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妖等
出身农家、上过大学的她,发帖劝告像她一样的农家女:“哪怕做二奶,也千万别嫁给一个跟你一样穷的人”。帖子上网3天就引来80万的点击,产生共鸣、支持她的网友占绝大多数。
这是世风日下,还是另有隐情?
《宁做三奶,不嫁穷人》,这是网友“我是农家女”引发热议的帖子的标题,这个9月6日下午发在某网站杂谈版的帖子,在网上迅速蹿红。截至9日上午11时,该文点击率飙至80多万。更令人意外的是,网友中选择支持的竟有4100多人,而反对者仅740多。
“上大学后才吃到生命中第一根油条”
“我知道看到这个题目,你们一定会骂我,但请有精力骂我的人仔细看完下面的内容,再考虑我是不是该骂。”带着无奈,甚至有些绝望,“我是农家女”讲述了自己的成长、奋斗,还有其间的挣扎。
这个出生在上世纪70年代末的女孩,家在北方一个很偏僻的农村。在这样的一个村子里,村里人一年到头几乎没吃过新鲜的蔬菜。村里的人怕费油,轻易不炒菜,通常腌着吃。所以“我到了大学食堂才吃到生命中第一根油条”。由于没钱治病,她和家人眼睁睁地看着爷爷死在医院里。更令她感到悲观的是,成长了近三十年,她看不出家乡发生了什么变化。而她的家庭,共有五个孩子,身为老大的她,下面还有三个妹妹和一个弟弟。为什么那么穷,还要生孩子?“我是农家女”说,农村传统的观念和环境很难改变,妈妈在生弟弟前,家族和村里的人经常欺负她们。何况很多人也并不懂得如何避孕,她就亲眼看到母亲“吃烟灰避孕,怀孕后为了流产用绳子勒”。
“三个妹妹全部辍学换来我的学业”
作为全村乃至全乡最早的、惟一的一名女大学生,“我是农家女”很感激自己的父亲。父亲是退伍军人,在村里也算见过世面的。即便如此,在她看来,父亲能送她读小学,也不过是“让我识个字,出门能分清男女厕所”。
之所以没像其他孩子一样早早辍学,一是她功课优异,让父亲“看到了走出农村的希望”;二是她一边读书,一边编草辫(注:用麦秸秆编成辫子,用来做草帽的原材料)挣钱。一盘草辫两角钱,每天她能编五盘。
只有她挣钱还不够,能读到大学,还少不了全家人共同的努力:三个妹妹全部辍学打工,最小的妹妹七岁时就跟着爸爸去砖厂拉砖。“我是农家女”上大学时,还是公费,只要考的分数够高,学费还可以承受。所以卖掉家中一头大肥猪换来的600元钱,让她能够顺利入学。
“毕业后的多次失业最怕的是生病”
好不容易毕业了,学校不再包分配。“我是农家女”只能自己找工作,只能留在城市,因为“家里的条件已经无法适应了”,更重要的是,读了那么多年书,再回农村会成为反面教材,成为村里人“不让自己孩子读书的借口”。
后来弟弟也考上了大学,为了弟弟的天价学费,为了母亲的医药费,她辗转过很多城市,做过很多工作,却渐渐感到绝望。“我真的想到了死,我感觉活着好难,以前活着一心想读书,想出来找个好工作挣钱养家。但是一个长得不算好、英语又不好(我们农村的学校是不教英文的)的女子想找个能挣钱的工作太难了,我又不想去放纵自己,所以一下子感觉没了目标,生活变得毫无意义。”
最终,听说上海工资高,她到了上海,找到一份公司文员的工作,一个月1800元。每月交给家里800,合租房加上水电600,剩下400做生活开销。她说自己最怕的是生病,一次因为营养不良晕倒,被送到医院后花了一千多元钱,“没病死差点吓死”。“生活重压下的堕落是一种无奈”
可是,就这样一份对一个“年近三十,长得不算漂亮,学中文,不懂英文的女子”来说还算满意的工作,也在8月份因为身份证的问题丢掉了。她说自己下个月交不上房租就要被赶出来了,她可能会饿死冻死,在没死之前总结一生——“归根到底都是穷”。再看看一起到上海的几位农村女孩,几年中的变化,更令她感觉堕落是一种无奈。
除她之外的三个女孩,一个做了香港人的二奶,住高楼穿名牌吃大餐,每月还有一万元零花钱;一个在夜总会做了小姐,虽然被唾弃,但至少不担心吃住了;一个嫁了同是农村来的打工仔,两人在上海月收入一共5000元,本来日子还算幸福,可老公的一场大病,让生活变了样。一个人的工资,应付开销,应付治病,还要应付老公家人,要寄钱回去,因为她的婆婆说,“儿子也是全家人辛苦供出来的,不能挣了钱不管家里”。
所以,这个女孩忠告“我是农家女”,要嫁就嫁得好一点,至少有个房子,不用生活在随时都有可能被赶出街头的恐惧中。要不就别嫁,不嫁一个人受穷,嫁了两个人一起受罪,说不定还得承担另外一个人的穷。哪怕做二奶,也千万别嫁给一个跟你一样穷的人。
最后“我是农家女”说,不做二奶是因为没有机会,因而才会有这个帖子的题目。
获网友力挺
《宁做三奶,不嫁穷人》的帖子發出后,立即在网上引起热议。虽然有反对的声音,可更多人对“我是农家女”表示了支持。这些支持,并非源于对标题观点的赞同,而是对她的现状表示理解。基本上,网友认同她的经历并非个案。
很多网友从这个帖子里了解到了陌生但却真实存在的另一种生活,网友“没有被占用”说:“我觉得你写的这些很真实,也很感人,为你的坚强加油!也许是因为你活得太无奈了,所以才会有这样的想法,完全可以理解!”也有不少人从她的经历想到了自己,生于1979年的“日暮西关”的回帖比主帖还长,他用大段文字回顾了同样生于农村的自己,这些年是如何走过来的。
“看明白了,你不可能做二奶三奶。”“欢迎你来到唐古拉”是理解她的网友之一,他说:“从小吃这么多苦,我想你的性格内容而倔强,你会比别人更明白自尊的意义。”
当然,网友中也有批评的声音,网友“风十三”说:“照这个逻辑,女人还可以当二奶,那农村出来的男人怎么办?这些人的命运不是更悲惨么?人要勇于奋斗进取,二奶有时也不是那么好当的,几年的青春换来的可能是一辈子的悔恨!”
我们无法忽视那些挣扎在底层的人
“我是农家女”的经历让久居城市的人颇感陌生,细节却又那样鲜活。出生在贫困得已经遮蔽了善良的山村,在那里生存高于一切,考大学是很多和她一样的人走出山村的希望。可有太多像“我是农家女”这样的寒门子弟,本希望借着上大学,能跳出龙门,改变命运,而他们所面临的却是家庭无法承受的学费,一毕业就失业的处境,和无法回报家庭的苦闷。
她的经历读来也是亲切的,生于上个世纪70年代后期,学习中文,考过公务员未遂,要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并不太容易。我们的周围,也不乏这样的人。
总之,不少70后的人感到,面对社会转型期,自己的生活中有太多的变数,我们只能做出一些当时看似正确的选择,至于结局,需要生活来检验。曾经有一些品学兼优的学生,在中学毕业时,选择了上中专,可随着社会的发展,面对满地的大学毕业生,中专的文凭简直不值一提。可当我们很努力考上了研究生之后,毕业才发现,研究生也找不到工作了。
虽然“我是农家女”说了,题目并非是她的本意,可谁又能否认,这不是一些人真实的想法呢?对于这样的想法,可以批评,也可以谴责。但与其去批评那些因为环境而不得不做出抉择的人,还不如去想想,这样的环境是如何产生的。因为,我们无法忽视那些挣扎在底层的人们,他们是的确存在的。
这个帖子在网上如此走红,令不少人大跌眼镜。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由于在某些方面改革的迟滞和不彻底,社会运行中存在的不公平机制已经深深地刺痛了不少人的心,尤其是一些从农村贫困家庭进入城市的子女,他们深深感到在当今这个社会奋斗拼搏的不易,有的人依然在顽强地坚守,有的人抱怨社会自甘堕落。此帖受到网民的追捧,折射出的却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举步维艰,在物欲的冲击下,又有多少人能坚守一颗纯洁的心?建设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为公民提供公平竞争的良性发展环境,或许这些问题都会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