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祎 王 彬 范永红 刘义华 林合清 周光凡
摘要为了给茎瘤芥霜霉病研究提供抗性评价依据,人工模拟研究了茎瘤芥叶面损伤对其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茎瘤芥从上至下的4片完全展开的叶在瘤茎鲜重的增加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特别是这4片叶的总叶面积受损超过1/2后,其受损程度与植株收获物瘤茎的产量成比例变化,受损越重,瘤茎越轻,同时对余下的主要经济性状影响较小。以此为据,结合前人研究经验提出了茎瘤芥霜霉病的分级标准与抗性型划分标准。
关键词霜霉病;抗性;评价标准构建;茎瘤芥
中图分类号S 436.344
茎瘤芥是重庆涪陵重要的鲜食加工蔬菜,是驰名中外的涪陵榨菜的主要原料作物。近年来,由于生态环境及品种结构的变化,使十字花科蔬菜霜霉病在其上逐渐猖獗流行,越来越引起菜农关注。经验表明:对一种病害的防治,首选的措施是选择抗病品种。这就要求在茎瘤芥品种选育中重视材料及目标组合的抗霜霉病选择。一直以来,人们对茎瘤芥霜霉病的研究多停留在发生流行及综合防治上,在抗性评价上主要借鉴其他十字花科蔬菜的抗性评价标准。但因茎瘤芥收获物与其他十字花科蔬菜收获物的差异(茎瘤芥以收获青菜头为主,其他十字花科蔬菜则以收获叶为主),同样的霜霉病发生危害程度,其主要经济性状受损程度却有差异(另文报道),所以构建相对独立的茎瘤芥霜霉病抗性评价标准,为其抗病新品种的选育提供技术支撑,意义重大。本文中作者借助常规病害研究方法,力求在这方面做一些探讨。
1材料与方法
1.1茎瘤芥霜霉病危害程度的人工模拟
以生产上大面积使用的永安小叶为试材,于瘤茎膨大始期,选择生长整齐的茎瘤芥菜田,人工模拟病害损失情况。试验设计为:从下至上分别剪去植株1、2、3片叶到全部完全展开叶(第5片)叶面积的1/3、1/2、3/4、1;在剪去全部展开叶状态下,将未完全展开叶剪去1/2或者仅留心叶,以不剪叶为对照。为减少田间误差,设2个不剪叶对照。套上吊签作记号,现蕾收获并考种调查其主要经济性状。管理同常规。
1.2产量损失测定
收获时选茎瘤芥霜霉病发病较重田块,随机连片砍收2000株,根据植株发病状况及瘤茎大小归类分级,然后从各级中随机抽取100株,测定其瘤茎鲜重,计算产量损失率。
1.3茎瘤芥霜霉病病害级别、抗病性类型的划分
根据茎瘤芥植株发病症状及不同发病程度,将不同植株茎瘤芥霜霉病的病害程度分级,确定病害分级标准。并根据已知抗性水平的供试品种霜霉病病情指数拟定茎瘤芥品种对霜霉病的抗性反应型的划分标准。
1.4茎瘤芥品种材料的抗性鉴定
在自然条件下对生产及育种上常用的永安小叶、蔺市草腰子、涪丰14、泡叶、浙桐一号、余波、余姚缩头榨菜、涪杂一号、920118、960154-5A、960118-3A进行抗病性鉴定,验证评价结果与田间的自然表现。其中永安小叶、920118经多年生产种植已明确抗病反应型,分别为感病、抗病品种。
2结果与分析
2.1人工叶面损伤对茎瘤芥主要性状的影响
试验结果见表1。
从表中结果可以看出:在茎瘤芥生长的瘤茎膨大始期,叶面损伤对茎瘤芥瘤茎鲜重影响随着受损叶面积的增大而加重。总的来看:植株从下至上完全展开叶受损面积不到全部叶面积的1/2,或从上至下超过4片完全展开叶以外的展开叶全部受损,对茎瘤芥瘤茎鲜重的影响不大,单个瘤茎鲜重变异范围与对照单个瘤茎鲜重的变化范围相当。植株从下至上的完全展开叶受损面积超过完全展开叶面积1/2,或从上至下不超过4片完全展开叶叶面积受损,随着处理程度的加重,单个茎瘤芥瘤茎鲜重比对照的单个瘤茎鲜重逐渐降低,但就整个植株而言,其他的主要经济性状变化与对照相比没有太大的差异。而完全展开叶全部受损,不完全展开的叶也受到损伤时,整个植株基本没有产量,而且其他经济性状也受到影响。此结果表明:对茎瘤芥而言,从上至下的4片完全展开叶对其瘤茎鲜重增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特别是这4片叶的总叶面积受损超过1/2后,其受损程度与植株收获物瘤茎的产量成比例变化,受损越重,瘤茎越轻。
2.2茎瘤芥霜霉病的分级
通过2004—2006年田间调查,根据病害发生部位、程度,结合苗子是否可用及成株期瘤茎产量受损情况,将茎瘤芥霜霉病的病害发生分为0、1、3、5、7共5个等级(表2);成株期各级测产结果见表3。表明:该分级标准既能有效区分茎瘤芥植株的病害发生情况,在使用中操作性也较强。
2.3茎瘤芥品种对霜霉病抗性水平的划分
根据茎瘤芥品种霜霉病的病情指数高低,结合成株期该病害发生对茎瘤芥瘤茎产量的影响,将茎瘤芥抗霜霉病的水平划分为高抗、抗病、中抗,感病、高感病5种类型,对应的每一种抗性型的病情指数范围见表4。通过试验表明,该标准可准确反映茎瘤芥品种对霜霉病的抗性,有利于鉴定评价茎瘤芥品种对霜霉病的抗性型。
2.4茎瘤芥霜霉病抗性评价标准的应用
2006—2007年,在正常播种期下,采用田间自然抗性鉴定的方法,对目前本所生产及育种上常用的11个茎瘤芥品种及材料用新旧标准进行了评价E4-53,新标准评价结果中,抗病品种920118和感病品种永安小叶两年平均病情指数分别为28.26、46.89,960118-3A两年平均病指为42.30,属耐病材料,其他的组合及材料基本属感病(表5),此评价结论与参试品种和材料历年的田间自然抗病表现情况基本一致;借鉴大白菜抗性评价标准的评价结果中,所有参试材料对霜霉病均表现为感病或高感,这与历年田间品种与材料的自然表现不一致。此结果表明新建的茎瘤芥鉴定评价标准评价的结果更符合生产实际,能客观地反映茎瘤芥品种抗霜霉病性,评价结果更科学。
3结果与讨论
准确的茎瘤芥霜霉病抗性评价标准是茎瘤芥霜霉病病害研究及抗性育种的基本环节,是研究成败的关键。在茎瘤芥霜霉病的抗性评价标准研究中,相近报道最多也最为深入的是大白菜与甘蓝霜霉病。茎瘤芥由于研究寄主的局限性,鲜见有相关报道。笔者以前的研究中常常因为没有合适的评价标准而不得不借用大白菜的抗性评价标准来进行茎瘤芥霜霉病的抗性评价研究,但在应用中发现:大白菜与茎瘤芥的收获物虽同为营养体,但前者为叶片,其产量与品质受叶片发生霜霉病的影响较大,而后者收获物虽也是营养体,但却是瘤茎,其产量受霜霉病发生程度的影响是通过该病危害植株叶片,进而影响养分的积累与传输而受影响的,这种危害上的差异性,导致了借用大白菜抗霜霉评价标准来评价茎瘤芥抗霜霉病的抗性型的不科学性。文中作者以已知霜霉病主要危害茎瘤芥叶片为基础,人工模拟该病危害的营养器官受损给茎瘤芥植株主要经济性状带来的影响,结合大白菜霜霉病评价标准,组建了茎瘤芥霜霉病的抗性评价标准,经在相关研究中应用验证,与多年田间自然表现相吻合,证实这个抗性评价标准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在茎瘤芥霜霉病抗性型的划分中,相对于其他病害抗性型的划分而言,几个抗性型的病指起点值较高,如高抗的病指范围最高达到了15.00,抗病的病指高达30.00,中抗的病指达45.00。得出此结论一是在多年调查研究中,茎瘤芥霜霉病的发病率基本皆为100%,但1级以下的发病程度对茎瘤芥瘤茎产量的影响很小,特别是倒数第4叶以下的叶片发病,基本不影响瘤茎的产量;二是本套茎瘤芥霜霉病抗性评价标准在构建中,主要考虑了病害发生对茎瘤芥主要经济性状特别是对瘤茎产量的影响,使与瘤茎产量损失对应的反映病害程度的病情指数偏大。如此划分的科学性如何,有待在应用中继续研究。
由于茎瘤芥霜霉病是一个典型的气候型病害,其发生危害主要受田间小气候所影响,而这些因素在不同年份、不同试验区域间存在差异,这导致同一品种在不同年份,不同地区表现出不同的茎瘤芥霜霉病病情指数差异。对于这种情况下的茎瘤芥霜霉病抗性型的划分,前人的经验是通过多年的抗性试验实践,确定出抗性稳定的抗、感病对照品种,然后根据这两种品种霜霉病病指的变化,对参试品种的病指进行校正,用校正后的病情指数进行抗性评价,加强抗性评价结果的纵横向的可比性。此方法在茎瘤芥霜霉病的抗病型划分上是否可行,还有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