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为止,龙湾区史志办主办的《龙湾史志》期刊已出刊15期。其中包括7期《龙湾党史》,2006年第二期开始更名为《龙湾史志》。2008年第2期进行改版,由原来的16开改为大32开,改不定期为定期(季刊),每年3、6、9、12月上旬出版,每期约120页、30幅图片、15万字;同时,封面也开始变得典雅、古朴,一改以往党史期刊的千刊一面模式。
《龙湾史志》作为龙湾区史志办宣传党史、地方志的窗口和主阵地,多年来,编辑部全体同仁在学习和借鉴的基础上,力求刊物内容和形式有所突破和创新,不断提高刊物质量,从而打响期刊知名度,扩大影响力。
为了更好地挖掘龙湾地域历史文化,弘扬传承龙湾的人文精神,致力打造乡邦学术品牌。我们对《龙湾史志》期刊的定位是:立足龙湾、宣传龙湾、推销龙湾。在龙湾的党史研究上狠下功夫,通过专题研究、田野考察、民间采访、开会座谈、史料挖掘、课题申报等形式,为《龙湾史志》期刊搜集整理历史素材和原始档案。以便进一步开发地方党史资源,达到资政育人之目的。
除了形式上作较大改动外,在内容上我们也进行了一番思考。如封面内容设计,我们引用了当地先贤、明代仕宦王叔杲的《永昌堡地图说》里有关龙湾地名的溯源一说,即“温之龙,自括西驶至海而尽;海之弓,大海带环内河四绕”。对龙湾的地名进行诠释,赋予地名以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封二、封三、封四,则把视角瞄向龙湾最基层的村居组织,从历史文化这个层面,结合社会发展重新解读新农村建设。内容上有这样几个方面:姓氏、名人、文物古迹、党史胜迹、支部建设、和谐村居等,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增强其可读性。龙湾辖区内,共有147个建置村,如果按照正常季刊出版,一年介绍12个建置村,预计12年可刊毕。到时,我们再按照编辑思路,配合宣传形势的口径,进行适当补充完善,然后汇集成册,出版发行。
在栏目安排上,我们分常设版块和临时版块。常设版块目前有党史纵览,主要把国家及省、市有关党史、党建方面的知识与内容向基层群众宣传;同时,又把龙湾地域的党史、党建资料挖掘出来,宣传出去。档案解密,主要将温州市、永嘉县、瑞安市、瓯海区等档案馆藏资料有关龙湾的内容进行整理,然后出版。龙湾史话(世纪潮汐、史海钩沉),以散文的笔调叙写龙湾的乡土历史、人文风情。凡人善举,记载龙湾民间口碑良好、流传盛广的善行义举,净化社会风气,弘扬传统道德,树立学习榜样和典型。一村一品,解读龙湾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历史渊源。氏族村落,因为自古以来聚族而居、集居成村是中国农村社会的基本特征,具有普遍意义。通过这一栏目设置,意在从现存大量的族谱和古代地方志中,挖掘、梳理出有关姓氏的来源、分布以及村落的演变历史,尤其是对于今天的和谐社会建设、仍有积极意义的宗训、族规、禁忌等。百家论坛,展开百家争鸣,把地域历史文化研究推向深入,提高期刊的学术性。
临时版块,如“区志编纂”,真实地反映我区自2006年11月《龙湾区志》编纂委员会成立以来的区志修纂动态。从而达到开门修志,广泛征求社会意见之目的。同时,对镇街道、机关部门等修志单位也有一定的指导和参考作用。当然,几年后区志完稿,这一版块也将完成历史使(下转第30页)(上接第50页)命退出舞台。到时,改设“修志花絮”或者“修志得失谈”,以此反映修志的甜酸苦辣,幕后故事及修志的经验和教训,从而为下一轮修志更上一层楼创造条件。
另外,我们还积极做好期刊的发行和宣传工作,《龙湾史志》每期印数均为1200册。向中央党史研究室、国务院地方志指导委员会办公室、本省各县、市(区)党史与地方志工作部门、本区各机关事业单位、镇(街道)及辖区内147个建置村、15个居委会、年产值亿元以上区属知名企业、区直属各中小学校赠阅。据调查,一些学校纷纷把《龙湾史志》作为乡土教材的必备参考书;一些村也把《龙湾史志》作为村两委干部的学习参考资料;一些村老人协会更把《龙湾史志》期刊中的“文化名村”、“一村一品”栏目中的人和事作为自己村的荣誉而进行义务宣传。《龙湾史志》期刊的发行,也给主办单位带来了口碑和荣誉。可以这样说,在龙湾村、居两委干部中,有许多人不知道“龙湾区史志办”这个单位,但没有一个村、居的两委干部不知道《龙湾史志》这本期刊。因为每月组织的学习日活动,他们或多或少都能从期刊中找到自己需要学习的内容或谈体会的谈资。出版期间,往往有人来电来函要求赠阅或购买。我们每一期出版的期刊不到一个星期,必定被“抢”一空。
目前,《龙湾史志》期刊编辑人员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尽心尽力、集思广益办好刊物。通过《龙湾史志》期刊,使龙湾人民群众能更深层次地了解龙湾,推动党史、地方志宣传教育工作,进一步发挥史志知识的普及和史志资政育人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