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贵 傅兰英 许锦绣
1、学生“亚健康”状态
1.1 学习环境亚健康。学生学习任务繁重、学习求胜心切、精神压力过大、注意力难以集中、神经衰弱、抑郁、烦躁,焦虑、失眠等是导致亚健康状态的最重要的因素,大部分学生感到学习负担较重,长期睡眠不足,大脑过度疲劳,整日忧心忡忡,焦虑不安,如考试成绩不理想,则精神压力更重。
1.2 生活方式亚健康。现代人饮食往往热量过高,营养素不全,加之食品中人工添加剂过多,营养成分偏缺,造成很多人机体的代谢功能紊乱。作息时间不规律,缺乏体育锻炼等是影响健康的主要原因;引食不节和嗜好烟酒等,已成为许多学生的通病。
1.3 人际关系亚健康。由于年龄、阅历及个性因素的差别,同学之间常为一些小事发生冲突,人际关系不够和谐。心理素质差者感到压抑、烦躁、焦虑不安;有些学生不能把握自己,采用自私、冷漠的态度对待他人和集体,导致同学和周围人的人际关系紧张。
1.4 社会因素亚健康。社会的激烈竞争,生活频率的加快以及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引起多虑、失眠、多梦、头痛,所有这一切均是导致学生亚健康状态产生的主要原因。
1.5 家庭环境亚健康。家庭经济负担过重,父母离异或家庭出现突发事故,学生精神受到严重刺激,产生心理问题。
1.6 个人因素亚健康。人体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固有的生命运动规律——即“生物钟”,维持着生命运动过程气血运行和新陈代谢的规律。调查发现,很多学生热衷于“上网”、经常不顾正常的学习和休息,影响学业完成和身体健康。也有不少同学学习“开夜车”,违背了正常作息时间和个人的生物规律。
2、造成“亚健康”的因素
导致学生亚健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学校、家庭等诸多因素,也有个人的生理和心理因素。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学习压力大,引起睡眠不足,影响人体的神经调节和内分泌调节,进而影响机体各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
不良卫生习惯,一些学生不吃早餐和不按时吃早餐,有些同学利用课余时间随便吃一点,从而影响上午的学习,造成营养摄取不足,久而久之,养成饮食无规律,对身体的伤害较大。
作者从2007年调查的一组数据得知:许多学生由于课程多,学习任务繁重,每天参加体育活动时间少,并显示,每天女生参加活动只有37.6%的人在15min以下,男生只有68.3%的人在30min以下,男女生达到1h或超过1h的人数很少,而且没有组织课外体育活动,自觉锻炼的意识不强,所以,平时自觉锻炼就很少。每天参加lh体育活动得不到保证,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3、教育与对策
3.1 增设健康教育的专业指导教师,通过各种渠道加大宣传力度,使更多的学生了解“亚健康”状态的各种表现形式,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和心理放松的方法,以加强自我监护,预防或及早发现亚健康状态,并将之消灭于萌芽之中。在“健康第一”的思想指导下,构建与落实新型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丰富健康教育的形式与内容,不断增强学生的健康与保健意识,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建立新的健康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健康教育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使之保持愉快乐观的心态。
3.2 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合理的饮食结构,生活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健康。学生应该克制和杜绝吸烟、酗酒、起居无规律、逆时而作、乱用药品、内劳外伤、偏食等不良行为,提倡主动养生、科学预防,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平衡膳食、合理营养,既要吃鸡鱼肉蛋,也要吃粗粮、杂粮、蔬菜水果,还要注意饮食方法,勿暴饮暴食,大饥大饱,一定要定时定量。生命在于运动,生命也在于静养。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的“四大基石”,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戒酒、心理平衡。学生应该遵循这种生活方式,让自己的身体远离亚健康。
3.3 体育锻炼是走出“亚健康”最有效的途径。体育运动能推动自我意识的发展,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运动大多是集体性、竞争性的活动,自己能力的高低、修养的好坏、魅力的大小,都会明显的表现出来,使自己对自我有一个比较正确的认识,还有助于自我教育。同时在比较正确地认识自我的基础上,便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修正自己的认识和行为,培养和提高社会所需要的心理品质和各种能力,使自己成为更符合社会需要,更能适应社会的人。经常进行体育健身活动,可以保持机体的机能状态或减缓机能状态的衰退,减少疾病的发生,改善生理功能,加强人体生物属性与社会属性、健康与亚健康之间的高度协调,调节心理,保持愉快乐观的生活态度,促进良好人际关系,提高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