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配合颈椎短杠杆微调手法治疗颈性眩晕

2008-04-03 02:54张泽胜陈千里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08年3期
关键词:棘突微调针刺

张泽胜 陈千里

摘要目的:比较两组的疗效差异以寻找治疗颈性眩晕的最佳方法;方法:治疗组采取针刺配合颈椎短杠杆微调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颈椎短杠杆微调手法治疗;结果:治疗组60例,治愈38例,占63.3%;好转25例,占35%;总有效率98.3%。对照组60例,治愈25例,占41.2%;好转27例,占45%;总有效率86.7%。两组疗效痊愈率和好转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琐椎短杠杆微调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较好。

关健词颈椎病颈性眩晕推拿治疗短杠杆微调手法针刺治疗

颈性眩晕为颈椎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是由于项椎退变,致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表现以阵发性头晕、目眩伴转动头部即发眩晕、甚至碎倒为特点。我们自2005年以来以针刺配合颈椎短杠杆微调手法治疗颈性眩晕60例,并与只用颈椎短杠杆微调手法治疗颈性眩晕60例相对照,结果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按就诊的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男37例,女23例;年龄<30岁6例,30~50岁34例,>50岁20例。对照组60例,男40例,女20例;年龄<30岁的9例,30~50岁的36例,>50岁的15例。两组年龄、性别、病情等对比,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2病例诊断选择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症状表现:阵发性或持续性眩晕多于回头转颈、起床卧床、伸屈颈部等头颈体位改变时发生;并常伴:有头痛,颈肩痛,恶心呕吐,胸闷,心慌,耳鸣,睡眠差,出汗异常,视力减弱模糊或记忆力减退,甚则晕厥。临床体征:颈椎生理弧度变浅,颈部压痛,颈椎棘突偏歪(尤其C2、C3棘突),颈肌较紧张或两侧紧张度不对称,旋颈试验(+),颈活动不同程度受限,颈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Ad-son。试验阳性。x线检查:颈椎生理曲度变直,颈椎后缘增生,伴项韧带钙化,或可见部分颈椎棘突偏移等;左右斜位横突孔变尖、钩椎关节增生;颈椎寰枢关节张口位片寰齿、寰枢及枕寰关节间隙左右不等。所有病例均经颅脑多普勒超声(TCD)检查确定为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并均排除耳源性、眼源性眩晕、神经官能症及颅内肿瘤等疾病。

2治疗方法

2.1治疗组

2.1.1先进行颈椎短杠杆微调手法治疗,其操作分为:①患者取坐位或俯卧位,术者施托推法、按揉法、拿法等手法放松颈项、肩及上背部肌肉。②患者坐位,以两手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指腹着力由下而上沿颈项两侧直线平推,此时可用指腹检查两侧颈椎有无偏歪棘突以备后用;然后以三指指腹着力沿项韧带及其两旁自下而上弹拨,两手交替进行反复5遍左右,并结合按揉风府、风池及阿是穴。③术者双手重叠自第3~5颈椎下将颈部稍微托起并向后拔伸,持续时间不少于1min,反复5~10遍。④上颈椎微调手法:患者坐位,颈部肌肉放松,医者立于其背后,以一侧的拇指抵住颈部肌肉紧张的一侧,寰枢关节周围,另一侧手掌托住患者的下颌支及颜枕骨下缘,以托患者头颈之手先将其上部提托,在对患者头颅施加纵向拔伸力量下引导患者头颅向患侧轻微侧屈,医者手下觉患者颈部肌肉放松,与医者手法协调操作的前提下,再突然稍微加大向头颅一侧的运动幅度,同时拇指用力向上内推顶。⑥下颈椎微调手法:患者坐位颈部肌肉放松,医者立于其背后以一侧的拇指抵住患者错位颈椎棘突,另一侧手掌托住患者颈根部,医者托患者头部之手先将其向上托起,在对患者施加向拔伸力量下使患者头颅向患侧侧屈约10°。觉患者肌肉放松与医者手法操作协调的前提下,再突然加大头颅侧屈运动幅度3~5°,拇指同时向上内推顶棘突。施行颈椎微调手法后,用拇指触摸各颈椎棘突一侧,觉仍有肌肉紧张痉挛感可重复操作颈椎微调手法以调整相应节段。

2.1.2手法治疗后即进行针刺治疗:取穴:患侧风池、天柱、肩井、后溪穴。操作:用30号1~1.5寸无菌毫针刺人以上各穴位。风池穴向下领方向刺1寸,针感向患侧枕颈部放散;天柱穴直刺0.8寸,酸胀为度;肩井穴直刺0.5寸,平补平泻手法,酸胀为度;后溪穴直刺0.5寸,强刺激少许,针感向颈枕部放散为佳,每隔10分钟捻针1次,留针30分钟。手法治疗后再进行针刺治疗。

隔日治疗,10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

2.2对照组仅进行颈椎短杠杆微调手法治疗,手法同治疗组,但不进行针刺,隔日治疗,lO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

3治疗效果

3.1疗效评定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结合临床制定如下:治愈为眩晕等症状消失,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随访半年无复发;好转为眩晕等症状明显减轻,不影响工作和生活,随访期间,偶有加重,治疗后减轻;无效为眩晕症状无改善或稍减轻,随访期间,眩晕症状时有发生,明显影响工作和生活者。

3.2疗效比较见表1。

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疗效治愈率和好转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针刺配合颈椎短杠杆微调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疗效明显优于只用颈椎短杠杆微调手法治疗。

4讨论

颈性眩晕属于祖国医学的“眩晕”范畴。现代医学认为颈性眩晕发病机制主要是颈部肌肉的急、慢性劳损和损伤并发生痉挛、炎症、粘连,使之僵硬,造成颈部力量平衡失调,从而损害了颈椎的外源性稳定性因素,导致椎间排列紊乱,加上颈椎本身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压迫颈椎动脉,使颈椎动脉变窄、扭曲,使血液动力改变,引起头晕耳鸣、颈项酸痛、头痛等症状。当颈椎病患者的某一棘突有偏歪时,必然伴发其他颈椎的位置的微小改变,引起附着在其上的肌肉韧带张力的改变。颈椎微调手法从生物力学出发,在旋转和推顶按压的综合作用下,纠正寰枢关节、小关节错缝、半脱位和离位的筋脉包括肌膜、韧带等,恢复颈椎正常解剖位置和生理曲线,促进颈椎内外生物力学平衡,扩大椎间孔、横突孔的有效孔径,解除错位患椎对椎动脉、交感神经等组织的刺激和压迫,改善椎一基底动脉的血供。临床上常见进行颈椎微调后,指下感觉肌肉韧带放松,患者感觉症状明显改善,如颈项疼痛和活动度改善,麻木的症状也有所减轻。

针刺方面,现代研究认为,针刺风池穴对脑血管有解痉扩张和收缩的双重作用,可以改善脑部的血液循环:从而缓解了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引起的头晕、目眩、恶心、呕吐等症状。所以取风池穴可以发挥其主治头晕、目眩、颈项强直的作用;其次,颈部为少阳、太阳经循行部位,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原理,治疗以少阳经穴和太阳经穴为主,取天柱、肩井、后溪舒筋活络,通经止痛。而且手法后采用针刺有助于巩固手法效果,使颈椎微调后不易再偏歪。诸法相结合,可起到改善椎动脉的受压状况,解除椎动脉痉挛,使其管腔变大,血流通畅,增加脑血流量,从而达到解除眩晕症状的目的。

猜你喜欢
棘突微调针刺
竞相模仿“青绿腰” 当心损伤腰椎
清明的雨
乐海乐器“微调轴”研发成功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消除疲劳拔罐法
使用X线站立侧位片鉴别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的分析
我国的民族优惠政策应往何处去?
新疆抓获75名“针刺”嫌犯
牙痛苦相煎 针刺有要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