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凤春 乔晓琳
我国大蒜资源丰富,是世界上最大种蒜国,生产量居世界首位,又是主要的贸易国之一。由于大蒜的经济效益突出,近几年,我国大蒜的种植面积、产量和出口量持续增加,在品种改良、标准化种植、储藏加工和市场体系建设等各个方面也有了较大发展,大蒜产业在很多地区已成为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随着国家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从事大蒜生产、经营的企业和农产逐渐树立了品牌意识,将提高大蒜品质,大力开发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发展集约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作为首要目标,这就对大蒜主要的生产技术规程有了一定的约束,主要表现在施肥及病虫害防治方面,而大蒜病虫害的发生是制约大蒜产量主要因素,下面主要探讨一下无公害大蒜生产中病虫害的防治。
一、病虫害发生的主要种类
随着大蒜种植年份的增加,栽培生态环境不断恶劣,大蒜抗性逐年下降,导致病虫害的发生不断加重,损失越来越大。
(一)大蒜常见真菌性病害
1、大蒜叶枯病主要表现在叶片或花梗上,呈不规则或椭圆形灰褐色病斑,湿度大时叶上生出黑色霉状物,严重时病叶枯死,如不及时防治,一般可减产20%—30%。该病菌发育温度范围广,需要湿度大,发病早晚取决于温度,发生轻重取决于湿度,年前11~12月、春季4~5月有2次发病高峰。连作田块,尤其是将病株残体堆置于田间、地头的发生严重。
2、大蒜茎腐病主要表现在叶片和鳞茎上。发病从外部叶片开始,逐渐向内侵染,初期鳞茎以上外部叶片发黄,根系不发达。后期鳞茎腐烂枯死,病部表皮下散生褐色或黑色小菌核。带菌的蒜种、雨水、土壤、病残体和土杂肥等均可引起发病。土质粘重,透水性差的土壤易发病,氮肥用量过大地块易感病,一般发生地块减产30%,严重地块造成绝收。
3、大蒜紫斑病主要危害叶片、蒜薹,为生长后期病害,贮藏期有时可侵染鳞茎。发病初期多从叶尖或蒜薹中部产生灰色小斑点,中央微紫稍凹陷,渐扩大成椭圆形或纺锤形,呈黄褐色或暗紫色,湿度大时,病部产生黑色霉状物,呈同心轮纹,发病适宜温度在25℃—27℃,低于12℃不发病,温暖、高湿发病重。
4、大蒜灰霉病危害叶片,初期病斑呈水渍状,后变为灰白至灰褐色小斑点,由叶尖逐渐向内扩展,病斑呈椭圆形或纺锤形,后期扩大重叠呈条形灰白色大斑,表面生有灰褐色霉层。危害蒜头形成灰褐色病斑,湿度大时生出浅黑色霉状物,随气流、雨水、灌溉水传播,该菌生长适宜温度范围在15℃—30℃,侵染适温为15℃—21℃。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易积水的地块发病重。
5、大蒜锈病大蒜锈病是我国蒜区的一大流行病害,每年均有发生,该病主要为害叶片,其次为害假茎,病株蒜头明显变小,易开裂散辦,商品价值明显降低。据调查,该病可以使叶片提早枯死15~20天。大蒜锈病病菌喜温凉高湿,春季气温回升快,多阴雨,尤其3~5月降雨多,又有微风,利于病原菌传播和侵入。在地下水位高、土质粘重、低洼地块、蒜葱混种田发病重。
(二)大蒜细菌性软腐病大蒜受害后,先从叶缘或中脉发生,形成黄白色条斑,湿度大时病斑呈黄褐色软腐状,并有黄色菌脓出现,一般先从脚叶由下部向上部扩展。后期轻者仅有2~3片叶稍绿,重者全株萎蔫死亡。黑土、粘重土壤发病重,若栽种过早、氮肥使用量过大导致大蒜旺长易感病。
(三)大蒜病毒病大蒜病毒病在各主产蒜区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该病可导致蒜头变小,减产在20~50%之间,是目前生产上隐蔽性减产的最主要病害。病原病毒可经由种蒜继代传播,田间通过蚜虫非持久性传播。一般在高温干早,蚜量大的情况下,或土壤干燥,管理粗放,缺乏肥料,杂草丛生的地块,发病较重。
(四)大蒜主要虫害
1、地蛆是葱蝇和种蝇的幼虫,是大蒜主要的害虫,体长0.7~0.9cm,尾部有7对肉质突起。幼虫在地下为害大蒜鳞茎,致使蒜头组织逐渐溃烂,心叶因失去养分供应而发黄,严重的整株枯死。
2、蓟马为害大蒜的多为葱蓟马,常在秋冬温暖干旱季节发生。每年6—10代。成虫和若虫体长细小,淡黄色或深褐色。一般大蒜的叶片及叶鞘上吮吸汁液,使叶色褪淡,光合作用受阻,
3、迟眼草蚊幼虫又称韭蛆,危害大蒜的迟眼蕈蚊主要有2种,即韭菜迟眼蕈蚊和陆氏迟眼蕈蚊,为害以韭菜迟眼蕈蚊为主,约占迟眼蕈蚊总量的85%左右。
4、根螨为害我国大蒜的根螨只有刺足根螨1种,为2005年新发现的螨类,常与根蛆,韭蛆等混合发生。
5、地老虎别名为地蚕、土蚕、夜盗虫、切根虫等,在我地发生的主要有小地老虎和黄地老虎2种,黄地老虎为优势种群,约占地老虎发生总量的65%左右。
二、无公害大蒜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为保证大蒜生产的质量,其病虫害防治策略还是应该以预防为主,农业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
(一)农业防治
1、播种在播种前应优选和精选蒜种,尽可能采用脱毒蒜、抗病蒜,无病虫蒜,并精选大辦蒜。选晴天晒种,使出苗整齐,苗壮。异地调种是一种好办法。(2)选择地势干燥平坦,排灌方便,土壤有机质丰富,保肥水能力强的砂壤土种植大蒜,大蒜叶枯病、叶斑病、白腐病、菌核病等病害的病原物都是随病株残体在土壤中越冬越夏,应彻底清理病株残体,同时实行3年以上轮作倒茬。大蒜宜与十字花科蔬菜轮作,与水稻、莲藕等水早轮作效果更好,忌连作或与葱蒜类重茬,以减少虫源累积和害虫自然传播,降低危害发生程度。(3)精细平整土地,浇足底墒水,适时犁耙,创造有利于根系生长发育的土壤环境,以提高抗病能力。发病较重的地块可以对土壤进行处理,如播前用5%锌硫磷颗粒剂22.5~30kg/hm2加细土60kg/hm2,顺垄撒施。(4)适时播种,宜选秋分至寒露之间播种,尽量减少冻害的发生,对于早熟抽薹蒜,应加强冬前的苗期促壮,降低冻害的程度。
2、田间管理(1)提倡播后地膜覆盖,减轻地蛆、迟眼蕈蚊、刺足根螨危害,同时可有效减少土壤中病残体上病原物借雨水、浇水及畦灌传播的机会,提高地温、保墒、减少灌水次数可起到预防病害发生的作用。(2)科学合理施肥,播种时要施足基肥,多施腐熟的有机肥和土杂肥,增施磷钾肥、饼肥,补充微肥特别是硼肥,可促进幼苗健壮生长,提高年前青蒜的抗病能力,另外硼肥还可以提高鳞茎的储存品质,做到施肥均匀一致,且将种子与肥料隔离。尽量采用配方施肥,避免过多施用氮肥,可减少生理性病害发生。受害较重的地块施用化肥可选择对害虫有一定驱避作用的碳酸氢铵、腐植酸铵、氨化
过磷酸钙等。在蒜母干缩期、蒜薹伸长期及鳞芽嘭大期应进行追肥,每次每亩施尿素5~10kg,或硝酸铵10kg,追施“催头肥”硫酸铵10kg,也可喷施磷酸二氢钾,提高抗病能力。对大蒜白腐病、菌核病可采用草木灰或石膏粉撒施茎基郎,减少病原入侵机会。及时采薹,尽量避免划伤过大。(3)严禁大水浇灌,雨后及时排涝,根据土壤墒情灌好“三水:越冬水,土壤封冻之前浇1次,返青水,翌年春天土壤即将解冻时浇水1次;膨大水,在蒜头快速膨大初期浇水1—2次。高温期应注意早晚浇水,降低土温,(4)采用多种方式进行田间诱杀害虫,如糖醋液诱杀、毒饵诱杀等,对于无公害大蒜生产来说,采用灯光诱杀效果最好,既减少了农药用量,又减少了环境污染。(5)保持田间整洁,及时清理病株残体,带出田外,减少田间病源。应及时清除蒜田及周围杂草,防止地老虎等成虫产卵,对已落卵的杂草,应先喷药,再清除,并集中深埋处理。
3、大蒜收获及贮藏(1)收获前5天停止灌水,以防蒜皮腐烂不耐贮存,(2)收获时尽量避免机械损伤,及时清理病株残体,带出田外,集中进行高温堆、沤肥,有助于减少病源,降低病害的发生机会。(3)对收获的大蒜应及时晾晒,按商品蒜要求剥去外皮,拣出腐烂蒜、绿蒜等,(4)进行射线处理,冷库保藏,可有效防治后期及贮藏病害对蒜头的进一步为害。
(二)化学防治使用高效生物制剂和低毒化学农药,降低农药用量和浓度,在病原菌和害虫对农药敏感时期用药,并采用科学合理的施药方法,以提高药效,以防叶枯病、蒜蛆为主,兼治其他病虫,做到苗期早治,春季重治,中后期巧治。
1、病害防治(1)在锈病和煤斑病的发病初期,喷洒70%代森锰锌可湿粉1000倍液,隔10-15d喷1次,连续喷2次(2)大蒜生长中后期是叶枯病、紫斑病、病毒病发生期,对于以叶枯病为主的地块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或40%多菌灵600倍液,隔7—8天喷雾1次,可兼治紫斑病,以紫斑病为主的地块,可用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防治2次,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可兼治叶枯病,此期若蚜虫发生较重,可同时混入菊酯类农药兼治蚜虫,防止病毒的重复感染,减轻病毒病的危害,(3)针对花叶病,可在发病初期用1.5%植病灵乳剂000倍液喷洒并结合灌根,隔10-15d喷1次,连续喷2一次。(4)防治细菌性软腐病,应于发病初期喷洒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77%可杀得可湿性微粒剂500~800倍液,7天左右1次,视病情连防2~3次。
2、虫害防治(1)成虫防治。在成虫产卵孵化期,可用敌敌畏熏蒸,用80%DDV乳油2250~3000g/hm2,对水5kg/hm2,喷拌麦糠25kg,均匀撒施,也可用21%增效氰,马乳油6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乳油3000倍液,于上午9~10时喷洒在植株和株间地面上,7~10d喷1次,连喷3~4次。(2)幼虫防治。当大蒜根部幼虫开始为害时,结合浇水,用50%锌硫磷乳油10~15kg/hm2,或48%乐斯本乳油4,5~7.5kg/hm2兑成10倍母液,然后随水冲施;也可用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雾。出现死苗后,可用48%乐斯本乳油1500倍液,或90%敌百虫1200倍液,或50%锌硫磷乳油2000倍液,顺垄浇施,也可将喷雾器喷头拧去旋水片,直接对着根部喷施,一般7~10d喷1次,连喷2~3次即可杀灭害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