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款商品的低价,都会在合适的地点出现。这是颠扑不破的消费真理,但是真理也需要程序保证,这就是先决定自己所要的商品,然后再决定购买商品的地点。如若把程序倒了过来,跑到黄眉老怪的小雷音寺去,还指望取到普渡众生的真经,那自然是错误接着错误了。这个道理摆到桌面上太简单,简单到有辱诸位看官的智商。然而跑到小雷音寺取经的事,却每天都在消费者身上发生。比如电视购物的消费者。
我们先来模仿电视购物的桥段:“赶快拿起电话,前三十名只售688元。”——只要打电话肯定在前三十名。“奥地利水晶项链,情人节最珍贵礼物。”——其实是奥地利某公司仿水晶石。”待机王、商务王、游戏王、操盘王”——无名公司的手机也称大王。电视购物的主要推销方式,就是主持人的三寸不烂之舌。但是孔子他老人家说:“巧言令色鲜矣仁。”欺骗性的形式,一定隐藏着欺骗性的内容。这是我们的生活常识,也是我们的消费常识。再来看电视购物的商品:非生活必需,非工作必需,价格没有可比性,功能没有可比性,比如珠宝饰品,比如美容用品,比如运动器材,比如保健产品。一瓶啤酒摆在面前,我们知道其大致的价格;一顶帽子捏在手上,我们知道其大致的质量。但是对于电视购物的商品,我们既没有定价经验,也没有定性经验。我们没有定价经验,价格就由主持人说了算;我们没有定性经验,质量就由主持人说了算。消费者就是一头牛,供货商就是养牛专业户,主持人就是那双牵牛鼻子的手。
与电视购物相比,网络购物是善良的。网络购物中的欺骗,是愿者上钩;而电视购物中的欺骗,却是请君入瓮。我们没有能力消灭陷阱,但看到陷阱绕着走,却是每一个消费者的义务。如果你没有看到,那么你可以听到,如果你没有听到,那么你可以猜到,如果你不看不听不猜,一个劲地往火坑里跳,那么非常遗憾地恭喜你,你就是奸商最喜欢的那款。有些事你永远不必试,有些货你永远不能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