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刊要览

2008-05-14 15:06
中国新闻周刊 2008年2期
关键词:布托波伏娃巴基斯坦

美国《时代》

为何要援救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人民党领导人贝·布托遭暗杀对于巴各极端组织而言,不啻天赐良机:他们正试图引发国内局势持续动荡以便生存壮大。对于美国而言,这一威胁的后果显而易见。如果巴基斯坦分崩离析,最终将殃及反恐战争的成败、南亚稳定以及西方与伊斯兰国家的关系。

美国《新闻周刊》

走进奥巴马的梦想机器

艾奥瓦州党内初选的胜利,让黑人参议员奥巴马成为了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中的领跑者,同时也消除了各界对于这位政坛新秀进军白宫的怀疑心态。这场胜利也在暗示,他的非正统竞选战略在其他州也有望胜出。而他在独立选民和年轻选民中的巨大吸引力也不容小视。

英国《经济学家》

世界上最危险之地

巴基斯坦人民党领导人贝·布托的遇刺身亡,让巴基斯坦成为了世界眼中的一块危险之地。恐怖分子去年10月以卡拉奇恐怖袭击事件来“迎接”贝·布托回国,更在多次扬言要除掉贝·布托之后,仍能在拉瓦尔品第这一巴陆军总部所在城市从容暗杀成功,这些都足以证明安全在巴基斯坦的脆弱。她的死更让苦于寻觅领导人的巴民众感到绝望。当然,巴基斯坦的局势并不是无药可救,有两件事仍能阻止该国滑向无政府混乱状态:第一要对贝·布托暗杀事件展开可信的调查,并查清巴安全机构在其中的失误;第二是要举行一场公平的大选,一个获得多数支持的民选政府能更好地和军方合作。也许巴军方还会有人强调“稳定”的重要性,但他们需要明白,民主并不是稳定的对立面。

日本《论座》

日本的课题

日本在“全球化”的口号下,逐步“美国化”了。在外交方面,1999年日本曾经提出重视韩国与中国的“邻交”政策,但是进入21世纪以后,出现了历史车轮的逆转。一直到福田内阁出现之前,安倍主张推进“民主主义同盟”,麻生则推销“自由与繁荣之孤”,外交策略中既沒有韩国也没有中国。

德国《明镜》

青少年:世界最危险分子

近来,德国青少年犯罪事件接二连三发生。圣诞节前夕,一位退休老人在慕尼黑地铁站遭到两名外籍少年袭击受重伤,震动全德。1月初黑森州将举行州议会选举,州长科赫以此为契机,批评政府的社会融入政策失败,引起了一场针对青少年犯罪是否应刑法从严的争论。

法国《新观察家》

波伏娃:受争议的女人

今年是西蒙·波伏娃诞辰100周年。这位萨特的伴侣,影响了全世界几代女人。她挑战男权,但同时又是激情的牺牲者,她不妥协,但又顺从;她宽容,但又善妒,她前卫激进,令人尊敬又备受争议。她的内心到底隐藏着什么?她是如何在真实与谎言里书写传奇故事?

猜你喜欢
布托波伏娃巴基斯坦
女权教母:成就放在当下,遗憾留给来生
波伏娃 羞涩的女权战士
波伏娃:在“双重生活”中追求独立与自由
巴感叹布托家族衰落
贝·布托之父被“自己人”送上绞架
贝·布托的宿命
“铁蝴蝶”贝·布托
面对萨特死亡的波伏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