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一座城市的感恩

2008-05-14 17:15
中国新闻周刊 2008年40期
关键词:树德板房都江堰

陈 光 邱 清

一名建筑工人在震后援建时死于成都,这个劫后余生的城市为他做了什么?

11岁的戎慧还不习惯吃辣,但她觉得,这个城市已经接纳了她。

“中秋节那天,同学周锐带我去了黄龙溪古镇(成都著名旅游景点),我们还吃了烤肉串。”她说,“以后每个礼拜六,我都会到一个同学家去过。”而据戎慧的班主任——成都市树德中学七年级1班的李老师说,全班40多名同学里,至少有4/5的人报名愿意在周末把戎慧接到家里。

在距离家乡1000多公里的成都,戎慧开始了另一种生活。如果没有汶川地震、父亲戎金亮,以及那些心怀感恩的成都市民,这个腼腆的女孩应该在老家——山西忻州的一个村子里度过童年。

戎金亮下葬的时候,送行的成都人数以万计。这个44岁的山西汉子死在了灾区——2008年6月24日晚,在都江堰桂桥村过渡安置房建设工地奋战了16天的戎金亮突发脑溢血,于次日去世。

在桂桥村二组,戎金亮和他的援建队工友们盖起了28栋板房,每栋6间——这让290多名村民结束了帐篷生活。板房里有活动室,受了地震灾难的人可以在这里获得一些基本的休闲时光;有公共厨房,午饭时,炒鸡蛋的香味从板房的缝隙中飘出来。

共有16个城市的数万名工人参与了都江堰的援建,活动板房是他们最重要的工作之一。震后第5个月,这个城市里的大部分瓦砾已被清走,爬满伤痕的建筑附近,蓝白相间的板房代替同样是蓝色的救灾帐篷。教学楼已垮掉的都江堰中学的孩子们,也已经迁入了活动板房上课。

板房的建设者们是在相当艰苦的条件下完成工作的。“早晨7点,戎金亮他们就会赶到工地,天黑后才能休息。”桂桥村板房管委会一名工作人员说,“6月的成都有40多度的高温,这里的潮湿也会让那些北方人很不习惯。”

戎金亮等人用馒头、方便面、土豆和白菜果腹;没有床,只能在正在修建的板房内打地铺。夜里,蚊子像轰炸机一样轮番袭击,戎金亮的遗体上还留着不少被叮咬过的痕迹。“很少有药,我就拿来自家泡的蛇油酒给他们止痒。”桂桥村的一位老妇人说。

老人的工作是给援建队队员做饭、洗衣,这让她有更多机会和戎金亮接触。“他的话不多,总是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老人说,“后来断断续续地听说,因为家庭负担太重。”

2008年8月底——戎金亮去世两个月后,成都媒体赶到了他的家乡忻州。另一位因援建而牺牲的河南人武文斌同时被纳入了公众视线,他的家乡邓州同样聚集了不少来自成都的记者。

“四座低矮的木结构老屋和一座墙面掉灰的老砖混房,围成个窄窄的院子……英雄贫寒的家中,仅有6张凳子。”这是当时《成都商报》对戎金亮家的描述。戎妻徐美英,要独自打理一亩多玉米地,照顾多病的母亲和3个子女。大儿子戎斌因家贫放弃了学业,外出打工;二儿子戎伟先天性智障;11岁的女儿戎慧在读初中。此前,这个懂事的妹妹一直照顾着她的二哥。

文章最后说:“曾经帮助我们的英雄走了,现在他的家人有困难,我们能做些什么?”

感恩热线在报纸上被开通,市民们打进了几百个电话。有人要捐款捐物,有人希望在适当时候修建抗震纪念馆,把援建者的故事展示给公众;还有人说,灾区重建的小区可以命名为感恩小区,并在墙上铭刻平凡英雄的名字。8月28日,都江堰市勤俭人家安置点200多名公众向成都市官方联名建议:“在新都江堰重建后的部分街道,用为我们作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来命名,比如戎金亮路、武文斌路、上海路、铁军路等,让我们的子孙后代记住这段历史,记住我们的恩人。”

成都市民政局一位副局长表示,这个建议被采纳的可能性很大。目前,由成都市管辖的都江堰市正在进行城市规划,两个平凡英雄的名字即将写入路牌。有评论认为:这也是延续于地震中对生命个体和公民精神的强调。

市民的感激之情与成都市政府震后重振城市的思路不谋而合。7月,成都市委十一届五次全会通过了《关于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共建美好家园的决议》。决议称:“全市要把全国人民和社会各界的倾情相助化作灾后重建的精神动力,满怀真诚感恩,艰苦奋斗重建,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饱满的激情,不等不靠、苦干实干、共克时艰,用自己的双手和辛勤劳动重建美好家园。”

成都市委宣传部官员称:这是中国地方政府首次把“感恩”写进红头文件。

这份文件的感恩对象不仅是那些援建者。如果没有14万大军、6万多医生,以及20多万名志愿者入川,这场导致近9万人死亡的大地震带来的伤痛要难以弥合得多。来自中国以及全球的数百亿元捐款,也给灾区的重生注入了血液。

“灾区重建大体分为三个阶段。”成都市委宣传部一位官员说,“首先是安置,其次是发展经济,最后是道德和城市精神的构建。”如同一个历经大难的人,物质上的资助和心理上的调节同样重要。

但在7月,正在忙于安置工作的成都还来不及全心投入道德建设。当时的另一个工作重点是吸引外来者到成都——官方试图证明这个西南重镇仍是“天府之国”,宜居而安全。为此,都江堰市为来当地支援的志愿者制作了3万多张“感恩卡”,上面记录着他们的名字,持此卡来都江堰旅游可以享受优惠。此后的8月,成都媒体发起的戎金亮家乡之旅,给了基本恢复正常生活的人们一个感恩的出口。

成都市第三医院免费为戎金亮的岳母治疗了关节炎,并承担其成都治疗期间的所有生活费用。第一福利院愿意接待戎金亮二儿子戎伟——患有先天性智障的他是父亲生前最放心不下的人。戎家在忻州的新房子已经封顶,戎慧在成都给妈妈打电话兴奋地说,“等新房子修好了,照点照片传给我看。”

这个女孩是在9月1日进入成都树德中学就读的。如果她愿意,或将在此度过6年——从初一到高三。

戎慧到来的那天,七年级1班组织了欢迎主题班会,介绍成都和学校的短片在会上播放。这所国家级示范中学为戎慧减免了所有费用,每月还会给她一些零用钱。“孩子刚来的时候也不太说话,现在已经慢慢融入了集体。”她的班主任李老师说,“其他同学和她交流时,都会自觉地用普通话。”偶尔,山西女孩和成都女孩们还会互学几句方言。

“我们接纳戎慧,其一是学校的感恩行动;其二是对孩子们的教育。”树德中学校长、高级教师左荣华说,“感恩是人性的一种体现,我们提倡的德育文化会在这种教育中慢慢形成。”

包括树德中学在内的成都市各中小学在开学的第一周,都将感恩教育作为主题。有些孩子们在国旗下进行了主题演讲,还有学生用火炬传递的方式进行感恩接力。“这一代孩子内心还是很懂得感恩的,”左荣华,“受灾严重的延考区的高考作文题目是《我最想说的》,很多学生写下了:‘谢谢!”

猜你喜欢
树德板房都江堰
树德娃的太空之旅 学习设计
彩铅画《锦鲤》
国画《李冰垂钓图》
小小鱼
活着
BONBONLAND—2017都江堰·西部音乐节将于国庆黄金周举行
拜水都江堰
凉山彝族瓦板房建筑“出檐”的形成及作用
志愿警队的故事
陈维孝:锅庄重新跳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