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营军
一、 速度性练习强度的控制
依用进退的原理,速度性练习主要运用磷酸原系统供能,那么训练就当然是通过速度性练习来提高其供能系统的供能能力,要提高其供能能力,就要充分动用其供能系统。因此,在进行此练习时对运动强度的控制,主要以充分动用此供能系统为原则,即:①要尽全力运动。②每次练习的持续时间一般要控制在大于5″,小于10″左右,因为小于5″不能充分动用CP,而大于10″以后,即使是全力运动,由于肌肉中CP的含量已被运用完了,若再运动就只能由糖酵解系统供能来弥补,一旦动用糖酵解系统供能,那么运动强度势必降低。③练习之间的间歇要控制在能保证CP的充分恢复(2'~3')。每次练习后,CP若不能得以充分的恢复,那么下一次练习时,就不能保证预定的高运动强度。④速度性练习的数量要控制住不能多,多了,由于运动性疲劳的逐渐产生也会导致不能维持原预定的高强度。⑤为了保证高强度,这类练习主要采用重复训练法。而且这类练习一般应放在训练课的前一部分,以保证运动员有充沛的精力和体力。
二、速耐性练习运动强度控制
速耐性练习主要动用糖酵解供能系统,如果糖酵解供能系统的供能能力提高了,当然速耐性运动能力必然会相应提高。糖酵解代谢能力有两种,即通常所说的最大乳酸能力与耐乳酸能力,此两种能力虽同属糖酵解供能系统,它们有共性,但也各有特性。
1.最大乳酸能力的练习强度控制
最大乳酸能力,即体内糖酵解供能系统最大的供能能力,由于糖酵解的产物是乳酸,所以主要是从乳酸值来判断的。现认为最大乳酸能力的最大乳酸值一般要高于20-25毫克分子/1升血液。此类练习的运动强度:①要控制在次最大强度,若再高,就要动用磷酸原系统,若低了就部分动用需氧氧化供能系统,甚至主要动用需氧氧化供能系统。②每次练习的持续时间一定要控制在30″—60″,一般说,少儿与身体素质较好者约控制在30″左右,若是青成年且身体素质较差者约控制在60″左右,因为糖酵解供能约在30″—60″达最大供能水平。③要想充分动用最大糖酵解能力,那么在两个练习之间的间歇要控制在血乳酸不能有较多的消除,而且最终要使血乳酸值堆积约在25毫升分子/升血液以上。④练习的数量相对要比速度性练习多,多到只要能基本上保持练习的次最大运动强度。⑤这类练习的方法通常采用间歇的训练法,对较低水平者多采用等间歇法,对高水平运动员可采用递减间歇法。
2.对耐乳酸能力练习的控制
耐乳酸能力是机体在一定的乳酸浓度下,持续运动长短的能力,或反复保持较高水平的乳酸浓度时的运动的能力,对竞赛运动而言,主要是具有持续保持一定水平的糖酵解能力,但在训练中有时也需要反复保持糖酵解的能力,持续保持与反复保持两者有共性,也有各自的特性。前者只涉及到糖酵解的供能能力,而后者还涉及到恢复能力,恢复能力则涉及到需氧氧化供能系统的能力。需氧氧化供能能力好者,在慢速运动时,能依靠较好的需氧氧化供能和良好的心肺功能,将运动中的代谢产物较早的清除,这样就能反复保持和保持较高水平的糖酵解能力。因此,径赛运动员所需的耐乳酸能力不仅需要良好的糖酵解供能的持久能力,而且还需要良好的需氧氧化供能能力。①在竞赛中持续1分钟左右快跑的场合是时有发生的,依径赛的发展趋势,虽然是耐乳酸能力,但仍是较高水平的糖酵解能力,故练习的运动强度仍需接近次最大强度,另一种是保持一定水平的血乳酸浓度下反复跑的能力。②每次练习的时间控制的原则是在血乳酸浓度基本不变的条件下尽可能长时间。③练习之间的间歇,在不影响下一次练习强度的条件下尽可能短。④练习的数量只要运动员能承受就尽可能的多。但要能自然恢复,这一方面是耐乳酸能力所需要的。
另一方面是竞赛特点所需要的。从实战的需要出发,随着田径竞技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样,田径运动训练的运动量势必也要相应加大,一场重大的田径竞赛绝不是一两场比赛就能决定最后的胜负,特别是现在兼项的运动员很多,它往往要经过数天的激烈的竞争,这就对训练的运动量的掌握带来一定的难度,如果在平时的训练中,没有相当或超过竞赛期的连续的激烈的大运动量训练,那么就很难想像会在实际的大赛中能较好地发挥出个人的最佳竞技水平。从理论上说,田径运动的训练量一方面要尽量连续几次的大,另一方面又要求控制在运动员能自然地恢复,说得通俗点就是运动量既要大,而又要防止把运动员练“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