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训国 李凤耀 付红芳
[背景材料]
《科学界定人口发展功能区促进区域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已于2008年1月由国家人口计生委完成,国家人口发展功能区的战略规划也获得中央的认可。其目的是要引导人口有序流动。该报告是在完成总人口战略报告后,针对其中的新问题而提出的应对方针。根据研究,未来30年中国将迎来人口规模、劳动年龄人口、流动人口以及人口城市化等高峰。这项规划的大体框架,是将全国的国土分成五大区域,即不适宜、临界适宜、一般适宜、比较适宜、高度适宜地区,其中高度适宜地区,面积只有全国的10%,但要积聚全国30%的人口.是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在此基础上,还按照环境资源承载力,把全国划分为四大人口发展功能区域,即限制区、疏散区、稳定区和聚居区。
[考点链接]
历史学科:中国古代各时期人口迁移的原因、方向及影响;中国近现代人口迁移的原因及结果;人口迁移与民族融合;世界史上的奴隶贸易、圈地运动、美国西进运动的原因及影响;工业命以来的城市化进程及其影响。
地理学科:中国与世界人口的分布以及影响日分布的因素,中国与世界人口的增长及人口问题;人口迁移的原因、类型;人口迁移与环境的关系及对环境的影响;人口迁移与城镇化的关系。
政治学科:人口的发展受社会政治、经济的制约,同时对社会的发展起程进或延缓作用;人口辽移、城镇化与户籍制度的改革:不同时期人地矛盾与人口政策的关系。
[能力训练]
1.2008年2月7日是中国传统的节日——春节,越来越多的“游子”踏上回乡之路。在这里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主要是
()
A. 经济
B. 家庭
C. 婚姻D. 自然环境
2.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上半期。,英国农业人口纷纷流向城市和工业领域。这种人口流动对阶级结构和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是
()
①英国城市工人人数不断增加②推动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③引起英国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④促进了近代城市的发展,开始了城市化进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根据研究,未来30年中国将迎来人口规模、劳动年龄人口、流动人口以及人口城市化等高峰。为适应国家“十五”规划提出的建立主体功能区的需要。国家人口计生委2008年1月完成了《科学界定人口发展功能区促进区域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规划报告。此项规划的大体框架,是将全国的国土分成五大区域,即不适宜、临界适宜、一般适宜、比较适宜、高度适宜地区。这说明()
①随着实践的发展,人们的认识也要随之发展②社会事物的发展主要是由人的主观意识决定的③人们可以通过规律性认识对事物发展作出科学预见④人们的实践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规划报告指出,为支撑3亿农民进城,每年城镇需要新增建设用地1000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为1500亩)以上。而根据国土资源部的数字,2005年全国耕地只有18.3亿亩,如果按目前的城市化速度,20年后18亿亩的耕地红线将被突破。这启示我们,要保护耕地,就必须
()
A.坚持适度原则,限制农民大量进入城市
B.坚持适度原则,控制建设用地使用量
c.坚持发展观点,禁止退耕还林减少耕地
D.坚持静止观点,减慢城市化发展速度
5.依据相关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出现了人口流动的浪潮,此浪并逐年升高,至90年代则形成流动大潮。事实上移民是与中国历史同时产生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移民就没有中国的历史。从商朝以来的3 000多年间,中国移民的发展波澜壮阔,移民特征的变化极有规律。
(1)中国占代三国至唐以前人口自发流动的方向和原因是什么?带来了:怎样的影响?日月朝时期这种流动又有何新的变化?
(2)新中国成立后,分别在20世纪60年代末和八九十年代有过两次较大规模的人口流动,请说出这两次人口流动的方向和原因。
材料二人口迁移和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的重要现象。历史上,美国曾出现过多种形式的人口迁移,既有大量的欧亚移民,也有血腥的奴隶贸易,还有西进运动中的国内移民。
(3)19世纪欧亚移民对美国经济发展起到了哪些促进作用?简要分析《宅地法》对西进运动的影响。
(4)试用辩证的观点分析历史上的人口迁移现象。
材料三为适应国家“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建立主体功能区的需要,国家人口计生委启动了有关生态屏障、功能区划和人口发展的专题调研。在2006年9月份的一个涉及内蒙古等8个省份的调研报告基础上,2008年1月完成《科学界定人口发展功能区促进区域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规划报告。这项规划将下发到地方,由各个省(市、区)据此拿出自己的编制报告,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全国汇总规划。根据规划报告,除了把我国的区域按照是否适宜居住划分为五大区域外,还从地理格局、人居环境指数、土地资源、水资源、现有发展情况以及未来发展指数因素六个方面,以分县为单位,系统评价不同地区的人口发展前景,划分出四大人口发展功能区域,即限制区、疏散区、稳定区和聚居区,其中疏散区主要包括西北干旱区、藏东南横断山区、云贵高原、黄土高原等临界适宜区。
(5)限制区、疏散区、稳定区和聚居区划分的根本依据是环境人口容量。简析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各个因素对其的影响。
(6)西北干旱区、藏东南横断山区、云贵高原、黄土高原等临界适宜区被划分为疏散区,请从生态环境的角度分析这样划分的原因。
(7)运用哲学常识,分析材料三体现了什么认识论道理。
材料四据国家人口计生委发展规划司司长陈立介绍,东、中、西部的人口发展功能规划有各自的原则。其中,东部是以网连片,面状发展;中部是连线为轴,带状发展;西部是以线带点,点状发展。
(8)运用经济常识,分析我国划分L叶I四大人口发展功能区域对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参考答案:
1. B
2. D
3.B
4.B
5. (1)方向:主要是北方人民从黄河流域迁到江南,少数民族迁往内地。原因:主要是北方战乱。影响:这种流动带来了劳动力和技术,促进了江南开发,使全国经济重心到南宋时转移到江南。新的变化:明郑和下西洋后,广东、福建居民迁移南洋和台湾。
(2)第一次是20世纪60年代知青上山下乡。流动方向是到边疆主要感新疆和黑龙江。原因是政府号召有组织地开发边疆。
第二次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农民工进城。方向主要是流向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的开放城市等。原因是市场机制的确立和发展。
(3)作用:为美国经济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带来了必要的技术和经验
影响:人口从东部向西部迁移;印第安人遭到屠杀或驱赶,西部地区得列开发,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
(4)人口迁移是一种复杂的历史现象,对其后果的分析应持一分为二的态度;对每一次人口迁移都要做具体分析,分清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5)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有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及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其中,资源越丰富、科技发展水平越高、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越大,环境人口容量就越大;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就越小。
(6)此类区域环境比较脆弱,西北干旱区荒漠化严重,藏东南横断山区面临森林破坏、物种消失等问题,云贵高原喀斯特地区石漠化严重,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
(7)①为适应国家“十一五”规划提出建立主体功能区的需要,国家人口计生委启动了有关生态屏障、功能区划和人口发展的专题调研,这体现了认识要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发展。②规划报告在一个涉及内蒙古等8个省份的调研报告基础上,对有关人口功能区划进行专题调研,并由各个省(市、区)拿出自己的编制报告,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全国汇总规划,这体现了要创造必要条件认识事物本质。③这项规划将下发到地方,由各个省(市、区)据此拿出自己的编制报告,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全国总规划。从地理格局等六个方可,以分县为单位,系统评价不同地区的人口发展前景,划分出四大人口发展叻能区域。这体现了既要坚持在综合指导下深入分析,又要坚持在分析基础上进行综合。
(8)①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②有利于东、中、西部根据自身特点,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③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