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发珍 关发斌
摘要:本文从我县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生产现状、和杂粮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生产现状发展对策建议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色杂粮在膳食结构中的比重不断加大,人们的食物结构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更加重视食物的品质和多方筒的营养,消费量呈增长趋势,在国内外农产品市场上很受欢迎。为配合农业研讨特色杂粮在粮食安全、农产品贸易和农民增收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提高特色杂粮生产技术和产业化开发水平,促进特色杂粮产业发展,现就我县特色杂粮生产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一浅析,以供大家参考。
1.杂粮生产现状及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1.1地理现状盐源县位于四川西南,凉山州西南部,青藏高原东南缘。幅员面积8374平方公里。常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8000hm2,县境内最高海拔4393m,最低海拔1050m,县城所在海拔2500m,海拔2000m以上的高寒山区占全县幅员面积90%,海拔2000m以下的地区仅占全县幅员面积10%,年平均气温12.5℃,最高气温30.7℃,最低气温-11.3℃,年降雨量784.5ml,无霜期平均217天,年日照时数260C小时,年平均相对湿度75%,全县属低纬度高海拔,山高谷深,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典型的独特立体气候,总特征是:干湿季分明,光照好,日照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署,垂直差异明显,昼夜温差大,是杂粮种植的最佳区域。
1.2生产现状 我县大春粮食作物种植面积37460hm2,总产130052t;小春粮食作物种植面积4734hm2,总产9948t;大小春合计共种植粮食作物42194hm2,总产140000t,而小杂粮种植就有20670hm2,总产量162235.18t;大小春粮食面积:小杂粮面积=2:1,我县小杂粮的生产与过去相比发展很快,给农村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3地位和作用小杂粮生产是我县农业的重要组成部份,是稳粮增收战略的重要方面,也是农民增收,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财源,多年来,小杂粮的生产得到稳定持续的发展,为我县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繁荣市场经济,农民增收中占居着重要地位。我县种植业一直以粮为主延续下来,党的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农民对小杂粮的认识有所提高,思想观念也有所转变,特别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处“农家乐”如春笋般冒出,人们对绿色食品越来越青睐,特色杂粮在膳食结构中的比重不断加大,需求量不断上升,人们对食品的选择已逐渐转向质好、味香、营养丰富、食口性好的特色杂粮,而小杂粮恰好是各种特色食品的原材料,在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中起到了促进作用。
2、杂粮生产发展的生态优势
2.1丰富的旱地资源为杂粮的生产提供了发展基础全县耕地面积33608hm2,其中:旱地28408hm2,占总耕地面积的84%,大部分旱地是坡地,只适宜种植旱地作物如:马铃薯、荞麦等。全县2006年杂粮面积20670hm2,仅占耕地面积的61%;选择适宜的良种和地膜覆盖技术,可将种植玉米等作物产量不高的早地改种马铃薯、养子、燕麦等。此外,在海拔2000m以下的河谷地带和宽谷盆地分布有坡度小于25度,生态条件好的宜农荒地,开发利用后可增加杂粮种植面积。
2.2独特的气候条件保障了杂粮生产的发展
盐源县气候独特,光热资源极为丰富,是杂粮生产发展的突出优势之一,4—9月积温在2800℃以上,日照时数在2600h,太阳总辐射量为441—630kJ/cm2,降水量大约占全年降水量的80—90%以上,能满足马铃薯、荞麦等作物,对温、光、水的要求。温差大,有利于作物光合作用的进行和干物质的积累,另外,盐源最大雨量分布的范围(海拔2000—2500m)是杂粮分布的主要区域,占杂粮播面的70%,对杂粮生产发展极为有利。
3、杂粮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3.1气候盐源县杂粮生产既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也存在突出的不利气候因索,主要有干旱、低温、冷害、冰雹、大风,洪涝等。在杂粮的生长时期内,均遭受不同程度的危害。
3.2农业生产条件差,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杂粮种植多为坡地,坡度大、土层薄、土质瘦、土壤抗旱能力差、又无灌溉条件,杂粮生产投入不足,施肥水平偏低,施肥量少,无施微肥的习惯,栽培技术还有待提高,山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整地播种质量差,田间管理粗放,缺苗少窝的情况多。影响了整体产量。
3.3种植密度不合理,品种混杂更新慢栽培管理技术落后,布局不合理,不少地区植株种植过稀、达不到合理的亩株数,没有充分的利用光、温资源,严重影响了杂粮的产量。省内其它地区选育的品种在本地适宜性差,新引进品种推广速度慢,同时州内杂交种制种面积小,自给能力低。地方种一种就是十几年,对各海拔地段的宜栽品种未进行科学的比较,造成品种退化。
4、杂粮产业发展前景
在立足于我县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下,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压缩粮食种植面积,将调整下来的土地因地制宜地发展经济作物,二半山或高寒山区发展马铃薯、荞麦、燕麦等小杂粮。
5、对杂粮生产发展的建议
5.1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从本县自然特点的实际出发,改造中低田土和宜粮非耕地的开发,以及水利设施配套建设,利用冬春改土。抓好坡台土的改造,实现薄土变厚土。
5.2加强组织领导,调整产业结构建议加强组织领导,调整产业结构,建立、建全良种繁育体系,培育出一批适合我县种植的高产、优质新品种,以及有特色、有市场的地方优良品种,加强信息网络的建设,了解市场营销信息,提出最适宜的策略,解决农民不知种什么,和卖难的问题。
5.3以龙头企业作支柱如果能够培育出一个龙头企业,做大、做出品牌,对小杂粮的产供、销等方面以龙头企业作主流,就可以带动一个产业,致富一方农民。促进一个地方经济的发展。
作者单位:四川省盐源县农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