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推荐
《思想解放与政治进步》
俞可平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定价:35元
中国的民主政治是一种“增量民主”,将遵循三条路线:以党内民主带动社会民主;逐渐由基层民主向高层民主推进;由更少的竞争到更多的竞争。
《马未都说收藏(家具篇)》
马未都
中华书局
定价:29元
人们了解历史有两个途径——文献和证物。在马未都的收藏故事里,有说不尽的历史,这是文物带给人们的乐趣。
《中国女性的性别与性相》
[英]艾华
江苏人民出版社定价:18元
包括对女婴的态度、性教育、恋爱婚姻、女性在婚姻中的角色、卖淫、同性恋等,作者对半个世纪中国女性相的纵向研究令人惊叹,带来了不同思维方式和文化背景的全新视角。
《左岸:从人民阵线到冷战期间的作家、艺术家和政治》
[美]赫伯特·洛特曼
新星出版社
定价:34元
从上个世纪30年代一直到冷战时期,是法国历史上的一个传奇时代,巴黎作为世界知识分子的集散地,成了艺术家和文人离开珍爱的象牙塔进入世界舞台的角斗场。
《茶叶之路:康熙大帝与彼得大帝的商贸往事》
邓九刚
新华出版社
定价:35元
由于茶叶之路的存在,使17世纪和18世纪世界东西方构成了两个中心,而这个国际商道的两个端点——中国和俄罗斯,走的是两条完全不同的道路。
被忽悠出来的强权
黄钟
《世界主义与民族国家》是德国历史学家梅尼克的头部重要著作,初版于1907年。梅尼克生于1860年代初,对那时的普鲁士,马克思这样描述过:“如未经政府批准,你们不能活、不能死、不能结婚、不准通信、不能思考、不能出版、不能做生意、不能教书、不能学习、不能集会、不能开工厂、不能迁移,无论什么事都不能做。”
那是一个政府主导的时代,一个权力当道的国度。到了第二帝国横空出世,这种本色不改。可就在这样一个帝国里,梅尼克一帆风顺,发表《世界主义与民族国家》的时候,他在弗莱堡大学当教授呢。和马克思不同,梅尼克不是那个时代官方精神和制度的叛逆者,在有皇帝的国度里,梅尼克是个君主主义者。
当时许多国家把德国当成学习的榜样,德国不仅输出克虏伯大炮西门子产品,也输出价值观。且不说在梅尼克出生之前,德国已经产生过康德、黑格尔、克劳塞维茨、歌德、席勒等等世界文化史上的巨匠,就是在《世界主义与民族国家》出版前后,德意志帝国四位臣民获了诺贝尔文学奖。
可就是在这样一个如日中天的国家里,梅尼克却在他书里探讨,作为世界民族文化个体的“德意志文化”,如何从世界主义的迷梦中觉醒?这不免会让人有点纳闷,从歌德的《浮士德》、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到叔本华的《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都不是拾人牙慧呀,在一个如此群星璀璨的国度,琢磨这么个玄玄乎乎的问题干吗呢?
事实上,德国没有可能孤立地发展自己的文化,它不能不面对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德国地处欧洲的中央,四周什么思想都有,况且英国、瑞士都是共和国,法国人更是思想五花八门,最后连君主都被革命掉了。想想也是,倘若德国人都像马克思那样,看到普鲁士今天抓这个人,明天禁那张报,就觉得浑身不自在,对别国保障国民政治自由的做法心向往之,岂不威胁了帝国政权的安全?
因此,要防止臣民见异思迁,就得想法子。其中一个法子,就是强调“德意志文化”的独特性,增强臣民的“文化免疫力”,以排斥朝廷所不乐意的思想文化,培养臣民的“文化自觉”,以养成自觉地、条件反射似地排斥朝廷所不喜欢的思想文化。作为《历史杂志》的主编,梅尼克地前任特赖奇克就特别的强调德意志文化的独立性,呼吁德意志民族返回固有的理想主义传统,反抗“西方”和“现代”的挑战。担心德意志文化丧失独立性也好,反对世界主义强调德意志民族文化也罢,都不过只是想构筑一道德意志帝国的心理长城,以防止德意志帝国演变成共和国。
其实,笼统而言,每一个国家既需要有保守,也需要有创新。但是,保守什么,创新什么,怎么保守,怎么创新,具体到国民个人,保守或创新,坚持或解放,固有或外来等等这些名号,都会被强势的权力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地作为压制国民的工具和借口,而且可怜的国民被人卖了耍了,很可能还会乐滋滋地帮着数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