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晓峰
篮球运动后备人才是一个国家篮球竞技水平的基础。只有拥有一个雄厚的后备人才库才能在篮球运动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纵观世界篮球强国,他们之所以长盛不衰,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拥有雄厚的群众基础和合理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
美国学校体育高度发达,它没有专门的运动技术学校来承担培养篮球运动员的任务,大多数体育人才都集中在高等院校,美国的少年儿童篮球运动非常普及,众多的少年篮球爱好者构成了篮球人才金字塔基础,“美国小孩一般从6岁开始接触篮球运动,进入小学后接受全面的篮球教育”,主要由体育教师、学生家长、私人篮球俱乐部的教练来培养他们的兴趣和传授篮球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进入中学或夏令营,再进行更加正规的训练,使其篮球水平进一步得到提高,这是优秀篮球运动员培养的第一阶段;当进入高中时,身体、技术、意识逐渐成熟,通过大量的校内、校际间比赛,这些篮球运动员技战术水平得到迅速提高,为高校篮球队提供充足的人才储备:据NBA官方网站球员资料统计,超过80%的NBA球员来自美国大学生篮球联赛,美国大学甲级篮球队有320多支,加上乙级队、丙级队等共1500多支,如此壮大的后备人才队伍成为美国NBA职业联赛强大的支柱。
欧洲各国篮球运动也相当普及,欧洲篮球联赛的水平与影响力在逐渐提高,各国在青少年篮球训练上大同小异,基本上是依托各种俱乐部和训练中心进行的,辅以政府制定的鼓励青少年参加体育训练的某些政策,例如1994年英国政府制定了专门以青少年为对象的“全国初级体育计划”。在意大利青少年篮球业余训练也都是在俱乐部进行的。在欧洲,这些以培养体育后备人才为主的公益性俱乐部,一般都享有免税等多项优惠政策,一般都有经验丰富的专职教练来任教,保证训练的质量。小运动员文化学习都是在各自学校进行,一般在下午4点后才到附近的俱乐部进行训练。这样既保证了青少年篮球运动员不间断文化学习,又能使他们从小就打下坚实的篮球基础。
世界篮球运动发达国家的篮球人才培养基本模式主要是以学校为依托,专项培养方面以学校课余训练和俱乐部为培养模版,较好的解决了体教之间的矛盾。
近几年,随着世界篮球水平的飞速发展以及我国国内篮球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化,我国篮球运动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无论是代表我国篮球运动最高水平的CBA联赛,还是刚刚起步的CUBA,都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后备人才的严重匮乏。调查显示,“NBA现役职业球员486人,优秀球员储备18000人,优秀球员的未来储备,即参加基础训练的青少年37.5万人;CBA现役职业球员280人,优秀球员储备900人,优秀球员的未来储备6200人。造成这一巨大差距的根本原因在于,传统的篮球人才训练渠道在日益萎缩,而学校篮球所蕴藏的巨大能量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美国的职业篮球之所以如此繁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良好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即小学、中学、大学、NBA这一完整的学历教育和运动训练相结合的培养体系。职业联赛的精彩程度取决于队员水平的高低,而优秀队员的选拔则要依赖于庞大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目前国家篮球管理中心的一个硬性指标是“每支甲A俱乐部必须有自己的二线队伍”,这也是无奈之举,深层原因是目前我国作为篮球后备人才金字塔基础的中学篮球运动开展并没有跟上职业联赛发展的需要,体校数量与质量也在不断萎缩,大力挖掘中学篮球运动的潜力成为当务之急。“国家篮管中心的目标是到2016年,基本形成小学——中学——大学的篮球人才培养体系,CUBA成为向职业队输送人才的主渠道”。
以往的研究表明,在学校大力开展课余体育训练是必然的趋势,奋斗目标应当定位为:在提高学生全面文化素质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化训练,通过课余训练培养一大批全面发展、心理健康、有较好的体育运动潜力的学生运动员。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体制应由过去单一的国家培养转变为由国家(体育和教育两大系统)和社会共同培养的多渠道、多形式的培养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