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体育总局竞技体育司后备人才处
为了加强全国各级各类体育运动学校建设,不断提高学校管理人员、教练员以及科研人员的管理训练水平和科研能力,促进我国竞技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根据全年工作计划和总局领导批示精神,竞体司先后于11月12日至16日、11月19日至23日、11月26日至30日、12月3日至7日,在辽宁省沈阳市、广东省广州市、四川省成都市、山东省烟台市,举办了4期“全国各级各类体育运动学校管理与科研人员培训班”。在总局领导的重视和承办单位的积极配合下,经过培训班全体专家和学员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此次培训任务,达到了预期效果。现将有关情况介绍如下:
一、培训班的几个特点
1、时机得当,意义深远
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是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体育事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此次培训正值举国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第十七次代表大会精神,总结今年、谋划明年工作的时候,也是备战2008年北京奥运会,实施体育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工程的关键时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是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加强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的实际行动。
2、范围扩大,人员增多
此次培训班是在2006年9月河南、山西两个培训班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2006年在河南省郑州市和山西省太原市举办了2期“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管理与科研人员培训班,对全国212所“基地”学校400多名管理人员和科研人员进行了辅导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今年,经总局领导批准,我们将培训范围扩大到全国各级各类体育运动学校,参加人员包括管理人员、科研人员以及教练员等,培训人数达到1200人。
3、普遍重视,反响强烈
本次培训分为4个区域,每区预定200个名额。我们按照各地体育运动学校数将名额分配到各省,再由各省分配到具体的学校。由于受名额限制,很多学员都是自费参加,实际参加培训的学员要远远多于预定人数,辽宁区 330余人,广东区270余人,四川区240余人,山东区380余人,充分体现了各地对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视。值得一提的是,辽宁、广东、四川和山东4省充分利用承办培训班的机会,集中组织本省体校管理、科研人员以及教练员参加培训,尤其是烟台市还设立了分会场,烟台市体育运动学校停训三天让所有教练员都来参加培训,大家纷纷表示,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
4、内容丰富,水平较高
本次培训班邀请了原北京体育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邢文华,北京体育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钟秉枢,河北省体育学院党委副书记王昆仑,国家体育总局备战08办公室备战信息处副处长袁守龙,北京体育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教练王卫星,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小平,中国皮划艇协会德籍体能教练汉斯博士,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主任医师黄光民等8位专家,分别从运动员科学选材、科学训练、医疗恢复、青少年体能训练、青少年运动训练、现代运动训练实践创新以及体校管理等方面进行授课。各位专家对此次培训班非常重视,授课内容全部是根据青少年运动员的年龄特点和生理状况准备的,其观点鲜明、针对性强、理论层次高,使学员深受启发。在培训班结束后,本次授课内容被刻成光盘,已陆续发放给学员,以便他们回去后继续进行培训学习,使培训效益最大化。
5、组织有序,成效明显
本次培训班得到了辽宁、广东、四川、山东四个承办地的积极配合和大力支持。为使学员们在培训期间能够安心学习,生活愉快,他们为与会人员提供了周到细致的服务和良好的后勤保障,得到本次培训班学员们的一致好评。学员们课前认真学习相关材料,课中认真听讲记录,积极参与互动教学,并同专家进行多方面的沟通。学员之间还利用课余时间交流学习体会,消化理解所学内容。他们普遍反映培训班办得非常及时,不仅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也明确了今后的奋斗目标。他们希望今后多举办类似的培训班,以满足基层体育工作者的实际需要。
二、体会与启示
1、培训工作得益于各级领导对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的高度重视
总局领导对后备人才培养工作十分重视,曾多次召开会议研讨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若干问题,刘鹏局长在北京体育大学视察培训中心时指出,后备人才工作非常重要,他关系着我国竞技体育的未来,是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要重视对基层管理者和教练员的培训,把这件事情抓实、做细,做到系统化、制度化。郭建军副司长参加了培训班开班仪式,并对培训班提出了具体要求。本次培训活动也得到了各省市体育局领导的重视。由于人员多而且分散,很多省、市专门由主管处长或负责人亲自带队参加培训,正是由于各级领导的重视,才使培训班成功举办。
2、本次培训活动适应了基层体育工作者的需求
调查发现,我国后备人才培养系统中基层管理、科研人员以及教练员参与培训的机会非常少,尤其是接受国家级、高水平培训的机会就更加难得;基层教练员中高级职称仅占14%,本科以下学历近60%,许多基层教练员沿袭“师傅带徒弟”的传统做法,知识结构、专业结构不合理,职教能力不高。在组织培训班期间我们深深体会到,基层体育工作者态度端正,渴望进步,接受新事物、新知识的愿望十分迫切,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主动性非常高。同时,各级体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体校对培训工作也非常重视,积极为当地基层管理、训练、科研骨干创造培训机会。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不断更新观念,了解前沿知识,提高新形势下各级各类体校的管理素质、训练教学水平、办学质量和效益,是非常必要的。
3、本次培训活动为今后组织开展相关活动提供了重要借鉴
通过培训班,掌握动态、研究问题,是非常难得的机会。本次培训活动,不仅促进了各级各类体校间的沟通和交流,也为我司开展调查研究创造了机会。在培训过程中,我们多次利用课余时间召集部分体校的管理人员和教练员进行座谈,了解情况,交流思想,征求意见,掌握了基层体育工作者的实际需求和局部地区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情况。此外,我们还通过下发调查问卷,重点了解基层教练员的实际情况,为今后开展专项研究积累了材料。另外,借全国培训的机会,4个承办省和所在城市同时启动了当地的培训。以山东省为例,除预定的44个名额之外,又在全省范围内增加了近50个名额,而承办地烟台和距离烟台较近的威海都组织了几乎全部的管理人员和教练员前来参加培训。这种组织形式能够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
4、授课专家以及授课内容是培训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
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是知识渗透性比较强、学科关联度比较高的一门学问,培训活动的主体是工作在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第一线的广大体育工作者。在理论和实践、教师和学员之间,只有跟踪了解各国体育人才培养动态,把握我国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脉搏,才能不断推出高层次研究成果,满足受训人员的需求。担任本次培训班的授课老师,在其专业研究领域的造诣都比较深,与去年培训相比,此次培训班的授课内容有了新的变化,涉及面更宽,从青少年科学选材、体能训练、营养恢复到体育运动学校的管理等方面都有涉及;选题更贴近实际、贴近学员,各位老师从实践出发,不拘泥于书本,不墨守陈规,讲授的都是最新的研究成果和训练方法,有利于开拓视野,启发思维。很多学员都反映,专家们的认真讲解,为他们今后的管理工作和执教工作打开了新的窗口,受益匪浅。
随着培训工作的不断深入,在学员选教师还是教师选学员、教师选题目还是题目选教师的问题上,有待不断调整和完善,以利于进一步提高培训效果。
三、对今后培训工作的一些思考
1、实行分级、分类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
在今后的培训中,按照办学性质和任务,将高级、中级、初级进行纵分;按照岗位和职责,将管理人员、教练员、科研人员、教师进行横分。根据参加学员基础分成不同层次,选择不同老师为其授课。除聘请体育院校的专业教授进行授课外,我们还可以邀请总局以及各省(区、市)体育局常年负责青少年体育工作,具有奉富经验的管理者以及国家队、省体工队的优秀教练员参与授课。使得参与培训的人员更多,培训内容更有针对性和时效性。
2、采取多种有效形式,增加培训的时效性
以会代训,请专家授课,请多位专家集中分专题授课,培训期间交流互动、学员书面或分组发言交流经验或体会,实地观摩训练、教学课等,都是比较好的形式。学员有疑难问题可以当场提问,专家现场解答。这样更能体现学以致用、学用结合的原则。
3、运用长、短结合的办法,增加培训的系统性
在培训地点的选择上,除了根据地理位置划分不同片区,就近选择培训地点外,还可以由北京体育大学以及其他体育院校来承担培训工作,充分利用院校的学科专业研究、师资力量、训练和科研设施等资源培训学员。这样,除了短期集中授课外,还可以延长培训时间,增加培训内容的系统性,学员也可以感受体育院校的学习气氛,观摩专家和高水平教练的训练课,感受新的理念在实践操作过程中的运用。培训结束后,可以为学员颁发相关培训证书。
4、利用现代传播手段,增加培训的先进性
一是充分利用已开通的“全国体育运动学校联合会”网站,实施网络培训。二是分专题录制专家讲课声像资料。三是在总局系统主办的报刊,如《少年体育训练》中开辟培训专栏;办一份容量大、指导性强的体校联合会内刊,定期发布当今有关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先进办学经验。以此推动培训工作向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发展。
5、鼓励专家深入研究,增加培训的权威性
一要建立国家级授课专家库,储备一批固定的学科专业权威人士;二是广泛征求基层意见,预先确定选题方向,强化培训选题的准确性;三是组织专家深入实际、深入一线,实地调查研究,现场指导和排解教学训练中的问题,为集中性培训提供更具权威的第一手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