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查德·鲍尔斯(Richard Powers)获得2006年的美国国家图书奖小说奖是众望所归。我到美国访学伊始,在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见到的人都说他是个天才,小说里写进去很多科学知识,而且涉及最前沿的学科研究领域。还有人说他的写作习惯很特殊,是躺在床上,对着天花板写作。
听说鲍尔斯
第一次听说理查德·鲍尔斯是在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东亚及太平洋研究中心举办的招待会上。招待会在2006年秋季新学期伊始召开,目的是为了推广新学期的学术活动并且欢迎新成员。招待会形式很随意,在中心主任南茜·艾伯曼简明扼要的致欢迎辞后,大家就开始自助晚餐。这实际上是与会人员相互认识和加强联系的好机会。
一位衣着整洁、非常文雅的教授站在一旁静静地吃着自己的东西,眼神碰到一起时,他向我点点头。我便走过去打招呼,得知他是伊利诺伊大学日本文学专家大卫·古德曼教授。寒暄过后,他问我目前进行的研究项目。我说是当代美国作家研究。他问是哪个作家。我说没有局限,主要想发现作家创作与当代文学的普遍状况,最好能见到作家本人进行访谈,当面求证我的一些观察,和作家共同思考。他想了一会儿,然后说:那么,有一个作家你应该见。他一字一顿地说出了名字:理查德·鲍尔斯。我马上感到窘促,因为这个作家我没有听说过。我说:你能给引见一下吗?他坚决地摇摇头:我不行。然后他说了声:跟我来。他大步流星带我走到南茜身边,指着我对南茜说:他进行美国作家研究,应该见理查德·鲍尔斯。
南茜马上应道:对!她同时用手比画着,铺天盖地的意思:他非常非常非常著名。我说那我一定把他的所有作品找来,认真准备。她说,他的著作很多。然后她果断地说:必须有人引见!你在英语系吧,你的导师是谁?我答:彼德·葛兰特教授。他曾担任伊利诺伊大学文学批评与阐释理论研究中心主任长达20余年,是著名的维多利亚小说和当代文学阐释理论专家。南茜高兴地说:那就好办了。彼德和理查德很熟,他一定能把你介绍给他。
回去之后我马上上网查阅,才知道理查德·鲍尔斯是多么著名,他为什么被称为天才。又到图书馆去,本打算把他所有的小说都借来读一遍。待找到他的最新一本小说《我们歌唱的时代》,发现原来是一部600多页的鸿篇巨制。网上还预告说他的最新一本小说《回声制造者》即将于2006年10月出版。
鲍尔斯在小说创作上屡获殊荣。1985年出版第一部小说《三个农民去舞会》时,他即被誉为“天才作家”,小说获得了美国文艺学会奖,并且有了日文译本。随后他的几乎每一部小说都好评如潮,先后获得过的著名奖项有:麦克阿瑟奖、兰南文学奖、詹姆斯·库柏历史小说奖等。作品被翻译成多国文字。早在1993年他36岁时,他的小说《游灵在行动》就荣获国家图书奖小说提名奖。
鲍尔斯的创作与众不同之处是大多直接探讨重大的包括最新的科学现象。小说以探讨科学与人类的关系为主。他属于稳步高产的作家,至今共出版9部小说,篇幅都很长。他被誉为美国中西部缪斯的代言人、“最后的通才”、“后品钦时代的代言人”。
初见鲍尔斯
第一次见到理查德·鲍尔斯是在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英语系和文学批评与阐释理论研究中心举办的学术会议上,时间是2006年11月28日,地点在伊利诺伊大学的教师中心。鲍尔斯和很多学术团体及科研机构是这个会议的资助者。他并没有在会议上露面。到了晚上文艺演出和晚宴开始之前,大家都站在走廊上聊天,一边等待音乐室布置场景。这时,我看见一个身材非常高大的中年人从楼梯口来到走廊上。他一出现,便立刻有人上前打招呼。他神态沉静,听人说话很专注,回答时总是带着浅淡的、让人很舒服的微笑。周围的人不断地围过去。他神情认真地倾听每个人的诉说,又无比耐心和认真地应答所有的问话。每一个和他说话的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激动或动作的夸张。他却始终沉静安详,专注于和每个人的交流。这就是大作家理查┑隆お鲍尔斯。
音乐室里只有不多的几把椅子。绝大多数人席地而坐。等到演出开始,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幽默有趣的剧情表演上。鲍尔斯有了难得的清静。他在离演员最远处的后墙边牢牢地站着,一动不动。在观众开怀大笑时,或者表情随着剧情变化的时候,他依然非常认真地看着演员们每一个细微的动作,脸上并无任何表情上的变化,说明他看得很用心。表演结束,演员谢幕之后,他走了过去,演员马上激动地站在原地,开始对鲍尔斯讲述他的创作和表演体会。不少人开始还保持一定距离看着他俩说话,后来就渐渐围上前去。
我找到葛兰特教授。他看到鲍尔斯身边的人越聚越多,根本到不了跟前,就对我说,回头写信吧,更容易说明问题。
葛兰特教授随后给我发来的信中说:鲍尔斯同意见我,但是整个11月份的时间已经全部排满,见面时间可以初步安排在12月初。他让我直接和鲍尔斯联系约定时间。11月4日我和鲍尔斯第一次通信,第二天收到他的回复。访谈时间确定为12月5日下午2点。
这时,鲍尔斯的新作《回声制造者》虽然还没有摆放在书店里,却已经获得了国家图书奖的提名。11月2日我从当地书店买到这本小说。3日看到了《芝加哥读者报》对他的整版专访和数幅照片,一张大的照片和醒目的标题也占了整整一个版面,标题为《玉米地里的天才》。还看到了两个即将发表的访谈的预告。15日就是他前往纽约图书奖颁奖典礼的前夕,伊利诺伊大学校报上也登载了对他的专访,访谈最后提请读者关注国家图书奖的颁奖结果。
从15日到16日清晨,我一直守在电脑旁,看着国家图书奖网页上的典礼安排和即时报道。
又见鲍尔斯
第二次见到鲍尔斯是11月30日,在一个小型的品钦作品研讨会上。会议主要是两个教授主题发言,探讨品钦作品中的种族意识和叙事的不可靠性。按照会议程序安排,鲍尔斯在主题发言后,作为发言的回应者,和发言人一起坐在主席台上接受大家的提问。这时适逢他在国家图书奖上载誉归来。
虽然下雨,天气又冷,会议室还是坐满了人,都是英语系和人文中心的教授,也有几个博士生。鲍尔斯听得十分认真,手里一直拿着一个像写字板一样的东西,像个大笔记本,比笔记本电脑的体积小一些,他坐在讲桌上也会随时在上面写一下。从听众的提问来看,几乎所有的问题都主要想看鲍尔斯的回答。鲍尔斯在回答时总是说,就像刚才主题演讲时这位教授所讲到的那样,同时会用眼睛看一下那个教授,让大家给他关注。问题很快答完,大家主要的提问对象都是鲍尔斯。主持人说,这个小型会议也是在鲍尔斯的提议和支持下才召开的。会议结束,很多人还是围着鲍尔斯在聊天,比刚才的提问还热烈。
我回到住处后,看到了11月19日发表的一篇对鲍尔斯的访谈。后来从他的研究网站得知,12月10日、12日及18日分别有对鲍尔斯的访谈发表。
入夜,下了伊利诺伊2006年冬天的第一场大雪。
访问鲍尔斯
第三次见鲍尔斯就是我单独对他进行访谈的时候。地点在他任职的贝克曼研究所,即伊利诺伊大学高级科学研究促进中心。研究所是一栋壮观的五层楼房,来自全校近30个系所的600多名成员组成了15个科研项目组。这些科研人员可以在一个项目组也可以同时交叉在几个项目组研究。其目前研究的三大领域是:生物智能;人和计算机互动;分子和电子的交叉结构、行为科学和认知科学等研究。研究所的使命是培养和鼓励最高水准的跨学科研究,克服传统大学各个研究机构互不相连课题单一的局限。伊利诺伊大学先后有21名诺贝尔奖得主,得益于这种跨学科的交叉综合研究的不在少数。这是一栋真正的出大师的楼房。鲍尔斯在这里有一间独立的办公室。他在学校的身份是英语系教授、作家和高科技研究院的研究员。他参加的是认知神经系统科学攻关组,和神经系统科学研究人员一起工作,他的获奖小说《回声制造者》中有关生态学和神经心理学的知识背景就来自这里。
我要见的显然是个跨越科学和文学两个领域的奇才。我提前15分钟来到科研大楼,对于访谈已作充足准备,稍事休息,两点整时敲响鲍尔斯办公室的门。我刚要去握住门把手的时候,门打开了。一个高大熟悉的身影,一个坦率真挚的笑容。他一边把一个我在上次讲座时见过的写字板式的电脑放在桌上,一边请我在椅子上落座。他荣获国家图书奖小说奖的证书复印件放在书架最靠近门口的位置上。
他的写字板引起了我的注意。于是我问他:你用这个写作?他说是的,接着给我详细演示了这个写字板的用途,非常耐心地解释说,这实际上是个电脑,可以上网,把网页收到笔记本里,随时打开,可以把网页当记事本记事,还可以直接把语音转换成文字。屋里共有五盏灯亮着,光线非常柔和,营造出一种私人客厅谈话的效果。这种气氛太融洽了,让我感觉十分放松和惬意。于是,我冒失地问他是否可以把我们的谈话同步转成文字。他说可以,并问,你想试试看?我说正是。我近几个月和作家访谈的体会是,每次访谈后最费时间的就是听写录音整理文字,我每次都会把我访谈过的作家录音听写下来以后再传过去给作家看一遍,很拖时间。他说这样谈话进行得会有些慢,但是可以省去我整理录音的时间,值得这么做。
于是他开始调试那个笔记本,先是对它说几句话,给我看看效果。果然随着他话音落地,屏幕上出现了刚才他说话的文字内容,他对照着检查一遍,有错误的地方就指出来给我看,然后用笔画上,错的那个词再说一遍,标点符号也要说。
访谈就按照这种方式开始了。当然我的数码录音机放在他的办公桌上,也进行着同步录音。我按照事先准备的问题一个一个提问,他一个一个做答。答完他埋头看他的电脑,再检查一遍,随时更正个别拼写错误之处,有时边说边想边检查。我根据他的回答,就可以有时间调整我的问题、提问方式和思路。在整个访谈过程中,我们俩都能够非常充分地把问题和回答说得特别到位和尽量准确,保证了谈话内容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结果。鲍尔斯真正是出口成章,掷地有声。
访谈中,我问了他这样一个问题:作家总是要有一些基本的品质和特点。根据你自己的体会和经验,从个人性格和对生活的观察角度而言,作家的必要品质是什么?鲍尔斯答道:“我认为,对于一名作家,有两个素质是最基本的。首先是心态,作家必须具备的心态就是对每一种生活体验都要能够做到既出世又入世。我是个美国人,在美国出生,但是我在泰国度过了我的少年时代,在那里长大成人。当我返回到美国的时候,我对这个国家既有归属感又不属于她——我既能够深入我的内心,同时又好像事不关己地旁观我自己的生活。因此作家必须养成既总是在不断悉心观察,参与到生活的最深处;同时必须做到好像是从一个遥远的距离间接观察生活的意识。也就是说,在寻找归属感和作为旁观者之间,在入世和出世之间,在深度参与和外部旁观之间,作家必须找到那种微妙的平衡。”
他还说:“我相信作家必须具备的第二个素质是:能够长时期地远离生活,能够具备把自己排除在这个世界之外的巨大能力。写作小说是一件极其寂寞孤独的事情。作家必须要能够让自己从公共生活和日常事务中抽身隐退两到三年或者四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然而仍然还要保留对参与和体验那些公共活动的强烈而清晰的记忆。因此,同时具备巨大的记忆生活的能力以及在孤独寂寞中生存的能力,这对于要写作已不可能需要数年才能完成的长篇小说所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当然了,在创作的过程中,作家还总是会不断地往来和穿插现身于公共事务和自己的个人生活里。”
他是一位名教授,兼高级研究院的研究员和文学创作工作室的导师,归根结底,他更是一位著名作家。他支持召开美国教授协会主席凯瑞·纳尔逊教授的庆祝会,他倡议召开后现代小说大师品钦作品研讨会,他参与高级研究院的科研活动,都是在积极地使自己置身于生活的最深处,都是在从深处体验人生。
前五部小说完成前,他之所以不接受任何访谈,就是耐得住深度的孤独和寂寞。近20年来,他之所以还能在一片赞扬声中,在繁重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之余依然保持两三年一部长篇小说的稳步高产,就在于他进退有序,张弛有道,在于他一直能够保持出世与入世之间的那种微妙的平衡。
2006年12月17日,我应邀到当地一个名人论坛的主持人安妮特·兰福女士家做客。对于我能够访谈到鲍尔斯,她连说我幸运。她告诉我说:鲍尔斯刚刚谢绝她的邀请,信写得非常礼貌谦和,理由是他从现在开始谢绝一切公众演讲和访问。
我知道,鲍尔斯已经开始着手下一部小说的创作了。这仍然是一部以高科技为主要背景的小说:能源的再生和再利用。他又要和科学家一起探索,像小说家一样观察科学带给人类的又一种奇迹了。他要让自己从公共生活和日常事务中抽身隐退一段时间。
话别鲍尔斯
2007年5月20日,临近我回国的时候,鲍尔斯邀我到当地一家西餐馆共进午餐,还把我介绍给小说评论家安德鲁·埃文。鲍尔斯向我赠送了自己近年来的三部小说《我们歌唱的时代》、《冲破黑暗》和《赢利》,因为他知道我已经有了《回声制造者》,问起了我这一年的访学情况。我说见到了不少作家和诗人,拜谒了米歇尔·玛格丽特、马克·吐温、海明威等的故居,参加了2007年美国作家和文学创作年会。随后我们三个从创作、批评和研究的不同角度,畅谈了两个小时,聊到了当代美国文学创作与研究的方方面面。
在随后的通信中,鲍尔斯说:“我很高兴在你回国之前我们能再次见面。这半年以来,我因为新书出版、获奖和到世界各地演讲等忙得不可开交。我真希望和你多见几次,因为我认为,关于文学,你提出了很多深刻的问题,非常值得深入探讨。”他还告诉我,他的小说《回声制造者》将由译林出版社翻译出版。这是他的作品第一次被译成中文。他很期待。
这位美国当代杰出的小说家正在走进中国读者的视野。这更令人期待。
(刁克利: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教授,邮编:100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