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婧婷
人们常说时尚速朽,潮流短命,但这样的定律对于伊夫·圣·洛朗并不成立
6月1日,长年受病痛折磨的圣·洛朗在巴黎去世。
对于中国人来说,伊夫·圣·洛朗应该不算陌生。早在1985年,圣·洛朗就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时装展览,当然,那时候只有少数文艺青年去美术馆享受了那次视觉冲击。大众对圣·洛朗的认知大多来自1998年的法国世界杯,在决赛前的揭幕典礼上,300位模特展示了他40年来设计的经典服装。
圣·洛朗或许是除夏奈尔、迪奥之外在中国最为人所知的法国设计师。
年少成名的时装金童
25岁的圣·洛朗创立了个人品牌
圣·洛朗的确是巴黎风格的末代大师,同时又是现代女装时尚的奠基人。并率先将时尚带入了全球化大众奢侈品工业。
在成名永远不嫌早的时尚圈,圣·洛朗是少年得志的典范。1936年出生于法国殖民地阿尔及利亚一个富裕家庭,19岁成为迪奥的学徒,21岁接任去世的迪奥担任女装设计师大获成功。虽然他的激进实验招致迪奥老顾客的反对,随后被迫应征入伍参加阿尔及利亚战争精神面临崩溃,但这只是其职业生涯中的小小挫折。战场归来后,25岁的圣·洛朗创立了个人品牌。
六七十年代是圣·洛朗创作的巅峰,他发明了多种革命性的款式。从垮掉一代到嬉皮士、女权运动,所有的社会潮流都体现在他的服装中。他是第一个使用黑人模特的设计师,水手衣、郁金香线条、骑士装、中性装、透视装等挑战传统的设计一个接一个,这20年,时尚界几乎完全处于圣·洛朗的阴影之下。与他同时代的设计师,包括Oscar de la Renta、CalvinKlein在内,无论有多么出色,都无法避免地受到他的影响。
圣·洛朗对艺术和文化符号信手拈来的自如运用也广泛地为人所称道,他把蒙德里安、梵·高、马蒂斯、毕加索的艺术作品变为时尚元素,同时完美地继承了法国时尚风格,充满了高贵、诱惑又机智的法国女性气质,经常出现在他的秀场第一排的法国女星凯瑟琳·德纳芙堪称圣·洛朗的最佳代言人。
70年代末享乐气氛逐渐兴起,圣·洛朗把颓废变成一种极具诱惑力的“商品”,他推出“鸦片”香水,渲染病态美的趣味让这款香水在澳大利亚被禁。而他的服装设计也充斥着俄罗斯、西班牙、摩洛哥和中国的异国情调。
“YSL”已成为一种标准
他的退场也标志着设计大师年代的落幕。
圣·洛朗是贩卖颓废情调的高手,他本人也过着放纵到几近自我毁灭的生活。酒精和性为他带来创意的活力,就在他个人生活的最低谷,还推出了职业生涯中最惊人的时装发布会之一,1976年10月他根据《卡门》设计的时装系列包括300多件作品,足足走了3小时(一般的时装秀只有十几分钟)。
进入80年代,圣·洛朗在参军时落下的精神问题越发严重,加之长期沉溺于毒品和酒精,他数次接受治疗。后来几乎发展到了自虐的程度,一天抽150支烟,喝酒以公升计,又或者为了戒酒一天喝25瓶可乐,甚至需要被人推上天桥、跌跌撞撞地完成谢幕。也许他自己就是那种阴郁情趣的最佳代言人,他也曾亲自裸身上阵拍摄香水广告。
这位年少成名的大师似乎永远停留在了青春期中,他无比地恋旧。周围环绕着40多年前就认识的老友,拍档也还是早年和他一起闯荡的恋人,连狗都总是取同样的名字,他害怕生活改变。
但是,进入90年代后,圣·洛朗基本上只是在重复自我。1999年,Gucci收购了他的品牌,这是一次意味深长的交班,Tom Ford取代圣·洛朗统管YSL品牌。他设计的YSL成衣缺乏圣·洛朗式的浪漫、诗意和激情,而贩卖简洁、性感和酷。
以市场的标准来看,理性的Ford绝对是极有保障的设计师,而圣·洛朗的冒险则充满了不稳定的因素,所以Ford成为那个时尚年代夹道欢迎的宠儿。
Gucci把高级订制服留给了圣·洛朗,但他也只继续设计了几年就宣布告别T台。2002年,他的退场,被认为标志着由PaulPoiret、夏奈尔开创、经迪奥、Balenciaga等承接的设计大师年代从此落幕。
这些大师都充满了原创性,真正改变了女性穿着打扮的方式,他们带来的改变是普及到绝大多数人,绝不仅仅是T台的夸张展示。
在大师之后,时尚确实变得越来越乏味。新一代的设计师在T台上展示看似新鲜的元素,总能从几十年前的《Vogue》杂志里找到相似品,在伦敦、纽约、巴黎的二手服饰店,老一代的古董衫永远是设计师们为寻找灵感争抢的热门货。每隔几季,总会有一位著名设计师复刻或重新阐释圣·洛朗,婉转的说法美名其曰“致敬”。Marc Jacobs说,他和他的朋友经常会问:“如果是圣·洛朗会怎么做呢?”
“YSL”不仅是一位设计师,一个品牌,它已经完全成了一种标准,一条可以写进服装史辞典的专有名词。
女权运动从YSL裤装开始
“夏奈尔给了女性以身体的自由,而圣·洛朗则用男人的衣服给了女人力量。”
关于圣·洛朗在服装史上的划时代意义,最著名的说法来自他的搭档贝尔格:“夏奈尔给了女性以身体的自由,而圣·洛朗则用男人的衣服给了女人力量。”夏奈尔把裙子的长度缩短了几公分,让女人摆脱了长裙的繁琐重负,而圣·洛朗的吸烟装让女人穿裤子也能性感。
裤装是圣·洛朗的标志之一。
上世纪20年代开始,裤装已经出现在女性服装中,但从未成为主流。圣·洛朗意识到了即将发生的变化——上班女郎正在迅速增加,他恰逢其时地推出了由黑色短上衣、长裤和白色蕾丝衬衫组成的吸烟装。称之为吸烟装,是因为过去西方上流社会有着男士在晚宴后换下燕尾服、穿上轻便西装聚在吸烟室抽烟聊天的传统,而吸烟室一向是女性的禁区。圣·洛朗如此命名女性裤装显然有挑衅之意。裤装赋予女人一种被视作原属于男性的强势感,但又不是完全男性化,圣·洛朗的设计细腻、优雅更有雌雄同体的魅力。
这种看似无关紧要的外部形象变化恰恰是所谓女性力量抬头最基本的一步。今天的人很难想象当时女人穿裤子有多大的意义,最早穿上圣·洛朗裤装的一位法国名媛甚至被一家餐馆拒绝入内,于是她脱下裤子走了进去,轰动一时。
圣·洛朗的重要才华就在于他对社会脉搏有着精准的把握乃至敏感的预见,他在六七十年代的那些革命性的设计完全呼应着文化传统的颠覆与一个新世代的崛起。无论是作品还是个人生活,他的叛逆与激情也恰好契合了那个时代社会的剧烈变动。
时尚业告别古典
圣·洛朗还是属于那个把时装当艺术的古典年代
在圣·洛朗之前,时尚业并不进入大规模量产的流水线,完全是上流权贵的专利。
60年代的青年文化运动推翻了许多社会阶层的藩篱,圣·洛朗响应了这股民主潮流。他在1966年推出了针对年轻族群、价格较为低廉的“左岸”系列。时装在越来越廉价的道路上一路狂奔。
同时,圣·洛朗意识到如果时装业还有未来,那将存在于衣服之外,于是他将品牌授权发展配饰和香水。至此,时尚的整个产业结构完全调整了,形成从高级订制服到成衣再到箱包配饰、香水的金字塔,真正给品牌带来利润的是配饰、香水,服装只是品牌名头。从此,天桥上的时装越来越不属于日常的穿着,而更像是舞台表演塑造品牌形像——如果你羡慕T台上的华服却对数千美元的标价望而却步,至少你能买瓶香水或者一副太阳镜过过瘾;如果你的身材无法挤进那些只有芦柴棒模特才能穿得好看的衣服,至少可以买个包。
不过,圣·洛朗还是以现代时装诞生地——法国的方式,把做衣服当作头等大事。所以他的品牌在商业上并不成功。到了90年代,几乎跟如今的皮尔·卡丹差不多,由于轻易给出太多授权,以至很多低端商品也贴上了YSL的商标,品牌严重贬值。
随着LVMH和Gucci大型集团的崛起,日本、俄罗斯、中国等新兴消费市场涌现,时尚工业终于完成了从精品业到奢侈品业的转型。
在今天,时尚——重要的是给大众一种能消费得起、使人自我感觉良好、心理满足的“奢侈”身份,也就是那个logo。
如今最呼风唤雨的设计师,除了过人的设计才华与超前的时尚嗅觉,还必须具备商业头脑、与好莱坞明星扮老友的交际手腕、善于包装自己的自恋气质,要随时打扮光鲜地出现在闪光灯下作秀,如10年前的Tom Ford,今天的LV创意总监Marc Jacobs以及引领Chanel数年不倒的Karl Lagerfeld。相比之下,圣·洛朗那股自我放纵的气质只能平添一种怀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