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 鸣
谁的作品能让英国女王买单?谁的名气能比下贝克汉姆?他,是iPod的造物者,也是美国量具影响力的英国人。
谁是强纳森·义夫(Jonathan Ive)?陌生的名字,设计界的教父,iPod的造物者,苹果(Apple)的工业设计资深副总裁。
没有错,因为他,iPod才得以成为人类科技史上最畅销的电子产品,而不是史提夫·贾伯斯(Steve Jobs)。没有他,贾伯斯理想中能够蛊惑人心的产品,将永远只是空谈;“真正赋予iPod生命,让iPod变成真实的人,是义夫。”英国《电讯报》(Telegraph)如是说。
义夫的作品,被公认为全世界最棒的工业设计之一;他获奖无数,包括美国工业设计协会颁发的杰出工业设计奖、2002年及2003年设计博物馆(Design Museum)年度设计师大奖、2007年以iPhone获得美国国家设计奖;2006年获英国女王授予最高级司令爵士勋章(CBE),伊丽莎白女王告诉他,连她都买了一台iPod。
英国《电讯报》今年1月将他评选为美国最具影响力的英国人,贝克汉姆排在他后面;《麦金塔世界》(Macworld)杂志最近一次的民调中,将义夫在1992年加人苹果,列为苹果计算机史上第六重要的事件。
一心一意追求完关
声誉如此卓著,义夫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翻开义夫的档案,他出道以来,专访到他的媒体,只有《GQ》杂志和英国《独立报》(The Independent)。
他正统,毕业于伦敦纽卡斯尔艺术学校(Newcastle Polytechnic)设计系,除了设计,他没做过别的工作;他老派,太太是青梅竹马的历史学家,相濡以沫30年,育有一对双胞胎;闲暇时,他编电子音乐、陪老婆种菜;他低调,尽管拥有盛名和巨额财富,身上穿的永远是T恤、牛仔裤;据他在英国工作时的雇主格林尔说,他住在“没有一丝炫耀与浮夸”的房子里,他没有度假别墅,不出席硅谷的社交场合,也很少参加业内盛事或颁奖典礼。
现年41岁的义夫,出生于伦敦的一个中产家庭,从小就耽溺于造物的神秘。“小时候,任何东西到了我手里,都会被我拆解,后来演变成对这些东西是用什么方式、什么材料做出来的而感兴趣。”1985年,义夫被纽卡斯尔艺术学校设计系录取,他的天赋很快就显现出来。
在设计顾问公司RobertsWeaver实习期间,他设计了一支在笔顶端有圆球和夹子的笔,那圆球和夹子除了消遣别无他用。但“这种笔立刻成为很多人的最爱,因为你会一直想玩它”。
当时是Roberts Weaver的员工格林尔回忆:“我们称之为钱宁式玩意儿,非生活所必需,却能让人释放潜在情感的东西。”格林尔造访过义夫的家,惊讶地发现,屋子里挂满了他设计的模型,其中,包括一个非常漂亮的助听器,“果然不出所料,他用的是白色塑料。”格林尔说:“这家伙,一心一意追求完美。”格林尔后来自立门户,成了义夫的雇主。
注定和苹果一生一世关系
毕业时,义夫已经是英国设计圈的传奇,他获得皇家艺术学会(Royal Society ofAns)的学生设计大奖,不是一次,而是两次。第一次的获奖作品是一台自动提款机,这次获奖,使他赢得飞往美国实习的机票。
义夫决定到设计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兴起的硅谷。到了他实习的Lunar设计公司,这年轻小伙子让人大吃一惊。“我吓呆了。不是保丽龙模型,而是拥有独立、完整内部组件的真正模型。”看到义夫拿出自己设计的优美问号形状电话机,他的主管布朗纳回忆当时的感觉:“那不仅是设计上富有感情的产品,而且是量产的工程设计、生产材质、生产流程,都已经考虑完备的产品。”
毕业后在英国工作,义夫却抑郁不得志,他只想专注于设计本身,对于必须把大部分时间用于向业主推销而感到很痛苦。1992年,他决定到美国发展。那时布朗纳已经是苹果设计团队的主管,他邀请义夫到苹果。当时的苹果风雨飘摇。华尔街一片看衰之声,但“出于一种(对布朗纳)不计后果的信任”,义夫说,他决定加入苹果。
他和苹果的关系,却非此时才开始。在英国念设计时,“我的素描烂透了,老是无法通过画笔表达我的概念”,直到设计者的利器——苹果的麦金塔(Mac)出现,“让我从认为自己很烂,到变成别人认为我很棒”。他当时还不知道,他和苹果计算机的关系,注定一生一世。
差点被贾伯斯炒鱿鱼
义夫从一开始加入苹果,就赢得了属于他的荣誉。他设计了第一个能运行苹果牛顿软件的PDA;但这时候的苹果处境更糟了。
1996年,布朗纳离开了,才29岁的义夫接任设计主管,为了压低成本,苹果不再像苹果,义夫受命设计跟竞争者一样无趣的产品。翌年,苹果找回被驱逐的贾伯斯,义夫却差点被炒鱿鱼。
贾伯斯回苹果之后,将苹果60多项产品砍到剩下4项,并到处向同业、汽车业甚至建筑业拜求明星设计师;义夫在这一团混乱中,差点跟很多人一样,被扫地出门。所幸,当时的苹果被大家认为是一颗没救的烂苹果,贾伯斯没在外头找到和他一拍即合的明星;当他重新翻出义夫的人事资料,才发现他要找的人,其实就近在眼前。
个性互补、臭味相投的这两个人,在接下来的10年,连手引爆苹果最伟大的产品。义夫为贾伯斯设计出的第一个作品iMac,完全符合贾伯斯下达的指令:“酷炫有趣、魅惑人心。”
iMac的外观、材料和生产流程全都创新,为了弄明白如何使塑料外壳看上去蛊惑人心,而不是便宜货,义夫还带着设计师跑到干贝熊软糖工厂观摩、研究胶质软糖。到最后,设计出来的iMac没有直角,像外星人头颅般被包裹在蓝色、半透明的外壳里,感觉“就像酷暑里跳进冰凉啤酒海中。”旧金山设计公司NewDealDesign创办人艾米特说。iMac第一年就卖掉了200万台,苹果因此起死回生。
造就苹果十年辉煌
贾伯斯与义夫,个性南辕北辙:贾伯斯脾气暴躁,义夫安静有礼,但两人站在一起,却活像孪生兄弟,工作上也无比契合。
贾伯斯给出方向、提供灵感,义夫将苹果独特的创造力,和造就美丽事物所必需的具体细节融合在一起。“苹果创新的成功关键,正是这两个人的契合。”出版专业设计杂志的Chee公司总裁波曼(Chee Pearlman)说:“我认为,义夫不仅仅懂得如何完成,甚至还能超越贾伯斯的设想,而且是一次又一次地做到。”
从水果软糖中颠覆家用计算机概念的iMac,到iPod、iPhone,苹果这10年的发展,套句波曼的话,其实就是一场不折不扣的“史提夫与钱宁秀”(Steve&Jony Show)。
对于义夫的未来,《麦金塔世界》杂志的一段话也许最为贴切:“当贾伯斯隐退,不再担任苹果CEO时,义夫将是这位子最适当的人选。”
海外星云 2008年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