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 妮
就像20年余前,中国大陆许多人看到《丑陋的中国人》时的猝不及防,柏杨的作品刚得以在大陆正式出版,他却让人猝不及防地离开了
接受媒体采访,中国现代文学馆前任副馆长、柏杨研究中心总干事周明几乎必然会提及一个细节,就是他与柏杨最后一次分离时的“再见”。
“他坐着轮椅被推进卧室,我站在客厅目送他。忽然他背对着我,举起右手摆了摆,然而终是没有回头”,“再见”的意味此刻显得如此苍凉。自2006年12月20日与柏杨一别之后,周明再也没见过柏杨,直至4月29日收到柏杨病逝的消息。
周明前后四次随作家代表团访问台湾,而这最后的一次则是一个特殊的行程:接受柏杨捐赠给中国现代文学馆的56箱书籍、手稿等文献文物。
“意外”捐赠万件书稿
柏杨的夫人张香华曾在台湾《中国时报》上撰文,提到对中国现代文学馆的捐赠,文中说:“周明与我们夫妇相识逾二十年,相当熟知柏杨的写作历程,加上中国现代文学馆新开甫6年,硬件设备如温湿控制系统都非常新颖,值得信任;又有国家的全力支持,馆藏与研究推广条件符合国际水准,柏杨考虑过后,才决定将这批文物交付旧识。”
台湾远流出版社董事长王荣文指出说,柏杨其实更早时曾将部分手稿捐赠公立的台湾文学馆,但对方没有设专室收藏的计划。而海峡对岸,从2005年开始,数个大学、研究机构先后提出设立柏杨研究中心的计划,与柏杨夫人张香华、友人王荣文详细讨论、规划。
这其中包括陕西师范大学。
柏杨在大陆的女儿崔渝生当年曾在西安一所小学任教,张香华2004年陕西之行亦得到陕西师范大学的隆重接待。陕西师大提出欲在该校图书馆设立柏杨研究中心,张香华遂与柏杨商量决定将手稿等物捐献出来,用以成立这样一个研究中心。
然而当柏杨与张香华整理出50多箱资料并发往基隆港之后,才得知陕西师范大学在办理接收手续上遇到问题;这50多箱资料在基隆港停留了一个多月之后,终于还是返回台北。后来张香华在电话中向周明吐露了苦恼,并提出捐赠北京的意向,双方遂一拍即合。
周明透露,文学馆的手稿库内保持恒温恒湿,收藏有巴金、冰心、唐弢等人的手稿。显然这样的硬件以及大陆的诚意打动了柏杨,随后柏杨将自己的一万多件文献文物无偿捐赠给中国现代文学馆,这包括他的狱中手稿、日记、书信,甚至他曾穿过的写有“297”。号码的三件囚服。
正如当年柏杨《丑陋的中国人》触动人们的神经一样,柏杨这一捐赠大陆的决定也在台湾掀起一股热议。台湾“文化建设委员会”主任亦曾亲临柏杨病床前,希望挽留,但张香华后来表示,尽管“文建会”决定在绿岛设置柏杨馆,不过“文建会”的积极来得太晚了。
“意外”走红大陆20年
2007年2月6日,在柏杨捐赠文献文物正式入藏中国现代文学馆之际,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典藏柏杨》随之面世。
号称集“柏杨十年小说、十年杂文、十年历史之精华”的这部典藏,收录了柏杨创作生涯中仅有的两部长篇小说《旷野》《莎罗冷》和几乎所有的中短篇小说,这是大陆第一次全面系统地引进柏杨的小说,并邀请著名漫画家方成为柏杨的杂文系列绘制漫画插图。
关于小说,柏杨自己曾说:“就鲁迅而言,他的小说对我影响很大,杂文对我影响较小一我认为,可人家说不是……”“看过鲁迅的小说,你会感受到一种精神压力,你要思考,不会愉快,受鲁迅影响,我创作小说,也是出于爱心和使命感,不考虑有没有世俗利益。”
20年前,一部《丑陋的中国人》激荡一池春水。彼时国门刚开,这本由香港流传人内地的书对国民劣根性大加挞伐,不仅让内地读者大开眼界,更激起层层争论。
而目前可以追溯在大陆最早的《丑陋的中国人》,由湖南文艺出版社于1986年出版。据湖南文艺出版社前副总编杨衡钟回忆,1985年时柏杨的杂文在内地已经非常有名了,当时偶然收到一本香港版的《丑陋的中国人》,其时出版社正有出版一套柏杨杂文集的打算,于是10天内就将香港版本编完发行,据不完全统计,该版本的《丑陋的中国人》首发就卖了90万册。
1968年6月,已是岛内知名杂文家的柏杨,因漫画影射蒋氏父子,被当时的台湾政府罗织罪名判处12年徒刑。坐牢9年26天,柏杨出狱后,在岛内多次要以“丑陋的中国人”为题目演讲,都受到当局阻挠而取消。1984年,受美国爱荷华大学邀请做短期访问,柏杨才第一次作了题为“丑陋的中国人”的演讲。当时听讲者三分之二是华人,三分之一白人。据说在演讲结束的时候,柏杨感到面对山谷一样的寂静,没有掌声,连礼节性的握手都没有。很显然,那时的听众没有认同柏杨的观点。
随着“柏杨热”的兴起,更多中国知识分子感受到他这记猛烈的掌掴,柏杨在大陆的知名度达到前所未有之高,同年柏杨故乡河南辉县甚至为他树立了胸像。
继湖南文艺出版社之后,花城出版社、时代文艺出版社都趁热打铁印制了《丑陋的中国人》。“当时我们起印是20万册,这在那时已经算是大手笔了,但还是低估了读者的热情,之后每天印厂都在加印,往往是书还来不及回到出版社,就被书店停在印刷厂门口排队的车接走了。还有不少个体户,骑着三轮车一百本一百本地批发,然后拖到大学校园去卖,定价1.5元,不到两个月,它在全国发行就达70万册。”杨衡钟说。
作家陈忠实也正是在那时的一次文学圈朋友聚会时,因大家传递着台湾作家柏杨的名字而认识他的,“新奇到颇有些神秘色彩,在文学界乃至更大的文化界引发争论,我当即到街头最近的一家书摊上买到这本书。那时候我住在原下的乡村老屋,夜静时读《丑陋的中国人》,竟读得坐卧不宁击掌捶拳。”
而在同时,《解放日报》就柏杨的反传统思想发表了批判性文章,《光明日报》发表社论《中国人有能力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称:“夜郎自大、闭关锁国曾使我们自食苦果,固然不足取;但是,妄自菲薄、自惭形秽、津津乐道中国人的所谓劣根性,把自己说得一无是处,除了使人们悲观失望、自暴自弃之外,又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呢?”故乡为柏杨树立的胸像,在三年后被拆除。
《丑陋的中国人》也因此成为内地一时的禁书,直到2004年。
人民文学出版社《典藏柏杨》的责编常雪莲表示,关于《丑陋的中国人》官方其实并没有明确的禁止和解禁的文件,历经争论以及改革开放之后,管理部门对该书逐渐接受已是水到渠成。
古吴轩版《丑陋的中国人》合约三年,到期后,人民文学出版社随即与张香华达成合作意向。
“台湾远流版《丑陋的中国人》分《沉痛出击》和《怒涛拍案》两部,此前大陆只出版了上半部,我们这次会将远流版的出齐。”常雪莲说,起印数即10万册。
常雪莲表示,当年大陆并没有和台湾进行版权交流的渠道,事实上,直到2004年古吴轩出版社获柏杨授权出版《丑陋的中国人》,之前所有大陆市面上,哪怕在新华书店出售的《丑陋的中国人》皆为“盗版”。
5月14日,柏杨的追思礼拜将在台北市中山南路与济南路口的“济南教会”举行,牧师为柏杨先生证道的题目是《在不完美世界中的不完美的人》;过后三天,遵照柏杨遗愿,他的骨灰将被带到绿岛,绕行当年囚禁地——绿洲山庄、他努力促成的人权纪念碑,最后抛撒在绿岛周边海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