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沪渝党史工作协作会在重庆召开 等

2008-04-29 00:44:03
红岩春秋 2008年1期
关键词:广州起义党史

京津沪渝党史工作协作会在重庆召开

2007年12月17日至19日,京津沪渝党史工作协作会在重庆召开。直辖市党史工作协作会机制创始于1990年。重庆于1997年加入并于当年承办第一次。这次协作会是历经十年后,第二次在重庆举办。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龙新民出席会议并讲话,重庆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何事忠到会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会议由重庆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周勇主持。

这次会议的主题是进一步深入学习十七大精神,总结交流上次会议以来的工作,按照全国党史研究室主任会议的总体部署,把十七大精神落到实处。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的领导同志谢荫明、王以鸿、俞克明、陈国平作了交流发言,京津沪渝党史研究室有关处室负责人、重庆市主城区党史研究室主任、重庆各大新闻单位40余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期间,龙新民副主任专程前往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检查指导工作。他听取了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周勇主任的工作汇报,充分肯定了十六大以来重庆党史工作取得的成果,并对今后一段时间重庆党史工作提出了殷切希望。

广州隆重纪念广州起义八十周年

2007年12月11日上午,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国家文物局、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军区、中共广州市委联合主办的纪念广州起义八十周年大会在广州公社旧址隆重举行。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出席大会并发表讲话。汪洋指出,广州起义和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一道,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伟大开端。广州起义建立的广州苏维埃政权是中国第一个城市苏维埃政权,具有非凡的开创性意义。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在讲话中指出,广州起义在中共党史和中国革命史上书写了光辉的一页,在创建人民军队、探索革命道路、创建革命政权等方面进行了重要的实践,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尤其是先辈们在起义中表现出的不畏艰险、前赴后继、勇往直前的精神,对我们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仍具有重要的指导和激励作用。我们纪念广州起义,就是要继续做好对党史、革命史重大事件的研究和宣传,通过历史经验的传承和革命传统、革命精神的发扬光大,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正确解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新问题,激励广大人民群众的信心和斗志,在全社会形成昂扬向上的时代风貌,努力完成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各项任务。

会上,广州公社旧址维修工程竣工仪式及广州起义展览也同时开幕,广州起义领导人后代和烈士亲属等与会人员观看了展览。

下午,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国家文物局、中共广东省委和中共广州市委联合主办的“纪念广州起义8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广州召开,为期两天。

同日,网上“广州起义纪念馆”(http://gzqy.china5000.org..cn)也正式开通。

12月12日,广州市委市政府举行了“英雄广场雕塑工程启动仪式”,决定为广州起义暨广州苏维埃政府11位领导人——张太雷、叶挺、苏兆征、彭湃、恽代英、叶剑英、杨殷、周文雍、聂荣臻、陈郁、赵自选一一竖立雕塑。

隆重纪念《新华日报》创刊70周年

2008年1月12日,纪念《新华日报》创刊70周年暨在南京出版59周年庆典在南京隆重举行。

70年来,《新华日报》沐浴革命战争年代的烽火洗礼,见证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如火热情,经历改革开放的澎湃浪潮,在中国现代新闻史上写下了重要的篇章,在中共党史上留下了光辉的印迹。

李东东代表新闻出版总署对《新华日报》创刊70周年表示祝贺。她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新华日报报业集团在办报、经营、管理等各方面取得的成绩,希望新华日报报业集团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坚持正确导向,加快发展步伐,努力打造综合实力更强、社会影响更大的现代传媒集团,与全国各地的党报和报业集团一起,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新的积极的贡献。

人民日报社副总编杨振武、中宣部新闻局副局长刘汉俊也分别在庆典上讲话。韩国全北道民日报副社长金泽秀、省社科院院长宋林飞分别代表友好报社和省级机关有关部门、单位致辞。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新华通讯社党组书记李从军,人民日报社、中国记协、经济日报以及北京日报报业集团、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等兄弟省市党报发来了贺信。

新华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新华日报报业集团董事长许洪祥在庆典上作专题汇报。新华日报社党委副书记、总编辑周跃敏主持庆典。新华日报原总编辑樊发源和记者沈峥嵘分别代表报社老同志和全体员工作书面和口头发言。

纪念陶铸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2008年1月16日,纪念陶铸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出席并讲话。

李长春在讲话中高度评价了陶铸同志革命战斗的一生。他说,陶铸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革命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他一生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作出了重要贡献,是人民群众熟悉和爱戴的革命前辈。

李长春指出,陶铸同志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艰苦奋斗数十年,建立了重要的历史功绩。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是鞠躬尽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党和人民将永远铭记他的光辉业绩和崇高风范。

李长春强调,今天我们纪念陶铸同志,要学习他对党无限忠诚、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高贵品质;学习他光明磊落、坚持真理的革命情操;学习他密切联系群众、勤于调查研究、勇于独立思考的优良作风;学习他艰苦朴素、严于律己的崇高精神。

座谈会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央宣传部部长刘云山主持。国务委员陈至立出席。座谈会上,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李景田,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杨胜群,国务院副秘书长项兆伦,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雒树刚,中共广东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华华先后发言。

出席座谈会的还有中央和国家机关、人民团体、部队有关部门、湖南省、广东省的负责同志,陶铸同志的亲属、生前友好和原身边工作人员等。

《中共党史研究》纪念创刊20周年

2008年1月30日,《中共党史研究》杂志创刊20周年及编委会座谈会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举行。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龙新民、张启华、章百家、吕世光,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李捷等出席座谈会。

张启华在会上回顾了《中共党史研究》的发展历程。她说,自创刊起,《中共党史研究》就定位为中共中央党史研究领域政治性很强的学术理论期刊。20年来,在改革开放大潮的推动下,在中央党史研究室历届室委会的领导下,杂志坚持正确的办刊宗旨,树立精品意识和品牌意识,使其成为中央党史研究室研究和宣传党史的重要窗口,全国研究和宣传党史的一个重要阵地,杂志质量也稳步上升,由粗到精,由小到大,由一份普通的杂志成长为目前在全国期刊界、党史界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学术理论刊物。

军事科学院战略部副部长齐德学、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副司长张泽青,以及《中共党史研究》编委会成员、党史研究方面的专家学者参加了座谈会。

针对党代会代表只在代表大会期间发挥作用的情况,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党建局副局长田培炎近日撰文提出:应实行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确定党代表在代表大会开会期间和闭会之后的职责,形成权责分明、内容完整、具有纪律约束力和可操作性的程序性规范。这些职责包括:(一)调研、视察。同级党委每年应确定一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方面的重大课题,组织党代表开展专题调研,提出对策建议,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二)提案、质询、询问。对群众关注和反映强烈的问题,可以向同级党委以及辖区内各级党组织提出提案、质询、询问。(三)听证、征求意见、列席会议。同级党委出台重大政策和改革措施,在酝酿、论证过程中,应召开有党代表参加的听证会、座谈会,或邀请部分党代表列席党委全委会会议,充分听取党代表的意见。(四)评议、测评。每年组织一次党代表对同级党委、纪委及其成员的评议,作为改进工作的重要依据。(五)情况通报、情况反映。同级党委应通过会议、简报等多种形式及时向党代表通报上级党组织的重要会议、重大决策精神及执行情况,确保党代表知情渠道畅通。(六)联系党员、群众并接受监督。在选举产生党代表的选区,党代表联系一定数量的党员和群众,听取党员、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田培炎

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十七大报告的鲜明表述,彰显了我们党对权力运行的科学态度。能否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考验着每个权力运行者的权力观。在我国,一切权力运行者的权力,都来自于人民的重托。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就是要把对权力运行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交给人民,从而真正实现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

在现实中,许多时候权力运行不透明。在种种错误权力观诱导下,部分人把权力看作牟利的工具和捷径,拒绝公开,害怕阳光,搞暗箱操作、地下运行;或者贪污腐败,搞权钱交易,权色交易;或者官气十足而不作为,对待群众冷、硬、横,对待工作拖、 拉、推;或者昏庸懒惰乱作为,拍脑袋创意、拍胸脯决策、拍屁股走人。

不管是贪污也好、渎职也罢,均与权力运行的不透明有关。要从源头上斩断贪腐之手,就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使权力运行内容公开、程序公开、结果公开,这样,权力的纯洁性、服务性才能得到保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才能得到实现。

十七大报告指出,反腐败要“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我们应该通过阳光执法确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使法律这根高压线真正带上电,确保透明的阳光随着权力的运行而普照,确保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为人民谋利益。

—《人民论坛》/范正伟

党风是龙头是关键是核心

党风、政风、民风,是一定时期一种社会风气的三大基本要素。一个社会的风气如何,往往由这三大基本要素来展示。其中,党风是龙头、是关键、是核心,在整个社会风气中居于支配地位,起着示范和带动作用;政风受制于党风,体现着党风;民风则受党风、政风的影响,反映党风、政风的状况。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政风需要党风来促进,民风也需要党风来带动。

党风与监督密不可分。优良的党风总是建立在健全的党内监督和社会监督基础上的,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人财物管理使用、关键岗位的监督,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落实党内监督条例,加强民主监督,发挥好舆论监督作 用,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只有这样,党的作风建设才有可靠的制度保障,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的目标才能真正实现。

—《党建》/马郑刚

还原一些“问题人物”的历史本来面目

我党是执政党,因此,党史人物不仅为党史学者所研究,亦为一般民众所关注,影视上经常搬演党史,更是激起人们对党史人物的兴趣。但人们所希望看到的,决不是被“左”的观念扭曲了的人物形象,而是符合历史原貌的真实的党史人物。

对党史上一些“问题人物”,陈独秀、李立三、王明、博古、项英、林彪等,中国史学界近些年来实事求是地给予了评价,还历史人物本来面目,这无疑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何以取得这样的进步?我们认为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解放了思想,抛弃了“左”的一套,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原则。“史学界评人论人,更加唯物和辩证,承认人的复杂性、多面性,承认人是发展着、变化着的。

其二,发扬了中国历史学固有的“实录”传统。同时,古代良史不畏权势、秉笔直书的风骨胆气,也鼓舞着当代史学家。

其三,中国政治文明的进步,民主科学、公平正义的价值观的普及,为史学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国家对于公民知情权的尊重,又促进了历史档案及各种学术资料的开放,为人们了解历史真相提供了便利条件。

其四,我党对于许多重大历史问题的基本观点和态度,有力地促进了正确评价历史人物。例如对于国民党的抗战功绩,我党给予了充分肯定。

其五,中国人民成熟起来了,更加清醒和理智。同时,还特别表现在更加能够承受历史真相。

—《北京日报》/李乔

民众幸福感是为政者追求的首要目标

民众幸福感指标大致包括人情味、生活便利程度、建筑美观程度、自然环境、文化娱乐、治安等指标。城市以满足民众幸福感为首要追求目标,实际是城市追求目标的正本清源,因为城市是人们工作与生活的地方,城市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幸福,增进民众多方面的幸福感。但是并非是所有城市的为政者都能对此有深切的认识,所以一些城市政府与官员片面追求经济指标增长,尽管这些城市的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但是也相应地付出了环境遭受破坏、治安状况恶化、文化事业萎缩、公共交通等城建设施不配套等代价,导致这些城市的人们或许收入增长较快,但是幸福感却呈日渐下降趋势。

以民众幸福为城市发展首要追求目标,就是在大力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城市民生与公共事业的发展。为政者需要转变发展观念,摒弃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谋求经济增长的思路。同时,财政资金投入应向民生与公共事业领域倾斜,也就是在通过发展经济、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的同时,努力促进民众生活环境的改善与精神愉悦度的提升。

—《党政干部文摘》/魏文彪

树立现代共富观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说到底,就是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一蹴而就。这个过程,要分成若干阶段,在这些阶段中,收入差距要经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再到逐步调节至适当的程度。

现阶段,我们仍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仍要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通过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对于合法的非劳动收入,不仅仍应保护,还要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即以资本作为生产要素而获取的合法非劳动收入,如投资、信贷、股票、房屋出租、收藏增值等。对于过高收入,不能抑制,要通过税收来调节。作为再次分配的国家税收财政,则更应注重公平,尽量扩大公共财政的份额。

公共财政体系的进口,是不平等的,收入愈高的人,纳税愈多,低收入可免缴。而出口却是平等的,因为国家财政收入,主要用于发展公共教育体系、公共卫生体系、公共社会保障体系。这些公共体系的服务是平等的,就使社会分配更趋向于公平。这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一个重要手段。

—《光明日报》/朱相远

以全局观考量改革创新

勿庸质疑,改革开放30年,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征途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实事求是地讲,我们离实现创新型国家的目标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有的单位、有的领导为了赶时髦,出“政绩”,乘着创新的浪潮,干一些 “新瓶装旧酒”、“换汤不换药”的“假创新”;更有甚者,个别单位、个别人员为了猎取个人利益,打着改革创新的招牌,无视群众利益,搞“伪创新”。对“假创新”,我们必须坚决予以克服纠正,对“伪创新”,我们必须坚决予以提防打击。

识别、检验创新是有标准的,这个标准就是效益。创新的目的,就是为了推动社会发展。如果新观点、新思路、新举措,就有利于提高效益,那就是真创新,反之,就是“假创新”,甚至是“伪创新”。

看待效益,必须立足于全局,立足于长远。尽管有些新观点、新思路、新举措可能影响了局部或者暂时效益,但是对全局、对长远效益将会产生积极影响,那也是真正的创新。如果只是为了局部、暂时的效益,而不惜以牺牲全局或者长远效益为代价,那则是打着创新的招牌,行急功近利之实。

创新的内容十分丰富。实现创新型国家的途径,重点是要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上下功夫。抓住了这一重点,就抓住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

—《人民网》/杨家军 叶忠江

领导干部要善谋大计

作为一名领导干部,不仅要做好具体工作,还要善于工作谋划。工作谋划可以概括成:“吃透上头的,摸清下头的,了解外头的,形成自己的,变为群众的,见到实际的”。谋划的过程,就是深入思考的过程、科学预见的过程、缜密筹划的过程。通过深入思考,形成新的观念、新的思路、新的办法,为开创工作新局面奠定基础。

吃透上头的。就是深刻理解中央的战略意图,认真贯彻上级党委的决策指示,这是搞好谋划的方向。

摸清下头的。就是要深入实际,熟悉本单位情况。只有把下情摸清、摸透、摸细,才能使我们的决策更有针对性。

了解外头的。就是要全方位、多渠道地了解外面的新情况、新变化、新经验、新方法,善于借鉴别人的先进经验,为解放思想开辟通道。

形成自己的。就是使“上头”、“下头”和“外头”相互结合,相互催化,然后分析研究,制定出适合本单位特点的规划,从而有所创造、有所发展。

变为群众的。就是组织群众、动员群众,使党委决心、领导意图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

见到实际的。就是要见到工作成效,这是工作谋划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曹彦群/《党建研究》

京津沪渝党史工作协作会在重庆召开

2007年12月17日至19日,京津沪渝党史工作协作会在重庆召开。直辖市党史工作协作会机制创始于1990年。重庆于1997年加入并于当年承办第一次。这次协作会是历经十年后,第二次在重庆举办。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龙新民出席会议并讲话,重庆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何事忠到会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会议由重庆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周勇主持。

这次会议的主题是进一步深入学习十七大精神,总结交流上次会议以来的工作,按照全国党史研究室主任会议的总体部署,把十七大精神落到实处。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的领导同志谢荫明、王以鸿、俞克明、陈国平作了交流发言,京津沪渝党史研究室有关处室负责人、重庆市主城区党史研究室主任、重庆各大新闻单位40余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期间,龙新民副主任专程前往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检查指导工作。他听取了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周勇主任的工作汇报,充分肯定了十六大以来重庆党史工作取得的成果,并对今后一段时间重庆党史工作提出了殷切希望。

广州隆重纪念广州起义八十周年

2007年12月11日上午,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国家文物局、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军区、中共广州市委联合主办的纪念广州起义八十周年大会在广州公社旧址隆重举行。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出席大会并发表讲话。汪洋指出,广州起义和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一道,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伟大开端。广州起义建立的广州苏维埃政权是中国第一个城市苏维埃政权,具有非凡的开创性意义。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在讲话中指出,广州起义在中共党史和中国革命史上书写了光辉的一页,在创建人民军队、探索革命道路、创建革命政权等方面进行了重要的实践,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尤其是先辈们在起义中表现出的不畏艰险、前赴后继、勇往直前的精神,对我们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仍具有重要的指导和激励作用。我们纪念广州起义,就是要继续做好对党史、革命史重大事件的研究和宣传,通过历史经验的传承和革命传统、革命精神的发扬光大,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正确解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新问题,激励广大人民群众的信心和斗志,在全社会形成昂扬向上的时代风貌,努力完成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各项任务。

会上,广州公社旧址维修工程竣工仪式及广州起义展览也同时开幕,广州起义领导人后代和烈士亲属等与会人员观看了展览。

下午,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国家文物局、中共广东省委和中共广州市委联合主办的“纪念广州起义8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广州召开,为期两天。

同日,网上“广州起义纪念馆”(http://gzqy.china5000.org..cn)也正式开通。

12月12日,广州市委市政府举行了“英雄广场雕塑工程启动仪式”,决定为广州起义暨广州苏维埃政府11位领导人——张太雷、叶挺、苏兆征、彭湃、恽代英、叶剑英、杨殷、周文雍、聂荣臻、陈郁、赵自选一一竖立雕塑。

隆重纪念《新华日报》创刊70周年

2008年1月12日,纪念《新华日报》创刊70周年暨在南京出版59周年庆典在南京隆重举行。

70年来,《新华日报》沐浴革命战争年代的烽火洗礼,见证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如火热情,经历改革开放的澎湃浪潮,在中国现代新闻史上写下了重要的篇章,在中共党史上留下了光辉的印迹。

李东东代表新闻出版总署对《新华日报》创刊70周年表示祝贺。她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新华日报报业集团在办报、经营、管理等各方面取得的成绩,希望新华日报报业集团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坚持正确导向,加快发展步伐,努力打造综合实力更强、社会影响更大的现代传媒集团,与全国各地的党报和报业集团一起,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新的积极的贡献。

人民日报社副总编杨振武、中宣部新闻局副局长刘汉俊也分别在庆典上讲话。韩国全北道民日报副社长金泽秀、省社科院院长宋林飞分别代表友好报社和省级机关有关部门、单位致辞。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新华通讯社党组书记李从军,人民日报社、中国记协、经济日报以及北京日报报业集团、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等兄弟省市党报发来了贺信。

新华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新华日报报业集团董事长许洪祥在庆典上作专题汇报。新华日报社党委副书记、总编辑周跃敏主持庆典。新华日报原总编辑樊发源和记者沈峥嵘分别代表报社老同志和全体员工作书面和口头发言。

纪念陶铸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2008年1月16日,纪念陶铸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出席并讲话。

李长春在讲话中高度评价了陶铸同志革命战斗的一生。他说,陶铸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革命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他一生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作出了重要贡献,是人民群众熟悉和爱戴的革命前辈。

李长春指出,陶铸同志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艰苦奋斗数十年,建立了重要的历史功绩。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是鞠躬尽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党和人民将永远铭记他的光辉业绩和崇高风范。

李长春强调,今天我们纪念陶铸同志,要学习他对党无限忠诚、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高贵品质;学习他光明磊落、坚持真理的革命情操;学习他密切联系群众、勤于调查研究、勇于独立思考的优良作风;学习他艰苦朴素、严于律己的崇高精神。

座谈会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央宣传部部长刘云山主持。国务委员陈至立出席。座谈会上,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李景田,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杨胜群,国务院副秘书长项兆伦,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雒树刚,中共广东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华华先后发言。

出席座谈会的还有中央和国家机关、人民团体、部队有关部门、湖南省、广东省的负责同志,陶铸同志的亲属、生前友好和原身边工作人员等。

《中共党史研究》纪念创刊20周年

2008年1月30日,《中共党史研究》杂志创刊20周年及编委会座谈会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举行。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龙新民、张启华、章百家、吕世光,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李捷等出席座谈会。

张启华在会上回顾了《中共党史研究》的发展历程。她说,自创刊起,《中共党史研究》就定位为中共中央党史研究领域政治性很强的学术理论期刊。20年来,在改革开放大潮的推动下,在中央党史研究室历届室委会的领导下,杂志坚持正确的办刊宗旨,树立精品意识和品牌意识,使其成为中央党史研究室研究和宣传党史的重要窗口,全国研究和宣传党史的一个重要阵地,杂志质量也稳步上升,由粗到精,由小到大,由一份普通的杂志成长为目前在全国期刊界、党史界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学术理论刊物。

军事科学院战略部副部长齐德学、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副司长张泽青,以及《中共党史研究》编委会成员、党史研究方面的专家学者参加了座谈会。

猜你喜欢
广州起义党史
第一次学党史
党史百年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当代陕西(2021年13期)2021-08-06 09:24:22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4 月党史上的今天
福建林业(2021年2期)2021-05-19 03:11:12
党史上的今天
海峡姐妹(2021年12期)2021-01-01 03:58:58
探索张太雷领导广州起义失败之原因
科教导刊(2018年12期)2018-08-07 08:05:48
广州起义精神研究
广州起义中的手车工人
红广角(2018年1期)2018-04-21 06:18:28
略论恽代英对广州起义的历史贡献
北方文学(2018年5期)2018-03-19 16:4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