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春华
“诅咒纸条”乌龙事件
我把车子停在路边,一盏勉强执行任务的路灯,提供车内少许的光亮。距离和理发店约好的时间还有半个多钟头,我刻意提早带着安卓出门,心中忍着和儿子“摊牌”的情绪已经满胀到高点。
“祖祖,你是个有脑袋、有感情的孩子,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吧?!”顶着一头显然超出学校标准的大膨头(安卓天生鬈发),儿子对老妈这个不符合场景的严肃开场白吓了一跳。
“你指的是什么?”孩子想要立刻切入主题。为娘的还不断自我提醒,要用迂回而理性,而感性,而有效的方法来做亲子沟通。
“老爸对你和妹妹的关心和用心,你是很清楚的,事实上,从小到大,你对爸爸的依赖超过对我的依赖,但是如果你误用父亲的疼爱,随意变成一种傲慢,那就不对了……”
“你是说恃宠而骄?!不会啊,老妈,你怎么会这么想呢?”儿子竟然用了我话到嘴边的成语,还进一步挑衅我的平心静气,我只好升高战线——
“你忘了那天,你爸爸说了你两句,不外是希望你对玩电动时间的控制要说到做到,功课学业要更认真一些,没想到你突然站了起来,对着老爸大吼,说那你想要怎样!我立刻冲到你面前,喝阻你的不敬,你忘了吗?”我霹雳啪啦,一股脑说了出来。
“哦!那个呀!小孩也有压力大的时候嘛!我也跟爸道歉啦,你别那么serious,Take Iteasy!”儿子故作轻松,企图四两拨千斤的态度,终于让我隐忍了两天的低荡情绪爆发开来。
“那你为什么写这样的字条?如果你心中不是有很大的不满和愤怒,你可以对自己的父母用这么重的字吗?如果你爸看到,他会有多伤心!”我压抑近似歇斯底里的口气,想到两天前在浴室地上,捡到上面用汉字和拼音写着“老爸我ju咒你”的字条,心里的惊骇。我想到日前父子的冲突,心中一沉,一向被视为温文尔雅的儿子,上了初中竟然在心中潜伏对父母这样的敌意,这还得了!我心慌意乱地将纸条收进皮包,决定对孩子的爹隐瞒,再找个时间和儿子沟通。
安卓一头雾水地接过已经有些皱巴巴的小纸条,才看了一眼就大叫:“天哪!这是妹妹写的,拜托,我怎么可能连汉字都不会写,连拼音都注错,是zu,不是ju!”
我被儿子的回答搞得阵脚大乱,原先在心中演练好几次的“苦口婆心”全成了可笑的脚本。
“什么,可是妹妹怎么会用‘诅咒这个字眼,而且她是甜蜜派,一天到晚跟老爸撒娇的……我当然知道是zu,以为那是你在生气下随意写下的,你的字有时写得跟妹妹差不多嘛……”情势逆转,我一方面松了口气,不是叛逆期的儿子心中埋伏了对父母的怨怼,一方面为自己的主观认定觉得难为情,只好拼命解释。如果不是黑夜和昏暗的路灯给了我一些掩饰,我想自己如此诬蔑了儿子,一定脸都红了,天啊,害我担心了两天……
“那是妹妹和老爸开玩笑的,那句话是从卡通片学来的,老爸也知道啊,我怎么可能写这么没水平的字条……”儿子对老妈的紧张兮兮恍然大悟后,显然对这个大主播竟然犯了这么离谱的错误判断觉得好笑。
虽然从结果来看,我似乎紧张过度,也有些小题大做。但是亲子关系的可能改变或出现负面发展,往往是许多小冲突没有化解的累积,尤其当孩子不愿意对父母说出心里的话时,不定时炸弹就偷偷埋下了,我很高兴写字条的是总是随性而为的小女儿,而不是心思细腻的初一儿子,因为它背后代表的意义大不相同。
为了收拾乌龙诅咒的结局,我还是跟儿子表白了我对这个字条为何重视的心情,希望他明白,在成长的岁月中,孩子与父母相互依赖,但冲突也会随之增加,如果不能积极面对,亲子关系就容易出现裂痕,一再忽略的结果,就很难修补。尤其,在这个快速变动,人际和伦常关系面临重大考验的年代,孩子从小就要建立对父母亲的尊重和信赖,这是东方家庭的重要价值,我并不想放弃,这也是我不能容忍那张字条的原因。我告诉他要教导妹妹不能再用这个字眼,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开玩笑的。
走出理发店,儿子整齐利落的短发看来神清气爽,而他那被一张小纸条折腾了两天的妈,也好似被理了一个头似的,总算轻松了……
“妈,你放心,我明白你和爸的苦心的,不过你别老是那么紧张行不行?你的工作已经够紧张的了,对我和曼达,你就放开一些吧。”
原本是希望对儿子“晓以大义”的,没想到反倒被他开导了一番,哎,这年头,当父母的……真是……
两滴眼泪的幸福
女儿曼达是个甜蜜宝贝,她常不经意说出教人感动到要掉泪的“经典名句”。
刚上幼儿园的时候,一日上午,她望着桌上的一只小蚂蚁出神,小蚂蚁驼着一丁点儿饼干屑忙碌地往前爬行。小小曼达抬起头来跟旁边哈欠连天的妈咪有了以下这段对话。
“我很高兴自己不是蚂蚁……”曼达轻声但清楚地说了这句,尚未完全清醒的妈,心想女儿大约是觉得自己不必像蚂蚁一样,吃个东西还得搬得那么辛苦。
“我也很高兴自己不是蚊子……”曼达慢条斯理但很认真地又补了一句。
等等,我没有看到有蚊子呀,关蚊子什么事?做妈的好奇心被勾引了起来,醒了一半,等着蚊子后面还会出现什么玩意儿?!
“我很高兴自己是人类……因为如果我是蚂蚁或者蚊子,我就不会有你这么好的妈妈了……”这个结论完全出乎我的想像。我感动得一把抱住女儿,睡意全消了。
还有一回,我帮她梳理头发,看她小巧细致的五官,白里透红的皮肤,忍不住感叹了起来:
“唉,看着你和哥哥一天天长大,妈妈就觉得自己老了……”
“谁说的,马麻(妈妈),你永远是最年轻最漂亮的。你永远都不会老,因为你是我的妈咪呀!”曼达说最后一句话的时候,还歪着头,用双手的食指指着自己的脸颊,做了一个俏皮的表情。
“经典名句”最感人肺腑的首推“滴了两滴”。
有一年,我决定率团参加在西班牙古城Salamanca举行的一个年会。路途遥远,议程加上参访,来回要10天,我缩短两天旅游,前后也要8天,有了孩子后,我从未因非公差因素离家这么久。
搭飞机的前一晚,我忙着收拾行李,只见小曼达在我脚边钻来钻去,不发一语。过了一会儿,她来到我跟前,别情依依地说:“我……滴了两滴在那里面……”
“什么?两滴什么?在哪个里面?”我手里一堆衣服,听得一头雾水。
“我滴了两滴眼泪在你的行李箱里面,心里跟老天爷祈祷了两遍,希望老天爷保佑妈妈平安回来……”曼达的眼睛一眨,又垂下两滴晶莹剔透的泪珠。
整个晚上,我被两滴眼泪
的爱紧紧包围,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妈咪。
如何和孩子培养出亲密互动,让亲子关系可以经得起偶尔的风风雨雨,是每一个为人父母的最大渴望。作为一个忙碌的职业妇女,我对于不能常常陪伴孩子,显得十分焦虑。尤其,儿子在进入小学高年级之后,我对他的偶尔“出言不逊”,或者是“欲言又止”,都视为是亲子关系疏离的前兆,总想打破砂锅问到底。常让两人之间气氛紧张。
而曼达天生嘴甜,尤其对妈咪十分偏心。虽然老爹对她宠爱有加。但她宁可在两人面前,挫爹的威风,也不愿拿妈妈的心情开玩笑。我对女儿的贴心十分得意,老哥说那是“口蜜腹剑”,孩子的爹则认为女儿聪明,不敢挑衅“苛政猛于虎”。
我确实不是个有耐心的妈,多年的新闻主播工作让我步伐快速,不能忍受些许延迟。但我深知亲子关系的经营无法讲求“效率”,和孩子的亲密互动要靠生活中的逐步累积。我因而每天都要找出一些时间,抱抱孩子、和孩子聊聊天,生活中点点滴滴的亲密互动,才能让小女儿在我离家时回报我最珍贵的两滴爱的祝福。
如何摆平孩子争宠
虽然我家的兄姐众多。但或许是身为老幺,大家都把我视为掌上明珠,可说是备受宠爱,所以从来没有与其他手足向父母争宠的经验。
如果以结婚作为人生的分水岭,那么在婚前的上半场,我的确是个视“接受”为天经地义的人,直到生了两个孩子,当了母亲之后,才深切体会“付出”的可贵。
我从小灌输给孩子一个观念,那就是“做一个可以给爱的人”,当你懂得对手足付出关爱时,看到他们因此感到快乐、依赖你时,就不会那么在乎是否可以独占父母的爱了。
其实孩子们是全心的爱父母,自认应该接受父母同等的回报,这情形也同样发生在我家,特别是安卓,明明一人独享了爸妈4年的爱,怎么忽然跑出一个妹妹要来分享爸妈,还成天哭啊叫的,吵死了。于是有很长一段时间,哥哥安卓对妹妹说话的语气都有些急躁,甚至是不耐烦。
偏偏妹妹年纪小,嘴巴又甜,自然而然就受到较多的夸赞。曼达小时候我常会和她搂搂抱抱,相亲相爱,儿子免不了就更吃味了。
但安卓天性敦厚,每次只要我祭出家规处罚不好好写字的妹妹,他就会心软,忍不住地教曼达:“哎呀,你怎么搞的嘛,好好写,就不会得B啦。不得B就不用被妈妈打手心了嘛!”口气还是带着不耐烦,我明白那是为了掩饰对妹妹的关心。
安卓每次话一说完就赶紧逃离现场,因为他不想看到妹妹挨揍,妹妹是极好面子的人,即便是用尺轻轻“点”一下,也是嘴角瘪下,眼眶泛着泪光。
所以一有机会我就对儿子说:“虽然我对你比较严格,但我是很爱你的。因为你就要成为青少年了,我想要培养你独立思考的能力,所以对你有较多的要求,而且因为父母亲无法24小时陪在身边,万一你临时有什么状况,我希望你能做出最明智的抉择,不会伤害别人,也不会伤害了自己。”
这话说得或许严肃了些,但也的确是我的心意。新闻中常出现年少的孩子,在学校嬉闹而坠楼;不服老师管教演变成师生冲突;受网友诱惑,逃学离家……孩子的意外,一个不小心就会发生,现代的父母提心吊胆之余,也得训练孩子的应变和思辨能力。这其中,懂得观察别人、付出关怀也是重要的一课。
我因而经常告诉儿子,虽然家中多了一位妹妹,但父母的爱可以无限扩大,他绝对不会因为有了其他的兄弟姐妹而被分走了来自父母的关心。
每当我看到他眼中隐隐浮现的醋意时,我会慢慢将“做一个可以给爱的人”这样的观念和他分享。我告诉安卓,为何要和妹妹计较呢?爸妈都可以毫无条件地爱你,你何不也学着对妹妹付出你的关怀呢?
有时候,只要妹妹犯了一些小错,我也会借机在哥哥面前训斥妹妹,让哥哥知道,妈妈并没有特别袒护谁。
在女儿面前,我也会常常提醒她有哥哥的好处:“你在学校好几次忘东忘西,都是哥哥帮你解决的耶,如果没有哥哥,我看你怎么办!”
利用这种“两手策略”,我让他们知道兄妹互相扶持的重要。
我的用心果然奏效。安卓开始懂得护卫妹妹了。
有一天才刚跨进家门。“妈,你不要不高兴喔,妹妹今天忘了带作业簿回来,不过我已经帮她找到上学期剩下没写完的簿子,功课就让她先写在上面没关系,爸爸说你最近工作压力很大,你先不要生气,我都处理好。”儿子劈头就为妹妹的粗心打了预防针,听得我是啼笑皆非。
对照细腻的哥哥,再看看事件的主角曼达,完全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根本没将这事放在心上,正大剌剌地坐在餐桌边津津有味地吃着晚餐,边看电视呢。
我一向认为兄弟姐妹是父母亲给予我们最好的礼物,拥有相同的父母,相同的成长环境,人生旅途可以相互扶持,做一辈子的心灵依靠。
安卓终于明白,我是为了他,才拼了老命再生一个妹妹,妹妹能不能也丰富他的生命,就看他愿意对妹妹付出多少的爱。
欣赏孩子的原色原味
“孩子,我要你将来比我强!”几乎是所有父母内心的呐喊。大人在孩子身上做了各种投资,就是希望有朝一日,儿女可以成龙成凤,光耀门楣。似乎只有儿女出人头地,父母才会认为自己的辛苦有了代价。
但如果真的可以一代比一代表现杰出,那我们也早就成为无敌铁金钢了,那里需要在教养儿女这件事上跌跌撞撞?
所谓钟鼎山林,各有天性。对于自己的孩子恐怕更要有这番体认,否则大人受挫,小孩压力更大,结果是两败俱伤。
我自幼乖巧、聪慧,学业总是名列前茅不说,作文竞赛更是呱呱叫。从校内到校外,从初中到高中,再到大专,演讲、辩论可以算是攻无不克。小学一年级还会自己要求拜师学琴,培养优雅气质。学业上的任何进度,我都是自动自发的掌握,从没教父母操过心。老妈偶尔对我吼叫,一是催促我去洗澡,一是警告我不要开夜车、早点睡觉……
可惜,我的“自强”基因,似乎并没有“完全成功”地遗传到女儿曼达的身上。射手座的她,自由率性,不喜常规的拘束。脑筋灵活,读起书来却不太专心,和哥哥聊天,头头是道,写起作文,却总是颠三倒四;我愁容满面的要她别再忘记带联络簿回家,她拍拍我的肩说:“Dont worry,Be happy!”
相对于我的忧心,曼达的爹觉得自己的女儿样样都好,简直太棒了。小二的曼达纸上涂鸦,笔触还停留在大班阶段,她的爹赞叹天真而充满想像力;3岁的曼达,走在公园,看到歪斜的路砖,先用一只脚测试是否稳固,然后决定绕道而行,她的爹惊为天人,直呼女儿太聪明;6岁的曼达,看到有陌生的小男生,直直地瞪着她瞧,
会出其不意的对着无辜的男孩骂出口:“看什么看,没礼貌!”我赶紧向旁边的男孩妈赔笑脸,曼达爹竟对着女儿竖起大拇指,低声对我说女孩凶一点,以后才不会被欺负……
老实说,我无法像孩子的爹那般乐观。当我看到曼达的习作被老师打了叉叉;当我看到曼达的学业成绩连前10名都挤不上;当我看到她的画作比我小时候画的还糟(美劳是我儿时最烂的科目)……我的心中确实有挫折感。像所有的父母一样,我也在心中呐喊:“曼达,我要你比我强!”
这个教养的迷思,直到有一天,曼达将它戳破。
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我努力想帮平常很少练琴的女儿赶上进度。我将她的作业弹了一遍,流畅而带着感情,小曼达热情地拍起手来。
“妈妈,你弹得真好,我永远也不可能弹得像你一样!”小女孩带着羡慕,也有一丝抱歉。
“胡说,熟能生巧,你多多练习就可以了。”老妈总是要鼓舞孩子的士气。
“但是,妈妈,我不是你。我是曼达。”小女生给了我一个甜美的笑。这句“我不是你”好似给我一记当头棒喝。我真的要她成为我吗?为什么呢?她是如此的可爱,我看着她的模样,想到好几次我对她的怒气,都只是因为她达不到我的期待。霎那间,我觉自己真的好错误,难道我便要把女儿变成“我”吗?变成我又怎样呢?
“马麻,难道你不喜欢‘我吗?”曼达的脸上还是一片阳光。我想她一直是个逗人发笑的开心果,她常毫不吝惜的表达对我的爱和赞美,我知道自己是如此的爱她,我也明白她事实上拥有一些我达不到的力量和思维。我却自以为高明地,指导她东,指导她西。
“亲爱的小宝贝,马麻当然爱‘你,你就是你,就是最可爱的!”我把曼达拥入怀中,为自己可能给她的爱的疑惑深深抱歉。
“当父母”也是要不断学习的。现在我明白,我的求好心切不必然要成为孩子奉行的标准,孩子的爹“癞痢头的孩子是自己的好!”也不能太失之客观。公平一点的说,我们两者之间要寻求一个平衡点。但是我不得不承认,能够欣赏自己的孩子并觉得心满意足绝对是父母亲十分健康而积极的态度,它让孩子在自己的本性上可以正面的发挥,而大人也减低了必须主导孩子发展的勉强,亲子的互动就可以更轻松自然了。
海外星云 2008年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