,没有一个人像他一样招致密集的刀箭,因此,也就没有一个人像他一样获得更为辉煌的战绩。他所凭借的仅仅是一支“金不换”,便在看不见的却是无比险恶的战场里,建树了超人一等的殊勋。
在他身后,自然要出现大大小小的纪念物——石雕、铜像以及传记。可悲哀的是:当再度被赋予形体的时候,这个始终屹立于人间的猛士,却不止一次地被有意无意地厚饰,成了奥林匹斯山上的宙斯。
平凡的伟大才是真正的伟大。鲁迅是“人之子”,人所具有的他都具有。正因为他耳闻了愚妄的欢呼和悲惨的呼号,目睹了淋漓的鲜血和升腾的地火,深味了人间的一切苦辛,在他的著作中,古老而艰深的象形文字,才会变得那么平易,那么新鲜,那么富有生命的活力。
对于这样一个毕生以文字从事搏战的人,他的形象,其实早经文字本身表达无遗了。世间的纪念物,丝毫也不能为他增添或减损些什么,无非是后人的一种感念而已。
如果他所激发的,不是对真理的渴求,不是奔赴生活的勇气和变革现实的热情,而是宗教式的膜拜,那么毋宁说:我们什么都不需要!
历史人物之所以伟大,正在于我们可以因他而深刻地意识到自身的存在;在存在方式的选择中间,我们根本不愿拒绝他的灵魂的参与。鲁迅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没有把黄金世界轻易预约给人类,却以燃烧般的生命,成为千千万万追求者的精神的火光。
真正的巨人活在时间的深度里。应当相信,历史终会把最有分量的东西保留下来。
(摘自《鲁迅研究》)
●叩问遥远的师魂
世界愈来愈喧嚣,年轻的心愈来愈感到孤独与寂寞;社会愈来愈纷繁,年轻的心时时产生疑虑与困惑。为了打破孤寂,为了解除疑虑,年轻的眼睛遥望远天,凝视着遥远的师魂。他们穿越时空隧道,拜请鲁迅先生指点迷津——
我见鲁迅
杨儒洁
不知怎地,我滚进了时空隧道。
30年代的上海,外国大轮船像大黄牛一样哞哞直叫,黄包车在灰色浮动的水门汀路上徘徊,低矮的洋房互相拥挤着。
鲁迅先生的房子不是别墅,倒像今天的平民屋,只不过多了一种味道。
我预备拜访,正巧几个白围巾、灰长衫、手拿书的青年和先生说着笑着从屋里出来。先生并没有穿长衫,而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穿的那件花格子西服,发型也非直立的怒发平头,而是当今人们喜爱的西式。
先生站在青年们的后面,满脸的笑,目送了良久,才把门轻轻关上。
由于速度太快,惯性太大,我来不及敲门便破门而入。
先生怒目圆睁,他看着我的小分头,瘦高的个子,有点儿流氓味的夹克。他大概以为我是特务,很威严地说:“你想干什么?”
“不,先生。我是青年,我奔波了60多年才到这里!”
“哦,请喝杯水吧。”先生怒气顿消,但那深邃的眼里分明藏着几丝惊奇。
“谢谢,先生。”我的心里有许多话,一股脑儿倒了出来。
——先生,我是个青年,新中国,新世纪,真正的农村青年,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青年,但是苦闷得很。先生,您不知道,您在人间成了圣人,您的文章被某些人曲解,每看到先生的圣像和文章,我都非常寂寞。
——先生,您知道吗?当我在经济常识课上说中国一些落后的山村,还使用着唐朝时发明的曲辕犁的时候,城里的同学哈哈大笑,老师说我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并建议我去自然保护区看一天森林。当大多数山民顶着烈日刨草锄地的时候,有的“公仆”坐在装有空调的办公室里啜饮着冰水,手里摆弄着庸俗的刊物……
——先生,我是喜欢文学的。我有一些连你看后都会觉得不错的文章,但我把它们寄给报纸杂志,尊敬的编辑老师答曰:版面有限,恕不能发表。
——先生,我花费心血写的作文,老师却打不及格,评曰:太平盛世,安能有如此悲观之文,思想欠健康,下不为例。先生,我不知大写套话、空话、虚情假意的八股文是否属于思想健康。
——先生,当别人捧着金庸武侠、琼瑶言情,听着流行音乐、扭着迪斯科的时候,我按自己所好读先生的小说杂文,哼几句老歌,抄一点古诗词,摸一摸球拍,他们竟说我是子曰诗云的孔乙己子孙。先生,我寂寞啊……
——先生,更让我觉得可气的是,我本能地出于人类良知,尽我所能帮助不幸的人们,他们竟讥我为早恋分子,企图充当雷锋的接班人,建议班团支部讨论“学习”……
先生吸着烟,笑着说道:“我听出来了,你很寂寞。20年代我也寂寞彷徨了好一段日子,但是现在过来了。寂寞总是会有的,但只要坚信自己是为大众、为民族而奋斗,寂寞总会少些的。你好像很担心青年,我也不完全了解你们时代的青年。的确,人的思想很复杂,但是我坚信中国自有大批前进的青年,只要大家努力,多做些事情,中国的未来无限光明。你是知道的,上海十里洋场,不知有多少恶少流氓,多少贪官污吏,但我并不因为他们而对中国失望,因为中国自古就有为民族默默工作的脊梁。新中国一定是阳光灿烂的!”
“是的先生,也许我太杞人忧天了,过于敏感和偏激,这是我的悲哀。是的,我忽略了身边许多美好的事物。比如举国上下共抗‘非典,有多少令人感动的场景啊!”
“对呀!”先生微笑着点点头,目光中充满爱抚,充满希望……
(摘自《中学生阅读》有改动)
【结语】
走近鲁迅,追慕不朽的灵魂,构建我们的精神家园,让我们拥有完满的人生。走近鲁迅,追慕不朽的灵魂,固守我们的民族精魂,实现我们民族的伟大复兴。
走近鲁迅,你还会想些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