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骁骥
由冰岛银行而起的事端,为布朗的“战时经济内阁”提供了一个绝佳秀场。
每年的10月至12月,苏格兰的格拉斯哥都会涌入大量冰岛游客,他们渡海来到物价相对便宜的英国,为当年的圣诞节购置便宜货品。而上周笔者在经过格拉斯哥最著名的布坎南商业街时,却并未见到车水马龙的交易景象。相反,据当地人说,从最近几周开始到今年的圣诞节,前往或准备前往冰岛采购的苏格兰消费者数量将超过往常来到苏格兰消费的冰岛顾客。
历来被英国人视作高福利、高消费、高利率的“三高”国家冰岛,何以在短短一周的时间内变成了“购物天堂”呢?原因很简单,冰岛克朗兑换英镑的汇率如今低得令人难以置信。
自上周冰岛政府宣布对其三大银行进行接管后,英国私人储户、公司、市政委员会、警察部门、慈善组织存在冰岛银行的200亿英镑被冻结。冰岛第二大银行Landsbanki下属的Icesave账号在英国的储户高达30余万,大致相当于冰岛全国总人口,而冰岛央行行长戴维·奥德森在上周却表示,为了刺激国内消费,冰岛将不会偿付英国储户的存款。
由于担心英国大笔现金遭受损失,唐宁街报复性地援引了反恐法案,冻结了Landsbanki和Kaupthing在英国的资产。首相布朗措辞强硬:“为了保护英国人的财产,我们会在必要的时刻针对冰岛当局采取进一步的举措。”
“恐怖分子”的标签使得短短数周内,冰岛克朗的价值缩水一半,并在国际金融市场被禁止流通。冰岛政府也不得不大幅削减银行利率,防止资本外流。此外,政府还禁止除了进口食物、燃料、药品等生活必需品之外的国内公司持有外币,而个人则只有在持有有效国际机票的情况下才被允许兑换外币。
当然,冰岛自身的政治策略失误也间接地加剧了国家破产的窘境。为了稳定信心,冰岛总理过早宣布了来自俄罗斯的40亿欧元的贷款,但直至本周,双方的谈判才刚刚开始,而俄国也由于冰岛未能在10月18日联合国的投票中赢得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席位而未对是否贷款和贷款具体数额作出明确答复。冰岛此举原本旨在恢复市场信心,却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
自2006年俄罗斯特工利特维年科被谋杀后,俄国和英国政府的关系就一直闹得很僵。今年克里姆林宫涉嫌介入英国石油公司(BP)和其俄罗斯合作伙伴之间的商业纠纷更助长了英国人对于俄国的“阴谋论”想象。冰岛与俄罗斯交好让英国更顺理成章地划清了“敌我界限”。毕竟,当经济危机来临的时候,发现一个敌人比多一个穷朋友更重要。
此外,英国和冰岛其实在历史上早就结下了梁子。上世纪50至70年代,两国就曾因争夺北大西洋的鳕鱼资源而引发过三次“鳕鱼战争”。在双方对峙中,“维京海盗”毫不畏惧船坚炮利的皇家海军,甚至威胁要关闭北约在它境内用以抵御前苏联的导弹基地。最终,英國不得不与冰岛妥协,签下了限制自身捕鱼量的条约,扩展了冰岛捕捞的面积。因此,布朗政府很自然地将这次对冰岛的“讨债”行动与英国民众对政府的背书联系起来考虑,设法在获得更多的支持率。英国财政大臣阿利斯泰尔·达林甚至承诺,政府将为因为这次冰岛银行危机而停止营业和遭受损失的所有英国企业埋单。
冰岛方面,面临最大三家银行被国家接管、货币崩盘、股票暂停交易等坏消息,总统格里姆松竟然在英国宣布冻结银行资金后急得因心脏病突发而一度住进了医院。其财政部长和外交部长也严厉抨击英国政府,以“威吓弱小邻邦”和“恐怖分子”作为回敬。而对于英国冻结冰岛银行资金的举动,冰岛为此准备付诸法律行动控告英国。
此番由冰岛银行而起的事端,又为布朗的“战时经济内阁”提供了一个绝佳的秀场,使他在“攘外”的同时也得以“安内”:将饱受经济危机折磨的民众视线转移到早就结有梁子的冰岛身上。对英政府而言,对此次冰岛危机的处理是一次复仇,也是自救。但那些普通的英国消费者,对便宜商品的爱显然超过了对冰岛政府的恨。从这个角度看,英国的买家带着英镑去崩盘后的冰岛“抄底”的现象也就毫不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