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自己的心放大

2008-03-31 08:48
37°女人 2008年2期
关键词:于丹老师学生

姬 华

已届不惑之年的于丹,给人的第一感觉是朝气蓬勃。

作为一个知识女性,她最引以为傲的是自己的职业。当了十几年大学教师,每接手一届学生,她都要在4年中给每个学生过4个生日。每个“小寿星”在生日这天会收到全班同学的贺卡,而他们最企盼的是看到班主任热情洋溢的信。4年中,班上每个学生都会得到于丹认认真真写下的4封信,他们将之视为成长中最珍贵的礼物。

于丹讲究仪式。她说,过生日这个仪式是希望让孩子有一份感恩之心,感谢母亲,感谢生命,感谢成长。我们生活中太缺乏仪式感的东西,应该让人有回望成长的一个瞬间。

学生们在收获老师的祝福时,也没忘记给老师一份喜悦。于丹的生日在6月,那天晚上,她被学生们邀请到音乐教室。一进门,只见满屋的彩带气球,黑板上满满地写着学生们的祝福。音乐系学生一个接一个走到钢琴前,为老师演奏优美的乐曲;影视系学生一个接一个走上台,为老师朗诵自己写的诗。他们把纯洁的爱毫不掩饰地奉献给老师,平时伶牙俐齿的于丹此时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沉浸在巨大的幸福感中。

提起这个不同寻常的生日,于丹眼中闪着泪花:“在成长中,鲁莽、生涩、荒唐都不是致命的缺点。致命的缺点是冷漠,是你对这个世界没有感动,没有痛楚,什么感觉也没有。”

不论多郁闷的事情,到了于丹那里都会变得温暖快乐。她每周日晚都会进行“晚点名”,让回家或离校的学生按时返校。点名后,于丹会进行一个小时的讲话,必有精彩故事穿插于其中,使得学生们都很喜欢来参加点名。一次“晚点名”后,于丹一出楼门就崴了脚,竟崴断两根骨头,住进了医院。怎么才能让老师在医院里安心养伤,不必担心大家呢?学生们动起了脑筋。那时最好的录音设备还是砖头式录音机,班上的生活委员买来卡带,分发给各个宿舍,让同学们把每天大小事情都录下来,送到医院给老师听。最令于丹难忘的是,有一天她按下播放键,立刻传出班上18个男生吼叫似的齐唱,是张学友那首“等你等到我心痛,等你等到没有梦”。他们唱得那么深情,那么浑厚,那么撼动人心。歌声停止后,里面传出一个学生的声音:“老师,我们正在打赌,你现在是在哭呢,还是在笑?”于丹说:“我当时是一边笑一边流眼泪。”

学生们在非正式场合都亲切地叫她“师父”,颇有点儿孙悟空无条件尊崇师父的味道。很多学生都喜欢亲手制作小礼物送给于丹。一个女生在寒假结束返京的列车上,一直在织一条白色开司米毛线围巾,一天一夜没停手。到校后,她把织好的围巾送给于丹,里边夹一张字条:边儿有点儿卷,来不及熨了。就像对一个女伴,亲切而自然。还有个女生自己做了个双面娃娃头,一面是笑脸,一面是哭脸,把它送给于丹,并告诉她:“把这个双面娃娃头挂在家门外,心情不好时挂哭脸,心情好时挂笑脸,这样你老公看见后,进门就能由着你的情绪哄你。”

在于丹的世界里,工作是一件很感性的事,她喜欢的不仅是自己的职业,还喜欢这份职业中蕴含的人文环境。十几年来,她在每个地方讲完课,都会在那里住一两天,和朋友一起走走看看。众多城市中,杭州是最让她有归宿感的地方。她喜欢讲完课和朋友们坐在竹林间,一盏新茶,一碗藕粉,大家谈天说地。那种洒洒落落的欢畅,让人觉得生活值得细细去品味。

浙江的朋友们一年四季都会邀请于丹去讲课,她总是带着精心备好的讲稿如期践约,课讲完了,就和朋友们一起春看桃花,夏赏小荷,秋品桂花藕,冬游断桥残雪。曾有人送给于丹一枚章,是一块不规则的石头,上面刻了7个字:曾是西湖梦边人。送章的人本来只是于丹的工作伙伴,却在合作中有了如此的心灵默契。对此,于丹叹道:“风景是因人而生啊。”她在全国各地都有类似的朋友,让她的工作历程变成了心灵之旅。

近半年多,于丹常去外地签售《论语心得》,碰到许多意想不到的事。在石家庄,她签完三四千册书,正要回去休息,一位三十来岁的女士拦住大家,说自己是按摩师,特地在这儿等了几个小时,要给于丹做按摩。在好几个地方,于丹看到有孕妇排队买书,问她们为什么不让家里人来,她们说“想让宝宝也沾点你的喜气”。于丹立即起身,抱一抱她们,然后为小宝宝签一本书。还有一次,一个小伙子来为卧病在床的母亲买书,还拿出录音机,让于丹对老人家说几句话,录下来带回去……

这么多感人的事,怎么都让于丹碰上了呢?她感慨地说:“我想,是《论语》里边传递的那种状态吧。所以,一个女人的日子是要开阔的,不能过于小情小调,一定要把自己放在不同的环境里边去感受。”

(摘自《青春潮·活力派》)

猜你喜欢
于丹老师学生
从语体角度看于丹的个性化语言一以《百家讲坛》为例
学生写话
学生写的话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