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雨文
钱,一个模糊却比任何东西都更加现实的概念。
它是每个人身上都背负着的,然很难在它身上运行那种叫做“放开”的程序的背负。
无知无邪的孩提时代,对它的印象,朦胧而充满孩童的幼稚和天真。记忆的韶光里,那些印着人头的花花绿绿的纸,映出散在幼儿园旁天空中的缤纷气球,映出整列在小店橱窗里的诱人馋涎的零食,映出那些有着美丽头发和完美脸蛋的洋娃娃醉人的笑靥。如此,也仅是如此。
后来,大一些了。兜兜里的零钱开始多了,于是很自然地有了一些经济头脑。还记得,那时会买好大一叠漂亮的本子,炫耀般地在班里拍卖,然后看着握在手中的五六元钱满足而欣喜;会很热衷于买钱包,但又心疼钱,于是学着将仍美好如初的旧钱包卖给同学,然后看着新买钱包上的可爱图案一直傻傻地笑;会在那些卖一角钱两颗的可乐糖的小摊上,假装老到却稚气地和摊主“讨价还价”,然后吃着多送的一两颗糖沾沾自喜地觉得占了很大的便宜。
现在想起,仍是不自觉地浮出笑意,这些美好而受用的回忆。
后来初中了,敲开了杭外的大门,由于独立生活,“钱来钱往”的经历也自然丰富了。记得第一次拿到父母给的500元生活费时,那种满溢在心中的狂喜和激动—对于当时的自己那已经是一笔很大的财富了。于是怀揣着它,种种向往的东西的影子在脑海中绚烂飘过,可最后总是无端地向生活妥协。食堂、超市、书店,慢慢就没有了当初的惊喜,卡上跳跃的仿佛仅仅是一个数字,而非人民币,总觉得对于钱的概念已越来越模糊了。不会固定地存储,不会有意识地节省,除非有个新的购买目标才会偶尔勉强自己“经济拮据”一下,可对于我,理财仍是淡而又淡的概念。
初三的时候,班里有个同学在网络卖各式各样的玩艺,开始只觉得无聊,可在听到他可以因此而赚足每个月的生活费,再不必向父母伸手时,恍惚间那个觉得离自己还很遥远的话题,瞬间就变得那样真实。我惊在原地无法言语,只有深深地感叹,和一点默默的崇拜。
潜意识里开始关注这样那样的理财方式,股票、基金、教育投资,试着让自己再成熟一些,涉猎更多一些。高一的暑假,和同学奔波于一个个社区、服装店、KFC,想找一份工作为自己的社会经历增色。可不论是找工作,还是赚钱的艰难都远远超过了我们的想象。烈日下分发一张张传单时那种深刻体会到的辛苦,汗水淋漓后得到虽少却可以让自己感动的工资时的那种温暖,让我在付出和执著中,开始对理财—那个环绕着氤氲水汽的焦点—有了不太一样的感受。
听理财讲座,听到那一句“重要的是过程”,心在一刹那被莫名地触动。
想起《富爸爸,穷爸爸》中曾这样写道,一对贫困的父母在培养孩子的理财观念时,只会说:“在学校里要好好学习喔。”结果,他们的孩子可能会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但同时也秉承了贫穷父母的理财方式和思维观念。这也解释了为何众多精明的银行家、医生和会计师们在学校时成绩优异,可一辈子还是要为财务问题伤神的原因。他们中有些人虽然受过高等教育,但却很少甚至几乎没有接受过财务方面的培训。
的确,重要的是“过程”。从前人们一说到理财,似乎只是联想到那些拥有丰富阅历和收入的成功人士,好像理财只是他们才有的专利。可如今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和消费的越来越多样化,很多学生开始打理自己有限的资金,开始理财。可对于大多数像我们这样的学生来说,很多人仍不知道应怎样理财,对于这个领域一片空白,或者只是盲目地跟风。这样的所谓理财,在我看来,并没有多大意义。
其实,我觉得,通过有规划的行为积累财富,最终达到实现自己的目标就算是理财。学生理财,最重要的是参与和学习,养成良好的理财观念,而并非其结果。人生的每一个时期都应该理财,而不同的时期理财的目的和方式也有所不同。对于学生来说,通过理财的经历所得到的管理钱的方式,从中所获取的社会阅历和经验,或是因此而拓展的人际关系,都是最后的赢利或亏损所没有办法衡量的价值。正像专家所言:“你的经验会在10年、20年后帮你赚得更多你现在意想不到的财富。”
钱,一个模糊却比任何东西都更加现实的概念。
钱,它是每个人身上都背负着的,却不仅仅是背负着的背负。
透过旷野的天边,站在广阔天空下的我们看到的是更辽远的期待。时间的流逝,沿路的风景,我们收获囊中,心存感激和坚持。沿着那条路,执著的我们会一直走,一直走,然后找到梦想的原点,在远行者的彼岸。
(指导教师 黄越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