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蝉 刘富荣
1、绿盲蝽
1.1为害特点:以若虫和成虫刺吸枣树的幼芽、嫩叶、花蕾及幼果,被害叶芽先呈现失绿斑点,随着叶片的伸展,小点逐渐变为不规则的孔洞,俗称“破叶疯”、“破天窗”,花蕾受害后,停止发育,枯死脱落,幼果受害后,出现黑色坏死斑或小疱,严重影响枣的产量。
1.2发生规律:在我县1年发生5代,以卵在杂草病残体及浅层土壤中越冬,翌年3月~4月份,平均气温10℃以上,相对湿度达70%左右时,越冬卵开始孵化,第一代发生盛期于5月上旬,为害枣芽,第二代发生盛期为6月中旬,为害枣花及幼果,第三,四、五代发生时期分别为7月中旬、8月中旬、9月中旬。
1.3防治措施冬季清园,刮树皮,减少越冬虫卵,或于3月中下旬(枣树发芽前)结合刮树皮,喷3-5度石硫合剂,杀死部分越冬卵。于5月初、6月中旬、7月中下旬在各代若虫盛发期及时喷施4.5%高效氯氰菊酯或10%吡比虫啉混合喷施。喷药时间最好在清晨或傍晚进行,做到树上树下喷全,喷细。
2、枣粘虫
2.1为害特点:幼虫吐丝卷叶为害,将叶片纵卷呈饺子形,或用丝把几片叶子连缀在一起,甚至幼虫还蛀食贴叶果,对产量影响极大。
2.2发生规律:此虫一年发生3代,以蛹在枝干粗皮缝等处越冬。成虫昼伏夜出,趋光性很强,羽化后1—2天产卵,卵多散产于光滑的小枝和枣股上。卵期10—25天,第一代幼虫发生盛期在5月上旬。幼虫先啃食枣芽、嫩叶,展叶后吐丝将数片叶粘在一起并潜于其中取食叶片,卵多产在叶面中脉两侧,卵期3—12天。第二代幼虫发生在6月中旬至7月下旬,为害叶片、花及幼果。第三代幼虫发生在7月下旬至10月中旬果实着色期,为害叶片和果实,9月上旬以后,幼虫陆续老熟,钻入树皮下、树洞内等处化蛹越冬。
2.3防治措施
2.3.19月上旬老熟幼虫子化蛹以前在枝干上束草把,诱集幼虫化蛹越冬。冬季或次年早春,结合刮皮将诱冲草把取下集中处理,效果较好。
2.3.2在枣嫩梢长到大约3cm时(即第一代幼虫孵化盛期),喷2.5%溴氰菊酯乳油4000倍液、20%杀灭菊酯3000倍液等均有良好效果,枣树现蕾前后喷第2次药。
2.3.3成虫具趋光性,可设置黑光灯诱杀成虫。
3、枣尺蠖
3.1为害特点:幼虫危害幼芽、叶片吃成大小不等的缺刻。严重时可将枣叶食光,造成枣树大幅减产或绝产。
3.2发生规律:枣尺蠖1年发生l代,以蛹在树下3至10cm深的土中越冬,距树杆1m范围内最多,3月中下旬开始羽化出土,4月上中旬为羽化盛期。卵多产在树冠枝杈、粗皮裂缝处,每头雌蛾产卵8000至1200粒。幼虫的孵化盛期为4月下旬至5月上旬,幼虫3龄以后食量大增,严重时将全树芽、叶、蕾会部食光,据观察在我县5月中下旬此虫危害最重,6月上旬为下树人士化蛹期盛期。
3.3防治措施
3.3.1枝干基部堆沙阻碍雌虫上树。
3.3.2主杆缠10cm塑料膜上涂粘虫剂,黄油10份,机油5份,杀灭菊酯1份混合。
4,枣芽象甲
4.1为害特点:幼虫主要危害枣树嫩芽和幼叶,能将成片枣树嫩芽吃光,使产量大幅度下降。
4.2发生规律:该虫一年发生l代,以幼虫在树冠下5-50cm深的土壤中越冬。翌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化蛹,4月中旬至5月上旬是成虫羽化盛期,亦是为害的高峰期。成虫羽化后,即取食幼芽。卵多块产于枣树嫩芽、叶面、枣股、翘皮下及枝痕裂缝内。幼虫孵化后坠落于地,潜入土中,取食植株地下部分。9月以后,人上层30cm处越冬,成虫具假死性、群集性。
4.3防治方法
4.3.1人工防治:在成虫羽化期,早晨趁露水未干时,杆击枣树,一般击树2-3次,利用该虫假死性,人工捕杀或毒杀落地成虫。
4.3.2物理防治:主杆缠10cm塑料膜上涂粘虫剂,黄油10份,机油5份,杀灭菊酯1份混合,阻止或毒杀上树成虫。
4.3.3化学防治:在成虫发生盛期(4月中下旬),采用5%锌硫磷1000倍于树冠喷药,仿效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