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奇迹的台前幕后

2008-04-29 00:44:03陈之岳
海外星云 2008年13期
关键词:麦凯恩参议员克林顿

陈之岳

历时五个月的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初选,已于6月3日宣告落幕,伊利诺斯州联邦参议员巴拉克·奥巴马斩将搴旗,获得提名,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政治家出任主要政党的总统候选人。黑白混血儿奥巴马改写了历史,亦创造了时代。

民主党8月底在科罗拉多州丹佛市举行全国代表大会时,将正式赋予奥巴马提名资格。共和党方面,前越战战俘、亚利桑那州联邦参议员约翰·麦凯恩早已获得提名权。这将是1952年艾森豪威尔将军当选总统以来,首次没有现任总统、副总统角逐白宫或竞选连任的美国大选,11月4日投票时,不论谁当选,亦将是1960年(肯尼迪参议员获胜)以来,联邦参议员而不是州长首次直接入主白宫。

与奥巴马缠战到底的前第一夫人、纽约州联邦参议员希托里-克林顿,初选最后一天虽在南达科他州获胜,然已时不我与,大势已去。她在6月3日晚上特地赶回纽约市向支持者发表演说,毫不认输,态度强硬。她仍像过去一样强调她比奥巴马更坚强,并称她赢得的全民选票多于奥巴马。事实上,希拉里虽在佛罗里达和密歇根两州初选获胜,但这两州违规提前举行初选,而遭民主党全国委员会裁决杀无赦。希拉里阵营提出抗议,民主党规则与章程委员会于6月7日在华盛顿开会,经过激烈辩论,裁定佛、密二州初选产生代表各削一半。

民主党初选的“游戏规则”,并不是以候选人获得多少全民选票为准,而是看候选人得到多少党代表票。由于奥巴马和希拉里竞争激烈,他们都没有在初选中达到提名资格的最低门坎2118票,他们必须尽全力争取所谓“超级代表”票。“超级代表”是由参、众议员、州长、高级党工和党内大老(如前总统卡特和克林顿)所组成,约有790人。

初选开始时,希拉里所获超级代表票远多于奥巴马,但随着奥巴马越战越勇,超级代表逐渐倒向奥巴马。6月3日南达科他和蒙大拿两州初选揭晓时,奥巴马获得1765张党代表票及389张超级代表票,总共2154票,超过最低门坎36票;希拉里得到1637张党代表票及282张超级代表票,总共1919票。

17个月前满怀信心将重返白宫出任美国第一位女总统的希拉里,在白宫梦碎后,于6月4日和一批民主党同会参、众两院领导人举行电话会议,他们力促希拉里尽快认输,并公开表态支持奥巴马,团结民主党,争取最后胜利。6月6日晚,在加州联邦参议员范士丹的华盛顿寓所,奥巴马和希托里秘密会晤一小时,内容不得而知第二天中午,希拉里终于在华盛顿国家建筑博物馆向一万多名热情支持者发表了28分钟的告别演说,正式为她长达17个月的选战画下句号。她宣布中止竞选,并大声疾呼支持奥巴马进军白宫,同时请求她的支持者“以支持她的热忱转而支持奥巴马”,从共和党手中夺回白宫。

希拉里是否会成为奥巴马之竞选伙伴,已变成全美最热门的猜谜游戏。据可靠消息报道,希拉里已表示:“如奥巴马邀请,她会接受。”问题在于,奥巴马会邀她当副总统候选人吗?克林顿不久前曾透露,希拉里如获奥巴马之邀出任副总统,她应接受,当奥巴马八年任期届满时(2016年),再出战角逐白宫。

希拉里如出任副总统候选人,正负因素皆有,正面的是可以争取白人妇女、白人蓝领劳工、郊区住民和未受过大学教育的白人选民之支持。但民调显示,22%的希拉里支持者已表示将不选奥巴马,也许会投选共和党麦凯恩。麦凯恩已经频频向希拉里的支持者喊话、招手。

负面因素为奥巴马的幕僚(包括奥妻米歇尔)反对希拉里当副座居多。也有人担心如希拉里当上副总统,则很可能会和她丈夫前总统克林顿一起行使副总统权力,则白宫将出现两个副总统。此外,希托里是个女强人,性情温和的奥巴马很难驾驭她。民主党自由派的爱德华·肯尼迪参议员(最近刚动过脑癌手术)和民主党保守派的布热津斯基(卡特时代的国安顾问),以及共和党保守派专用作家乔治·威尔都大力反对,认为她是“票房毒药”。

由于麦凯恩一直在打“国安牌”,并经常讽刺奥巴马对外交与国防欠缺经验,政坛人士预料奥巴马极可能挑选一位富有外交与国防经验的人士充当他的副手,其中包括曾角逐总统候选人提名的参院外交委员会主席、参议员乔·拜登、曾角逐总统候选人提名并曾做过驻联合国大使的新墨西哥州州长比尔·李察生,以及越战英雄、维吉尼亚州联邦参议员吉姆·韦布。

李察生原为克林顿夫妇好友,克林顿时代历任驻联合同大使和能源部长,亦曾多次出任密使,退出民主党初选后表态支持奥巴马。李察生能力强,口才好,应是副总统理想人选,但他是拉丁裔(母亲为墨西哥人),如挑选他,则白人选民会认为民主党正副总统候选人皆为少数族裔而拒绝投他们一票。奥巴马已组成副总统候选人遴选小组负责筛选副座。

奥巴马从6月9日开始了17天的“经济之旅”,专门到经济不景气、传统上属于“红州”(即共和党)的地区从事竞选活动,在经济萧条中祭出“经济复原牌”。此外,奥巴马总部已开始向希拉里团队挖角以强化竞选实力,其中包括曾担任希拉里竞选总f事,后因内斗而离职的拉丁裔蓓蒂·索里斯·朵耶。俄亥俄州州长泰德·史崔兰在初选时力挺希拉里,促成希拉里大胜,史崔兰的头号政治策略家艾伦·皮克瑞将投奔奥巴马;1992年曾协助克林顿并以挖掘对手黑幕出名的丹·卡洛,亦被奥巴马所罗致,准备大挖麦凯恩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奥巴马获得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不仅是美国历史上的一桩大事,亦为世界政治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奥巴马的父亲是非洲肯尼亚留美学生(就读夏威夷大学),母亲是来自堪萨斯州的白人。

奥巴马两岁时,父亲离去,靠母亲和外祖父母抚养长大,力争上游,先后就读哥伦比亚大学与哈佛法学院。但他认同黑人,从基层做起,在芝加哥治安最坏亦最贫穷的黑人区从事社运工作,协助黑人就学就业。

奥巴马在美国政坛跃升,成为数十年来的奇特现象,大学生投入助选,知识分子出钱出力,形成一股“奥巴马旋风”。

奥巴马能在新大陆开创历史,证明美国社会有很大的包容性与前瞻性,种族主义当然不可能消失,但奥巴马为无数少数民族带来希望:只要怀抱希望和坚持奋斗,就能像奥巴马一样出人头地。

(责任编辑程华玲)

猜你喜欢
麦凯恩参议员克林顿
美企提交克林顿核电厂延寿申请
国外核新闻(2024年3期)2024-05-26 17:44:56
克林顿城市授权区项目论析
麦凯恩越战被俘经历迷雾重重
环球时报(2017-07-25)2017-07-25 13:20:17
小巫见大巫
克林顿夫妇的政治罗曼史
海外星云(2016年17期)2016-12-01 04:18:34
特朗普 吐槽麦凯恩
时代人物(2015年8期)2015-09-15 03:04:22
33
克林顿魅力“催眠”女作家
凤凰资讯报(2014年7期)2014-05-30 17:31:01
小巫见大巫
文苑(2011年7期)2011-05-09 07:31:08
小巫见大巫
杂文选刊(2009年9期)2009-05-14 13:3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