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春”的旋律

2008-04-24 18:26王丹张静
人民教育 2008年11期
关键词:矿泉水童谣老师

王丹 张静

北京市宣武区师范学校附属第一小学(以下简称宣小),是一所百年老校,但她如同春日的北京一样,既古老,又年轻;既沉淀着深厚的历史,又洋溢着青春的活力和希望。

“绽放的是满眼的春色,翠绿如莹的校园,浸透了喜悦的明亮,柔柔地,敲打着对未来的渴望……”徜徉于偌大的宣小校园,看着孩子们脸上的欢笑、奔跑着享受他们的快乐童年,感受着宣小领导和老师们努力营造的充满爱与和谐的氛围,我们不禁想,宣小这所百年老校究竟积蓄着怎样的人文底蕴?实践着怎样的育人理念?带着这些疑问,我们敲开了校长杨英办公室的门……

让童谣唱响孩子们的快乐童年

“风来了,雨来了,和尚背着鼓来了。哪里藏?庙里藏,一藏藏个小儿郎。儿郎儿郎看着家,锅台后头有一个大西瓜……”

这样的歌谣总是让人想起小的时候,在夏夜的老槐树下听过的那些遥远而熟悉的故事。在那些故事里,有老北京的风情、风貌,有父辈童年的回忆和梦想。

在宣小举行的童谣吟诵会上,孩子们演唱着充满北京传统文化的童谣。这些童谣就像天籁自鸣,启迪着孩子幼小而纯真的心灵。它们清爽、明快,是诗歌,似音乐,能说、能唱、能游戏,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让童谣唱响孩子们的快乐童年,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这是宣小校长杨英创意、策划出的一个“教育金点子”。

杨英走上宣小校长岗位的那一年恰好是宣武区进入国家新课程实验的头一年。如何设立真正具有宣小特色的校本课程呢?几经研究,杨英决定以“童谣”这一传统文化为载体,全面构建学校的特色课程体系。

“童谣作为人类口头文化的珍品,积淀了祖国优秀民族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内容,孩子们在童谣声中能回顾历史、体验民俗、感受生活。同时,童谣可以创作,具有广泛的渗透性,有利于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杨英校长分析道。

于是,2002年宣小确定以《北京童谣》作为课改实验年级的校本课程,每周安排一课时,把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引进课堂,引入学生的生活。经过几年的建设、完善,如今遵循着“学、说、书、画、传、编、演、唱、荐、用”10字方针,童谣已渗透到宣小教育的各个领域,从一门校本课程逐步发展为独特的校园文化。

6年来,在全体师生的共同探索和实践中,教师的眼睛亮起来,思维活起来,手动起来,方法多起来,内容也有趣起来。新童谣作为教育的载体,给学生带来了自信与成功,给教师带来了探索与思考,给德育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亦给学校发展带来了新的生长点。童谣已经和宣小的名字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走进宣小的童谣课,可以看到学生学习、吟诵、感受童谣,既理解童谣本身的文字内容,又学习童谣写作的知识。有时学生将学过的童谣用歌唱的形式展示;有时学生在诵读的同时用体态语言或其他形式表演;有时学生将自己对童谣的认识和理解以线条和色彩绘出,用软笔、硬笔书法的形式表现———这些活动增强了学生的表现力,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尽管有的作品语言稚嫩,但它源于学生的生活,贴近孩子们的心灵。

伴随着童谣传唱活动的深入,字里行间蕴含的做人的道理,也逐渐滋润着孩子们的内心,为孩子们的道德修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学生充满情趣的朗朗诵读中,“爱国旗”、“爱国徽”、“我是中华娃”、“学习英语迎奥运”等童谣中的爱国教育、立志教育在学生心中播下了种子;“访友十忌歌”、“从小讲礼仪”、“用筷八忌”等童谣中好儿童的标准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行为和心灵;“春天的景物告诉我”、“环保卫生”、“别让龙头流眼泪”的环保思想在学生心中扎下了根……

一首首童謠就这样融入到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就连看似和童谣没有什么联系的体育课也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双脚并拢半蹲下,双手放在头两边,使劲一蹬翻过去,抱紧双腿往起站,站直身体手向上,好像小鸟飞上天。”老师们自编的这种浅显明了的童谣就用在孩子们学习前滚翻的体育课上。老师做一个动作示范,说一下重难点,孩子们就可以自己根据童谣来进行练习。

如今以宣小为传承基地的北京童谣进入了北京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8年1月又进入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北京日报》上撰文说:老北京童谣填补了“非遗”民间文学类的空白。

宣小先后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单位”、“北京市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新闻媒体对宣小以童谣为载体,探索德育新途径的情况进行了报道,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反响,也引起了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

在人类历史中,文化、文明是通过教育这种社会遗传方式延续下来的,因此可以说,教育是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工具,传统文化也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宣小以建设校本课程为契机,抓住童谣这一既具有民族文化传统,又融合了孩子们生活的形式,给了孩子们一个快乐学习、精神充实的童年。

教得生动有趣学得主动活泼

一瓶普通的矿泉水摆在你面前,能让你想起什么?又能让你告诉孩子们什么?通过这一瓶水能让孩子们学到什么呢?也许有的人会很不以为然:矿泉水多常见啊,有什么值得讲的呢?可就是这瓶普普通通的矿泉水,被宣小的董兆英老师“幻化”成了一节生动活泼的科学课,孩子们在这样的课堂上学到了许多课本中不曾有的生动和实用的知识。

细心的董老师平时发现矿泉水瓶上常有一个“QS”标志。敏锐的她觉得这是对孩子进行教育的一个很好的载体。在一次科学课中,矿泉水成了董老师课堂上的主题。

她精心地设计了几个教学环节:“春游了,为自己挑一瓶矿泉水吧”,“与身边的同学比一比,自己挑的水有什么不一样”;引导孩子们进行了一番仔细的观察后,董老师又让大家开始讨论,“为什么同样都是矿泉水,标志会不一样”……

最初学生选水时大多数是看都不看拿了就走。一堂课下来,再选时,孩子们会仔细地察看瓶身上的生产日期,水的外包装是否完好,是否具有合格的标志,等等。遇到讨论解决不了的问题,例如康师傅和统一两个品牌的矿泉水,一种有QS标志,一种没有,但它们都是合格的水,为什么呢?孩子们就在课堂现场给矿泉水生产厂家、质量监督总局、12315热线打电话,直到弄明白为止。

猜你喜欢
矿泉水童谣老师
快乐童谣
瓶盖“水龙头”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最珍贵的生日礼物
知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