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涵箴 李江成
在海边,挽着裤腿,踩着柔软的沙子,任海浪拍打;在阴历逢二逢七的集上,花十几元钱买下一大堆农副产品;坐在小板凳上与贾家庄的农妇说长论短,我又来到了农村,过上了闲云野鹤的新生活。享受隐居生活
山东省的乳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城,这两年利用沿海地区特有的自然条件,建造了大批公寓楼,还有别墅,在北方地区推销商品房,吸引了一些退休老人在此买房养老,我就是被房地产开发商“钓”来的。
回首以往,我们总是匆匆忙忙,似乎总是有干不完的事。现在好了,我可以静下心来看看水、看看云、看看山、听听风,认一认草木。
刚入住新居,我们还来不及通电话、通电脑、通电视,更看不到报纸,因此,返璞归真过上了一段封闭的隐居生活。除了出门买些必要的生活资料,做老两口的简单饭菜,我就是守着这湖、这海、这山及周围的草木度过每一天。回想一个月之前我居住在北京的闹市区,窗外是水泥林立的高楼,鳞次栉比;首尾相连的汽车,见头不见尾;邻居空调室外机排出的热气,对着我的窗口,热气难挡。现在好了,我真的能“亲近大自然”了。
乳山市最出名的地方是银滩,是沿着黄海的一段海岸线,上天赐予她无比柔软的白沙,有20公里。本世纪初,开发商们就看好了这块地皮,在银滩沿岸建造大批商品房。开始是以1000多元的价格卖给东北人、山西人,现在是两三千卖给北京人、河北人、新疆人、内蒙古人。这个价位的房子在北京卖得挺火,相比北京的天价房,此价还能被我接受。买了房,无意之中,我知道有3个同行也在此置了房。
在银滩沿线的公交车上,在附近一带的超市里,在海边散步,在赶集场上,常常遇见“同类”:六七十岁、皮肤白净、衣着另类、架着眼镜,大家相视一笑,算是打了招呼。在集上,我碰到了一对知识分子模样的老夫妇,一个扛了铁铲、一个扛了把锄头,雄赳赳气昂昂地走着。想来他们买了一楼的房子,回家收拾他们的小院。此情此景,不禁想起了文化大革命中的下放干部,自己也曾是当时的一员,农村来了一批“另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接受改造。农民笑称我们:架着眼镜、戴着手表,笨手笨脚,穿得比农民还破烂。是啊!那时到农村去都把最最破烂的衣服穿在身上,越穷越革命,要和贫下中农打成一片。时代不同了,现在是自己花钱置房“下放”;那时我们很年轻,但前途茫茫,现在我们老了,又来了,来追求晚年幸福。
“新移民”的感觉
我们所居住的小区全称是:乳山市望海山庄花园小区,在银滩旅游区的最西边。从我家窗口可望到黄海,是名副其实的“望海山庄”。院子里的居民大都来自“三北”:西北、华北和东北。有北京的、黑龙江的、吉林的、山西的、内蒙古的,甚至还有新疆的,我真佩服开发商能把房子卖得那么遥远。每天晚饭后大家聚集在一起,说起买房经历都和我差不多。
自个家安置好了,才有工夫细细看看我们的望海山庄,来自全国各地的邻居们对自己的选择基本上是满意的。小区的房子结构合理,绿化做得挺努力,环境卫生也不错,尽管还有一点不满和埋怨,相信过些日子会改变的。在望海山庄住下来的人都说,这里好,相约明年开春早点来。有的人做长期居留计划,养了小狗,种了树,他们期望早点通暖气,可以在乳山过冬天。
海阳所镇与大陆接壤处古代曾是一处守御海防的军事重地。据记载,为防倭寇从海上入侵,1465年置海阳守御千户所,驻屯军队守御海防。它的自然环境和悠久的历史让我这个“新移民”引以自豪。
在北京时,只知道乳山有个银滩,是国家AAAA级风景区。待看到了正在开发的大乳山风景区,山海相连、广阔无限,平缓的沙滩更适宜游泳,等它完成后说不定又是一个AAAA级,想不到乳山市手中还握了大乳山这张“王牌”。
可亲可爱的胶东人
海阳所镇位于乳山的最南端,从地图上看,海阳所镇像乳山市掉在黄海里的两只接连在一起的高跟鞋,一大一小。它海岸线曲折,湾叉岛屿多,有90公里长的海岸线,所以它的海水养殖业、渔业、旅游业很有潜力。
从乳山史料上得知,海阳所镇的居民,先祖是明朝时当兵的,为守卫海疆从云南长途跋涉来到这里。他们在这儿扎下了根,繁衍子孙后代,很佩服他们的创业和开拓精神。具有这种基因,所以这里老百姓能吃苦,对生活的要求并不太高。
置了房,要装修,要买家具,就要与当地人打交道。论装修,北京人能干的,胶东人都能干,而且什么都能干,干得痛快,但活有点粗。当地的装修公司上门来安装门锁,两个工人,4个门的锁不到1小时就干完了。他们走了,我们花1小时收拾屋子。过了两天,突然有一扇门怎么也打不开了,已经晚上9点了,怎么办?打电话总算找到老板了,他再去找工人,工人开着摩托车赶来了,没啥大毛病,使使大劲就打开了。胶东人很讲信用,也讲义气,就是有点大大咧咧。
海阳所有一家馒头店,每天的销量实在可观。我们都爱吃这里的馒头。店里的人都很热情。可这家店的老板心眼特直,馒头好卖,就认准了只做馒头,不会变个花样做些豆沙包、花卷之类。海阳所的老乡相遇,随便找个阴凉的地方,大家蹲着说这说那。村里干部开会也是如此,蹲在街上,尽管他们村有很漂亮的会议室,在我这个外乡人看来有点滑稽。
上街去买菜,卖菜的人都是农民。家中菜园的菜,吃不完就出去卖,都是一小点一小堆地卖。就那么一小点扁豆、茄子,有时不到一斤,我总是给他一斤的钱,山东老乡硬要退我一角两角的。有时这堆菜是一斤二两,我要再给他一角两角,他死也不要,让我们这些外地人感到很亲切,消除了初来时的陌生感。
我住的小区位于贾家庄内,出门进门特意在村子里穿过,一来是熟悉老乡,二来是绕近。走了几回,村里的姐妹们就熟了,只要见到我,赶紧拿个小板凳让歇一会,要和我聊天。我手里拎的菜,她们一一过目,评论一番,说我被人坑了:这么点菜要收你那么多钱?心疼得像是她们掏的钱。她们从自家院子里摘茄子豆角塞给我,我若付钱,她们就红脸,这就是我刚认得的胶东老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