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陇南林区粉蝶科昆虫调查

2008-04-29 00:44:03刘月英罗进仓魏玉红
植物保护 2008年6期

刘月英 罗进仓 魏玉红 张 升

摘要通过调查明确了甘肃省陇南林区粉蝶科昆虫的种类及分布,并对其优势种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记述。

关键词陇南林区;粉蝶科昆虫;种类调查

中图分类号Q 969.438.3

甘肃省陇南林区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北线大致以西秦岭沿西汉水至宕昌和舟曲以南地区,包括整个陇南地区及天水市南部,是甘肃唯一的长江流域地区。地势西北高(4000m以上),东南低(最低550m),山高谷深、河流湍急,气候温暖多雨,年平均气温12~15℃,降雨量500~800mm,植被繁茂,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不仅是甘肃省林业资源的重要产地,而且其中多处地点已被列为甘肃省乃至全国著名的自然保护区与旅游胜地。植被多样,主要建群树种有山白杨、红桦、牛皮桦、麻栎、华山松、油松、栓皮栎、白栎、岩栎、板栗、臭樟、山楠、五裂槭、五角枫、少脉椴、藏刺榛、漆树、铁杉、华北落叶松、麦吊杉、太白冷杉、黄果冷杉、冷杉、胡桃楸、米心水青冈、崖柳等;灌木主要有胡颓子、青夹叶、虎榛、黄荆条、细叶小檗、马桑、山梅花、缺苞箭竹、陕甘花楸、臭枇杷、杜鹃、忍冬、金腊梅、野蔷薇等;草本植物主要有早熟禾、紫菀、淫羊藿、鹅观草、分枝大油芒、川赤芍、羊胡子草、蕨类、马先蒿、苔草、高山龙胆、圆穗蓼、蒲公英、高原毛莨、垂花萎陵菜等;主要经济作物有花椒、核桃、油桐、杜仲、乌桕、苹果、梨等。如何保护好陇南林区的植被资源,是维护好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以往对林木害虫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鳞翅目蛾类害虫的调查研究上,这方面的文献报道比较多,而对蝶类的调查相对较少,尤其系统的报道更是很少见。2002—2007年对甘肃陇南林区的蝶类昆虫进行了持续调查,发现粉蝶科昆虫在陇南林区不仅分布种类较多,寄主植物广泛,而且数量较大,其中个别种对当地的林木资源已造成了一定的危害。现将甘肃陇南林区粉蝶科昆虫的资源状况及个别优势种的发生危害情况整理报道如下,为森林病虫害的治理提供依据。

1材料和方法

于每年春季至秋季,进行不定期的调查,采集粉蝶科昆虫成虫和幼虫标本,记载采集时间、地点、寄主植物等。对采集的标本进行鉴定和数量统计,同时搜集历年有关甘肃昆虫资源调查方面的文献资料,进行分析整理。

2结果与分析

2.1甘肃陇南林区粉蝶科昆虫的种类及区系结构

本次调查在陇南林区共采集粉蝶科昆虫标本416号,整理鉴定出粉蝶科昆虫34种(表1),发现甘肃省内新记录2种(种名前注*者)。

甘肃陇南林区属于世界动物地理区划的东洋区。对陇南林区34种粉蝶科昆虫的区系结构分析表明:属于古北区的种类有16种,占47.06%;属于东洋区的种类有4种,占11.76%;属于东洋、古北区兼有的种类有10种,占29.41%,东洋、澳洲区分布种1种,多区分布种3种。这说明陇南林区的粉蝶是以古北种为基础,并占优势的种群结构,同甘肃省粉蝶科昆虫的区系结构基本上一致。

2.2陇南林区粉蝶科优势种的生物学特性观察

绢粉蝶[Aporia crataegi(Linnaeus)](山楂粉蝶)在陇南林区不仅分布普遍,而且数量庞大,发生盛期,少则几十头,多则数百,上千头聚集在一起,成堆扎片,甚或漫空飞舞,充满沟谷,在局部地区尤为显著,给当地林木造成了显著危害,是当地粉蝶科昆虫中的优势种。绢粉蝶的食性杂,在陇南林区主要为害山杨、桦树、春榆、山柳、山花椒、胡颓子、毛榛子及榆叶梅、苹果、梨、杏等蔷薇科植物。

绢粉蝶在陇南林区1年发生1代,以2~3龄幼虫群集在树冠的虫巢中越冬。翌年4月上旬,幼虫出巢活动,暴烈取食,为害寄主植物的叶、芽、花器及幼果。越冬幼虫开始活动至化蛹约40d。5月中旬化蛹,5月下旬至6月初,达到羽化盛期,羽化后交尾产卵,卵经10~16d孵化,7月中下旬幼虫发育至2~3龄时吐丝将叶片连缀成巢,群集其中越冬。

绢粉蝶成虫多在白天羽化,在阳光照耀、无风的条件下以规模不等的群集飞舞于多种植物间,采食植物的花蜜。成虫有吸水习性,常聚集在小水洼、小水沟、水塘及有积水的湿土上吸吮水分。成虫羽化当日即可交配,交尾时间可持续2~3h,交配后2~3d即可产卵。以日中产卵最盛,卵多成堆产于叶背,每堆有卵30~50粒,排列整齐,每雌一生可产卵200~500粒。雌虫寿命6~8d,雄蝶寿命3~5d。卵经10~16d孵化。同一卵块孵化时间整齐,数小时内即可孵化完毕。初孵幼虫群集啃食叶片,将叶片吃成网络状。当幼虫发育至2~3龄时,即开始吐丝将叶片连缀成巢,群集其中越冬。一巢通常有数十头至数百头幼虫。来年早春当气温超过10~12℃时开始活动。当气温下降,阴雨天及夜间幼虫又躲入巢中。幼虫发育至5龄时则离巢分散生活,夜间或阴雨天也不回巢。此时食量剧增。4~5龄幼虫不活泼,无吐丝下垂习性,但有假死习性,如用力振动枝条,即会掉落在地上,卷缩成一团。幼虫多在白天取食,以16:00~20:00取食最多。老熟后即寻找适宜场所准备化蛹。一般在危害树上,或附近灌木、杂草或农作物秸秆上化蛹。化蛹前吐丝作垫,以臀足固定其上,并在腹部第一节横束一丝于枝上,然后蜕皮化蛹。蛹期14~18d。

绢粉蝶的天敌,幼虫期主要有菜粉蝶绒茧蜂和白绒茧蜂,前者寄生率可高达70%以上,其他天敌有少数食虫蜘蛛、胡蜂、鸟类;蛹期主要有舞毒蛾黑瘤姬蜂、广大腿小蜂、蝶蛹金小蜂及寄生蝇等。

3讨论

通过本次调查及鉴定,明确了甘肃陇南林区粉蝶科昆虫的种类及分布,共整理鉴定出粉蝶科昆虫11属34种。调查结果表明,粉蝶科昆虫在陇南林区从种类数量上仅次于蛱蝶科和眼蝶科,其中不仅绢粉蝶发生量较大,较为普遍,其他如小檗绢粉蝶、暗色绢粉蝶、橙黄豆粉蝶等也较为常见与普遍,但并未造成太大的危害。早春越冬幼虫开始活动时或夏季新幼虫孵化后,是进行喷药防治的最佳时机,也可利用老龄幼虫的假死习性,人工击落捕杀,总之在加强害虫生物、物理、化学防治的同时,合理科学的林业技术措施是提高林木综合抗虫力的基本方法,通过加强对林木的抚育管理,冬季剪除烧毁越冬虫巢,合理修枝,清除病残枯落物等是防治绢粉蝶大量发生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