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经国夫妻的赣南京剧缘

2008-04-19 06:24梁镇国
纵横 2008年3期
关键词:跑龙套武生救火

梁镇国

蒋经国正在江西赣南(赣州)当专员的时候,经常在工作之余,携夫人蒋方良去“群乐剧院”等地看京剧,蒋方良从此不仅爱上迷上了京剧,而且还上台唱了京剧,夫妻俩在京剧上留下了不少逸话。

赣南“洋苏三”

蒋经国到赣南任专员期间,夫妇俩人也经常买票看京剧,成了一对京剧迷。蒋方良为了能登台演唱京剧,曾先后向赣州群乐、虔州两舞台著名旦角苏惠菊、童秋芳学会了《苏三起解》一折,在一次联欢晚会上,由群乐剧院老板苏维坤的女儿苏惠菊把场子,儿子苏财宝操琴,女婿周文涛司鼓,名丑赵天鹏演崇公道。由于蒋方良扮相漂亮,嗓音高亢,获得来宾、戏迷们的阵阵掌声与叫好!后来大家评论:蒋方良唱京剧,可算得江西省赣州第一人。抗战胜利后,有一位美籍华人票友名叫华达,对京剧非常痴迷,在南昌市江西大舞台,演了《贵妃醉酒》。到场的观众说:“华达算外国人演京剧中演得不错的了,但和蒋方良一比,只能甘拜下风。”

演员消防队

有一次蒋经国和蒋方良在看一出“武戏”的时候,一致称赞京剧武生的滚打翻跌技巧高强,由此突发奇想,认为如果让武生们在唱戏之余,参加消防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于是蒋经国出面协商,当即获得班主与演员们的同意,组建了一支演员消防队,消防队员以年轻武生刘奎英、筱花楼、张燕亭等为主。蒋经国利用演员的身体技能,积极展开消防训练。一些日子以后,在群乐剧院和虔州第一台大门口两侧挂满了“火钩”、“铁水桶”、“沙包”等救火用具,观众入场时颇觉得新鲜。有天晚上正在演出,突然外面传来“着火了,救火啊”的叫声。台上的演员们马上停止了演出,在台前立起一块牌子,上书:“外面失火,演出暂停,演员去救火。”观众都不看戏,跟着演员们出门去看救火。火场浓烟滚滚,烈焰四起,武生们有的上房挑瓦,有的提水桶向火扑去,观众们看到演员救火有如生龙活虎,比看戏还要精彩,于是全都参加了救火,结果在演员与观众的配合下,大火瞬息即被扑灭。

看戏要买票

蒋经国夫妇除了到剧院看戏以外,也经常询问剧院的收支状况和演员的生活情况。剧院负责人抱怨说,常有一些看白戏的人混进剧院,却又难以制止,蒋经国记在心中。有一次他们夫妇看戏看到一半,蒋经国就悄悄跑到前台办公室,命令剧场服务人员立即查票,没有票的人则立即“请”到办公室。查票员去了不久,一位政府官员打扮的人被“请”了进来。蒋经国让他坐下,问他为什么看白戏。那人回答说:“因为找剧院的人有公务要办。”蒋经国说:“有公务应该来剧院办公室,为什么坐在院里看戏?剧院月月交税,税从观众买的票款中来,如果都来看白戏,税从何来?好吧,这样,今天你掏钱买50张票,算是帮助国家的税收事业!”那人想辩解,又怕蒋经国,最后只好认账,买了50张票。第二位被“请”进来的是位商人。蒋经国对他说:“你们靠生意和市场赚钱,演员们靠门票钱吃饭。我发现你看白戏不止一次了,给我个面子,补200张票好了,谢谢。”那商人一看是蒋经国,只得乖乖地掏钱。以后又“请”进来十几个,蒋经国按照他们收入的高低,一个个收取了“补票款”,把钱交给戏院。从那以后,看白戏的人就大大减少了。

为“龙套”祝婚

当时人们普遍把主要演员看成“角儿”,而对配角演员——“跑龙套的”则报以轻视的态度,“跑龙套的”也觉得自己是低人一等。蒋经国夫妇每次光顾戏院,不光为“角儿”鼓掌叫好,也为“跑龙套的”鼓掌叫好,在当时成了一件奇事。蒋经国认为:“跑龙套的”虽然榜上无名,但每台戏也是不可缺少,演出同样出汗,而且也都具有一套技巧身段,所以应该得到重视。虔州第一台有位跑龙套的万八禅准备娶媳妇,办了几桌酒席。正在热闹的时候,蒋经国突然出现,来到了酒席中说:“今天我特地为龙套演员来祝贺结婚。”说着随手拿出20块银元作为份子钱。当时在场的龙套演员们都非常感动。

责任编辑贾晓明

猜你喜欢
跑龙套武生救火
与其在别人的生活里跑龙套,不如精彩地做自己。
救火
电视机起火了
救火
思品课堂怎样不让学生“跑龙套”
闯红灯
雪孩子救火
刀马旦
刀马旦
刀马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