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行为变革重在实践

2008-04-24 18:26林存华
人民教育 2008年1期
关键词:二次开发丛书变革

林存华

教育学是一门应用性的学问,其意义很大程度上要通过应用来体现,没有了实践应用,理论也就削弱了其价值。当前教育教学改革所面临的一系列疑难困境与问题需要教师的参与,而教师参与教学研究及教改,一方面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另一方面重在实践。

由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郑金洲主编的《教师课堂行为变革丛书》,是一套直接面向中小学一线教师课堂教学的书。该套丛书共分5册,分别是《备课的变革》、《上课的变革》、《说课的变革》、《听课的变革》、《评课的变革》。丛书出版后,受到广大中小学教师的关注。

在素质教育推进的过程中,课程改革理论的提出至关重要,在任何创新中,理论的创新是起着先导性作用的。但在理论基本成形、理念基本普及以后,我们需要花更大的精力在理论与实践结合、理念转化为具体操作上。应该说,探讨理念转化机制、分析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路径、甄别理论理念在落实中的障碍并进而探寻相关对策,是今后一个时期研究的重点,同时也是教师关注的焦点。这套丛书,是从课堂的角度来研究这一问题的,是从教师非常熟悉的“五课功”入手的。

备课、上课、听课、说课、评课,是教师职业存在的主要方式,也可以说是教师行为变革的主要领域。没有这些行为的变革,也就很难谈得上教育教学改革的落实。这也是为什么这套丛书专门探讨如何改变教师行为的初衷。

备课,二次开发。所谓的“二次开发”就是教师将每次备课都看作是一次对课程进行开发的过程,是根据教学要求、学生特点、自身风格所进行的教学设计的过程。如果说编写教材是专家根据学科结构、学生总体特征、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所进行的一次开发的话,那么,备课就是在此基础上所进行的二次开发。要实现教学重心下移,要变传授、灌输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要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要给学生创设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所有这一切,都不是现成的教材或教参能够提供的,都需要教师根据具体教学场景进行设计和开发。

上课,动态生成。课堂动了,学生活了,互动、对话成为课堂教学的常态了,课堂上出现一系列变动不居的场景也就在情理之中了。以往的以不变应万变,课堂“千堂一面”、教师“千人一面”的现象被打破了,教师看完教材看教参,看完教参写教案,拿着教案进课堂,课堂忠实地反映教案的流程被消解了。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教师根据课堂教学中生成的各种资源,形成后续的新的教学行为。动态成为常态,生成成为过程,这些教学的新要求,是上课时教师需要加以灵活掌握的。

说课,反思探究。说课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课堂教学行为,它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扩展,是教师对自身教学进行的较为系统细致的梳理。在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每次的说课行为,都应成为一次教师反思自身行为、探究教学存在问题、明确教学努力方向、积聚教学实践智慧的良机。说课不再是照本宣科,不再仅限于教案撰写意图的简单说明,而是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新课程的主张,仔细分析课堂教学行为的得失,甄别教学设计与实际教学进程之间的差距,将说课看作是实施行动研究、开展校本教研的重要手段。

听课,全息透视。听课,也叫观课,或者说课堂观察,是教师常见的一种参与教学的行为。全息透视,就是全方位观察,多视角分析,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行为以及学生的学习行为都納入到观察的视野当中来,将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以及设计意图的实现程度等都作为观察的对象。既关注教师的教学理念,更关注这些理念转化为具体行为的方式;既运用定性观察的方法,也运用定量观察的方法;既观察学生整体学习情况,也观察学生不同个体的学习状态;借助于各种各样的方式、手段记录课堂行为,还原课堂真相。

评课,评判分析。以往提九条优点,再加一条缺点的评课方式,在今天需要变化。素质教育进课堂,新课程转变为新课堂,都有一系列的疑难问题需要破解,有诸多的新情况、新矛盾需要解决。评课作为教师群体对课堂教学进行评判分析的重要手段,可以通过评课者与讲课者的对话,激发教学智慧,积累教学经验,进一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发现教育教学需要探讨的新问题。评课需要确立新标准,需要建立新型的评课文化,需要更充分地发挥其引导、激励、促进等作用。

教师课堂教学的上述五个行为,是紧密相联的。没有备课中的“二次开发”,就难有上课的“动态生成”,开发的理念体现在课堂上,就是生成的理念;没有自身说课的“反思探究”,也就难有评价别人课堂时的“评判分析”,自身课堂的研究,反映在他人课堂上就是更具深度的分析;没有听课的“全息透视”,评课的“评判分析”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如此等等。

可以说,这套丛书是大学的专业研究者专门系统分析中小学教师的具体教学行为,并为他们提供行为指导。郑金洲教授亲自承担了《说课的变革》的写作,其他四本书的作者也多是理论工作者。他们在写作时,力图切实关注中小学教师和教研员的需要,做到三点:一是问题切入,从中小学教师在这些课堂行为上遇到的问题入手进行分析,不追求体系的严谨与完整,而是把问题作为探讨与分析的主要对象。二是案例导入,把作者自己在实践中收集的案例以及其他教师所惠予的案例作为说明问题的主要依据,借助于案例发现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路径与方法。三是评析深入,从作者所占有的理论出发,对实践现象和问题进行深刻剖析,挖掘教育事实背后的意义,阐明相关教育实践的理论基础,引导教师更深入地认识教育中的诸多问题。

相信《教师课堂行为变革丛书》能为广大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带来帮助。

(《教师课堂行为变革丛书》,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单位系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科研部)

猜你喜欢
二次开发丛书变革
卷首语
例谈对高中数学教材中习题的二次开发
浅谈CAD软件二次开发的方法及工具
古代丛书与《丛书集成》
例谈课本习题的“二次开发”
变革领导力的三个层面
“致敬变革者”颁奖盛典
《北京大学物理学丛书》书目
《北京大学物理学丛书》书目
《北京大学物理学丛书》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