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改革开放“特快专列”的宁波

2008-03-30 06:51韩小寅
足迹 2008年6期
关键词:宁波市宁波国务院

韩小寅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宁波只是中国东南沿海一个不起眼的商埠小城,全市工农业生产总值偏低,城市面貌破旧不堪,社会事业发展缓慢。1987年2月24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宁波市实行计划单列。这个决定赋予宁波省一级经济管理权限,从而让它一跃成为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改革开放的前沿和重镇。下半年起,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宁波市金融、外资、外经权限扩大、升级。1988年起宁波市全面实施国家计划单列。这件事情的台前幕后,凝聚着各级领导大力推进宁波改革发展的希冀和决心,以及“宁波帮”的不懈努力。由此,宁波开始史无前例的腾飞,向着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的目标迈进。

一、计划单列市的由来。解放初期,由于历史原因和发展过渡需要,全国的中央直辖市体制范围宽泛,曾一并将大行政区15个直辖市统称为中央直辖市。1954年4月,中央决定撤销六个大行政区,中央直辖市调整为北京市、天津市和上海市。为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八十年代起全国实行计划单列市和部分城市升格为副省级城市的做法,这与解放初期的中央直辖市既有历史渊源,又是顺应发展需要的新事物。后因重庆、大连曾为大行政区直辖市,故这两个城市有“老单列市”的通俗说法。

计划单列市就是将不改变行政建制的某些省辖市(区)在国家计划中单位列户头,视同省一级计划单位,接受所在省的“统筹、服务、协调、监督”等方面的领导,并赋予它相当于省一级的经济管理权限,收支直接与中央挂钩,由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两分,无须上缴省级财政,也被人称作经济直辖。同时,跻身计划单列市的城市还享有与省、直辖市一级的政治待遇、开展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综合试点。这些城市一般要具有雄厚工商业基础和科技力量,在中国经济发展中有特别作用、开放搞活重要地位的大城市,地区生产总值150亿元以上,人口100万以上。设立计划单列市的目的是解决条块分割、城乡分割的矛盾,逐步探索一条以大城市为依托、政治与经济适度分离的经济发展路子。

计划单列主要内容:生产安排、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物资分配和调拨、科技发展、劳动工资、进出口贸易、用汇、财政收支、银行信贷、社会发展等。

计划单列管理体制的探索始于1983年。2月,国务院首先批准重庆市试行计划单列,1985年大连市跻身其中。到1993年全国共先后设立16个计划单列市: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南京、杭州、宁波、厦门、济南、青岛、武汉、广州、深圳、成都、重庆、西安。1993年,国务院决定撤销省会城市的计划单列,计划单列市只剩6个。同年,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宣布,原16个计划单列市行政级别为副省级,包括10个副省级省会城市和6个计划单列市,而这些城市统称副省级城市。1997年,重庆设立直辖市,不再属于计划单列市。现大连、青岛、宁波、厦门、深圳为计划单列市。

二、邓小平的殷切期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1984年5月4日宁波市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作为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后,宁波的改革发展得到了中央领导关心、支持。仅开放之初的两年,“中央副部级以上的领导同志到宁波视察就达250多人次,他们为宁波的开发建设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指导意见”。邓小平虽然没有亲临宁波,但他十分关注、期待宁波的改革开放、发展。1984年至1988年邓小平6次谈话中,从改革发展全局着眼,提出要加快宁波开放与发展的重要指示。1984年8月1日,邓小平和谷牧一同在北戴河会见包玉刚时,他语重心长地指出:“要加快宁波改革开放的步伐,把全世界的‘宁波帮都动员起来,建设宁波。”随后在与谷牧共进午餐时,又询问有关沿海城市的开放情况,特别关切地谈到宁波的发展。他说:宁波的事情好办点,宁波有这么多人在外边,世界上有名的两个船王包玉刚、董浩云都是宁波人。还强调说,宁波的民航机场要解决;要派卢绪章同志去宁波,帮助那里搞好对外开放工作。卢绪章同志回宁波,什么形式都可以,什么名义都可以,叫卢绪章同志把全世界的“宁波帮”都动员起来建设宁波。1985年1月23日,邓小平听取中央领导同志关于经济工作的汇报时指出:“包玉刚准备出资五千万在宁波办大学,还想投资办钢厂,不要让他吃亏”。“凡是搞这些投资的人,我们都要使他们有利可图”。“宁波的发展速度可能不会慢,同大连展开竞争,发展‘金三角,如果把上海、宁波连起来,就可以解决上海的许多问题”。邓小平上述高瞻远瞩的讲话精神,不仅为宁波发展、定位以及发挥“宁波帮”的作用指明了方向,更站在全国、长三角改革开放的大局谋划宁波的发展,它为以后宁波实施计划单列确定了基调,发挥了关键作用。

三、争取与大连同台竞争。在邓小平讲话精神的鼓舞下,市委一方面客观分析了宁波与大连的情况,感到宁波与大连在发展现状和条件上相差较大,要赶上大连“感到分量很重”、“感到压力很大”。同时,觉得这是小平对宁波的鼓励和鞭策,希望宁波加快发展,所以一定要变压力为动力,要努力赶上。

但宁波的发展与现实的矛盾不断显现。1984年宁波进一步对外开放以后,一下子成了国内的投资热点,仅1984年和1985年两年就完成城市建设工程量近1亿元,相当于前三十多年的总和。在‘七五期间,“全市列入国家计划的大中型项目二十多个,投资额比前六个五年计划时期投资总和还要多。”正像谷牧同志所说的那样:“在短短的时间里,宁波这样一个中等城市上那么多项目在我国建设史上是少见的。这既是宁波本身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浙江省和我们国家发展经济的需要。”这种投资“饥渴”既让宁波感觉到了“先天不足”: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严重制约着宁波进一步的改革开放。又让省、市感觉到宁波在“七五”建设中面临的一些困难,省、市都无力解决。矛盾日益突出、集中表现在:一是经济管理权限不适应发展需要。二是财力不适应。

宁波改革发展暴露出经济权限掣肘、财力不足和竞争力薄弱的问题。一是不能直接与国家部委“对话”,难以争取到带动性强的大项目。二是机动财力少得很,1985年市财政收入78.4%要上缴中央和省财政,留用部分,除去经常性开支外,全年可用财力仅2600万元。而工业产值与宁波相近的大连市,留用的资金相当于宁波的4.2倍。加上宁波没有自营进出口权,不能直接与外商谈生意签合同,不仅制约发展外贸,还严重影响北仑港口的发展。

上述情况说明,宁波与大连比,不仅存在基础设施方面的巨大落差,还有经济管理权限方面的明显弱势。如果宁波要以港口的加速发展来带动自身经济的起飞,并进而推动全省经济的腾飞,迫切需要中央在管理体制等政策措施的支持。否则,与大连就不是同一起跑线上的比赛。

为此,时任宁波市委书记葛洪升认为,要解决宁波改革发展的瓶颈问题,必须冲上“华山一条路”,争取计划单列。1985年10月,国务院副总理万里在宁波主持召开的关于宁波开发和发展现场办公会上,卢绪章认为,“同大连比要有条件。这里有一条,对宁波的待遇,如计划单列、扩权、外汇等等都要同等,同样条件。”为了创造宁波与大连同台竞赛的必要条件,加强宁波经济开发的领导,会议决定成立国务院宁波经济开发协调小组,负责协调国务院有关部委同浙江省有关部门的关系,加强对宁波开发工作的指导,解决宁波经济开发中有关重大问题。谷牧任该组组长,国家计委副主任陈先任副组长。这是国务院在14个沿海开放城市中设立的唯一一个协调小组。1986年春,宁波市委提出了计划单列的请求。

四、登上“特快专列”。虽然宁波跻身计划单列市的要求强烈,但由于促成此事难度极大,希望并不大。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宁波的地位和经济实力明显逊于南京等城市,而类似城市同时纷纷要求计划单列。在这种情况下,以包玉刚为代表的“宁波帮”在关键时刻,发挥了特殊的促进作用。国务院宁波经济开发协调小组从中做了大量助推工作。

1986年4月17日,包玉刚借着国务院聘请他担任国务院宁波经济开发协调小组顾问的良机,巧妙地向国务院领导同志转达了宁波争取成为计划单列市的想法。国务院领导表示,宁波计划单列有希望。这让省、市领导信心大增。1986年9月下旬,在杭州大华饭店举行的一次会谈中,国务院宁波经济开发协调小组和省、市三方达成了全力申请计划单列市的共识:由省政府向国务院提出正式报告。11月10日,浙江省正式向国务院提交关于宁波实行计划单列的报告。11月28日,国务院宁波经济开发协调小组第4次会议商定,以协调小组的名义建议国务院批准宁波市从1987年起实行计划单列,赋予相当于省一级的经济管理权限,并在宁波市进行经济体制综合改革的试点。为趁热打铁、尽力促成宁波的计划单列,谷牧亲自向中央领导撰写报告,阐述宁波开发建设中的实际困难,希望中央批准浙江省提出的宁波实行计划单列的请示。

然而,国家有关部委反馈的信息,犹如一瓢冷水,让人顿时希望全无。由于要求计划单列的城市太多,有关部门正在准备规范计划单列城市的做法,宁波的计划单列只能暂缓。关键时刻,包玉刚再次向中央领导进言。1986年12月2日,胡耀邦总书记在中南海会见包玉刚。当胡耀邦询问宁波发展情况时,包玉刚马上说,“宁波要搞上去,需要赋予宁波市省一级的管理权限”。在座的谷牧随声附和:“就是在国家计划中实行计划单列,现在是九个市(区)”。胡耀邦爽快地表示,“加上宁波、共十个,可以嘛!单列没有问题。”中央领导和国务院领导的首肯,让人觉得这件事似乎已成定局。

不料,一波三折。由于南京市早于宁波向国家提出计划单列的请求,并被国家有关部委否决。同时,国家有关方面还宣称:不再审批新的计划单列市,似乎这扇大门就要合上了。而此时,实际主持宁波协调小组工作的陈先远在海南岛开会,协调小组办公室主任王仲毅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1987年1月5日,王仲毅决定直接给国务院领导写信。王仲毅详细阐述了宁波申请计划单列的缘由、特殊性和中央领导的意见,希望国务院予以支持。三天后,国务院领导批示:“属非省会沿海重要城市,可按大连、青岛待遇,予以单列。”是年2月24日,国务院国函〔1987〕37号文批复同意宁波市实行计划单列:宁波市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沿海港口城市,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正在逐步提高,为了加快对外开放和经济建设的步伐,充分发挥沿海开放港口的作用,国务院决定对宁波市在国家计划中实行单列,赋予其相当于省一级的经济管理权限,并继续在宁波市进行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1987年6月20日至24日,国务院宁波经济开发协调小组第5次会议,浙江省政府同意宁波市计划单列按市辖行政区范围,1988年起全面实施单列。国家有关部门同意1987年下半年起宁波市金融、外资、外经扩权先行一步。还同意宁波市从1987年起单独组团参加广州的对外贸易商品秋交会。

五、史无前例的大发展。计划单列,宁波迎来了史无前例的大发展。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迅速腾飞,经济实力高速攀升,人民生活全面改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的崭新跨越。宁波在全国的地位和作用全面提升。

宁波以港口为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大变样。北仑港二、三、四期工程、北仑电厂、栎社机场、杭甬、甬金、甬台温高速公路等都已建成,甬台温铁路基本建成,宁波从交通的末梢逐渐转变成以港口为龙头的交通枢纽城市。北仑港展开腾飞的翅膀,位列大陆吞吐量第二名的亿吨级大港。

宁波的经济计划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不仅享有省一级的经济管理权限,还能够更加自主地制定整体规划和发展战略。从1988年起,宁波即正式拥有自营进出口权。从此,宁波从一个货源收购基地发展为全国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外贸成为宁波经济和北仑港发展的重要支柱。随后,宁波又相继进入“全国较大的市”行列、被国家列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城市、被确定为副省级城市,宁波保税区、大榭开发区也先后成为国家级开发区,宁波市科技园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务院批准设立宁波梅山保税港区,是中国大陆第五个保税港区。

宁波计划单列前后10年的经济发展速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全市生产总值,1978年为20.17亿元,到1987年为95.99亿元,年均增长19%;1988年为118.62亿元,到1997年为897.43亿元,年均增长25%。全市财政收入,1978年为4.97亿元,到1987年为11.34亿元,年均增长10%;1988年为13.34亿元,到1997年为75.04亿元,年均增长23%。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1987年仅为0.21亿美元;1988年为1.48亿美元,到1997年为49.78亿美元,年均增长59%。计划单列后的10年是宁波经济高增长期。1998年后的10年,全市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外贸进出口年均增长率分别约为14%、25%、28%,宁波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宁波在国内的地位逐步提高。先后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首批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国综合竞争力前10强城市、中国品牌之都、中国10大最佳会展城市、全国再就业先进城、连续两个年度公众首选宜居城市。还被国务院定位为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和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

20年来宁波的发展登上了“特快专列”。2007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3433.1亿元,是1987年单列前的36倍,人均达到6.1万元;财政收入723.9亿元,是1987年的64倍。宁波港货物吞吐量达到3.45亿吨,稳居大陆沿海港口第2位和世界港口第4位;完成集装箱吞吐量935万标箱,居大陆沿海港口第4位。外贸自营进出口达565亿美元,在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单列市中居第11位。经济总量已超过大连和厦门,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居第5位。实现了小平提出的要与大连展开竞争的夙愿。

(作者单位:中共宁波市委党史研究室)

猜你喜欢
宁波市宁波国务院
一图看懂宁波金融“五强”提升工程
一图看懂2020年宁波市政府工作报告
一图读懂宁波
一图看懂2019年宁波市政府工作报告
拖起明天的希望
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一图了解)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宁波市中城小学
喜相迎
中央政府首次晒出“权力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