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锋
在体育运动中运动员的情绪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它的产生与人的内外环境、生理、心理等功能是密切相关的。造成运动员情绪波动是由不同的原因而引起的,教练员应根据运动员的异常情绪找其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培养运动员的自控能力。
一、引导运动员客观的自我评价
培养运动员情绪自控能力,教练员要引导运动员客观地自我评价,正确地自我认识,让运动员在日常生活、训练和比赛中,经常进行自我思索和正确地自我剖析、自我调整。否则,运动员不能很好地认识自己,在自我认识和评价中,运动员如只看到自己的不足,会产生自卑、缺乏自信和积极性,相反只看到自己的长处,会盲目乐观、自以为是,一旦出现错误,就不能调动主客观方面的积极因素,会产生苦闷情绪,造成消极后果。因此,教练员在平时训练中应要求运动员经常进行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进行阶段性地自我评价,在运动员的自我评价中,教练员要抓住时机帮助运动员建立正确的自我形象和自我概念,避免自我意识的冲突,从多角度看待问题,引导运动员对自己的长处、短处进行正确全面地认识,帮助运动员提高自信心,正确认识自己,产生积极的自我体验。
二、诱导运动员合理的归因评价
归因理论就是关于人们如何对自己和别人行为因果关系(原因)做出解释和推断的理论(菲斯克,泰勒,1994)。不同归因评价会引导运动员不同情绪体验,因此,教练员在训练和比赛中,及时引导运动员正确合理的归因,来调节和控制运动员的情绪波动,确保训练和比赛的顺利进行。
1、在平时训练中,由于技术动作复杂难度大,动作容易失误受伤,造成运动员的恐惧心理,产生训练积极性下降,丧失信心,情绪低落等现象,那么运动员会将其归因于自己能力差或身体素质差的内在因素,可能会放弃自己的努力。在平常训练中教练员要随时注意观察运动员的情绪变化,发现运动员情绪有异常,就要帮助运动员找出其原因,及时引导运动员正确合理归因,告诉运动员能力上没有偏差,困难只是暂时,减轻运动员由于一时困难造成的情绪波动,做好思想工作,慢慢转变运动员的消极情绪,否则,训练的难度就会更大。
2、比赛成绩优劣也会给运动员的归因评价造成影响,不同的归因会导致不同的结果,自信心水平高的运动员会把比赛成功或失败归于内部可控性的因素。相反,自信心低的运动员倾向归因于外部原因。教练在平时训练中应加强引导运动员把归因评价归于可控制因素上,合理进行心理训练,教育运动员要勇于面对暂时的困难,无论失败或成功都是暂时的,只要面对现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认真训练,就能够不断提高自己,实现自己的愿望。
三、消除紧张情绪的心理训练
1、由于参加比赛少而产生情绪紧张,教练员可采用平时技术训练中增加比赛因素,进行情绪调节的心理训练,多进行一些练习性的比赛,使运动员接受近似比赛场合的情绪锻炼,让运动员在模拟比赛中尝试调节自己情绪,获得情绪的适应性和实战经验,提高运动员在比赛中控制情绪紧张的能力。
2、由于运动员水平相近,比赛竞争激烈而出现的紧张情绪,教练员可采用转移运动员紧张情绪的心理训练手段,针对运动员紧张的特点和原因,运用适当的语言和动作暗示等具体灵活的手段,将运动员的注意力转移到动作技术上,让运动员在思想上暂时离开紧张的比赛场地,逐渐稳定运动员的情绪,保证运动员正常发挥水平。这种措施的采用必须建立在平时训练基础上,建立在教练员和运动员之间的默契的心理关系上,否则暗示不会起作用。因此要求教练员在平时训练中,注重动作的心理训练措施,要与运动员达成心理默契,这样才能在比赛中取得预期的效果。
3、由于运动员的消极情绪而对比赛产生紧张感,这也是临场情绪过敏性紧张造成的。教练员可根据这种情况,采用情绪对比的心理训练手段来解决运动员情绪紧张的问题。这种训练首先要求诱发运动员的消极情绪,待紧张产生后,再回忆比赛胜利的愉快场面,放松动作和改变自己头脑中的形象,以便产生积极的情绪去代替消极的情绪,同时还要暗示运动员自己的意志去克服,通过反复练习,才能克服消极的紧张情绪,使情绪对比的心理训练收到良好的效果。
总之,运动员情绪紧张状态,许多是由于缺乏心理训练产生的,为此,加强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是每位教练员不可忽视的问题,教练员要在平时训练中,注意引导运动员客观的自我认识,诱导运动员合理的自我归因,针对不同对象和造成情绪紧张的不同原因进行心理训练,使运动员产生积极认识的情绪体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