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建构主义教学模式评析

2008-03-29 03:01黄京文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8年5期
关键词:关键帧建构主义动画

黄京文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以学生为中心,学习者在教师创设的“情境”“协作”与“会话”等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首创性,对当前所学的知识进行意义建构并将其“外化”,即用于完成对客观事实的认识并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者的主体、知识意义的建构者,使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主宰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的引导者、促进者,实现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意义建构。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体现为发挥首创精神、将知识外化和实现自我反馈3个要素,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老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这就意味着老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思想。”[1]为更好地理解这一理论的实际应用过程及其产生的效果,下面我们就一节Flash动画制作中的关键帧动画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分析与评述。

预期教学目标

利用计算机教学的界面友好、形象直观、图文声并茂和可操作性强的特点,通过演示与情景创设,使学生自己找出问题并积极独立思考和验证,然后通过相互协作学习,达到掌握关键帧动画的灵活操作能力,完成由书本实例到自创动画作品的水平提升。

实际教学过程

借助广播教学,由教师完成课本实例的演示上课伊始,就由4名学生摆出4种姿势,依次为:预备跑、右脚迈出未落、左脚落下、右脚抬起,同时配合双臂的前后位置。教师快速在计算机FlashMX舞台上简笔勾勒出4幅动作图。4名学生下。教师告诉学生如果想把这4幅各自独立的图制作成一个跑步的动画,就要做成关键帧动画。然后老师完成了动画制作并进行了影片测试。其间重点强调两点:一是每一幅动作图都要在一个空白关键帧上绘出;二是切记调整好各帧画面在舞台中的位置。此过程进行了大约3分钟。

接着由学生依例做出这个动画。老师声明只求神似,不必苛求形似。此过程约4分钟结束。

信息资源的情境创设,学生提出问题在学生的高涨情绪中,教师播放了Flash作品《猪之歌》,并让学生边看边思考其中哪些地方应用了关键帧动画,与课本实例有何区别。播放完毕,有的学生凝神思考,有的争着说出应用的地方和自己的看法。这当中,教师未加任何归纳与评论,而是任由学生畅所欲言。此处用时6分钟。

再次播放动画,学生独立验证第二次播放动画后,教师要求学生试着画出自己印象最深的一种。对下笔迟疑的学生,教师适时鼓励。经过实际操作,结果有许多学生完成了画作。用时5分钟。

协作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师要求学生把自己的计算机画面定格为自己的作品,然后随意抽取学生演示,并提示其他学生如有不同做法,可举手示意。结果又有几名学生参与了演示。从演示内容看,虽然制作不算精致,但也涵盖了左右、上下不同方向和大小、远近不同顺序的关键帧动画,较课本实例的单一动作方向已经有了很大变化。但有一男生的作品引起了较大争论,那是《猪之歌》音乐前奏响起时用线条动态勾勒出一只猪的形象的动画,其勾勒顺序先是一个圆形猪脸轮廓,然后是猪耳、猪眼、猪嘴、猪身、猪脚等,它的制作方法既非上下前后,也非大小远近,这名学生做出了雏形,但极为粗糙,尤其是猪脸轮廓的播放更是若断若续,可以看出是由多个空白关键帧上的笔画拼制而成。他的作品立刻成了一条引线,同学们纷纷发表见解。老师微笑着让大家亲自实践。最后一名女生的做法得到同学们的拍手叫绝。她先是在舞台上显示网格,并在第一帧画了一个完整的椭圆作为猪脸轮廓,接着在第六帧插入关键帧,从左往右擦掉椭圆左下端约合周长六分之一的线段,然后又在第五帧插入关键帧,这时又是一个完整的椭圆,她再根据网格位置,除擦掉第六帧去除的线段外,再顺序擦掉六分之一,接着依次完成第四帧、第三帧、第二帧的操作,最后在第一帧上只剩短短一截线段。测试影片可见猪脸线条勾画得无比流畅。老师高度评价了她的创造力,同时肯定了其他同学的作品。用时10分钟左右。

强化练习,主动建构在课堂练习时,老师指导学生登录Internet互联网络,利用百度、新浪、搜狐等搜索引擎下载自己喜欢的歌曲,自由制作动画。气氛紧张而又欢愉。但学生在短时间内不可能完成整首歌的下载和动画制作,所以老师提醒学生可为一句歌词配上动画,或是在头脑中形成一个雏形,下节课再做。此过程用时约12分钟。

学生评价,形成自己的知识经验最后由学生把作品设成共享,大家利用网上邻居观看他人作品,并一起回顾、归纳、总结评价,根据学生评价情况,老师加以简短指导,使学生对自己整节课的收获有所认识,真正建构起自己的知识意义。

教学评析

师生特征评析建构主义认为,学生要成为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就要在学习过程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主体作用:一是要用探索法、发现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二是在建构意义过程中要主动去搜集并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对所学习的问题要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三是要把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尽量和自己已经知道的事物相联系,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的思考。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就要在教学过程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指导作用:一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二是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三是为了使意义建构更有效,教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讲解非常简洁,只是强调重点,然后或提出问题加以引导,或肯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所想和所做。学生则参与了必要的知识建构,从各自问题的发现到解决,人人都参与了讨论、争论及制作,符合建构主义的提法,也就是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老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教学过程评析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本节课中,学生始终处于自主思索、自主操作、自主建构知识意义的主体地位。但这并不否认老师的指导,老师全面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紧紧把握着课程的进展。

这里应该指出的是“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学生们在老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共同建立起学习群体并成为其中的一员。通过协作学习环境,学习者群体的思维与智慧就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即整个学习群体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1]在学生的交流和争论中,关键帧动画的各种制作方法逐一呈现。尤其是对猪脸轮廓的勾画制作对比,尤显精彩。

整个教学过程充分利用了计算机所独有的广播教学、网络共享、视听刺激,牢牢吸引住全体学生的眼球,使学生兴致勃勃,做到了寓教于乐。

教学方法评析这节课属于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的支架式教学。“支架式教学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1]关键帧动画的实例如同一个“脚手架”,实例和自己制作动画之间横亘着“最邻近发展区”(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时的实际发展水平和在教师指导下解决问题时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教师利用优秀动画作品的展示把学生引入框架,引导学生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最终能够自己独立创作,得到知识建构的一步步提升。整个过程紧扣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即“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老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1]

学习效果评价评析建构主义评价内容包括:自主学习能力;对小组协作学习所做出的贡献;是否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这节课学习效果评价直观明了,从学生的踊跃争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明确地反映出较好的学习效果。

结论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挑战传统教学模式,顺应了时代的发展。

传统教学模式是以老师为中心,老师利用讲解、板书和各种媒体作为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则被动地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而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老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老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也不再是帮助老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模式与当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新课程指导思想完全一致,完全适应21世纪计算机教学的需要。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M].1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8:148-149,154

(作者单位:北京市丰台区教委装备处)

猜你喜欢
关键帧建构主义动画
做个动画给你看
动画发展史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我的动画梦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基于改进关键帧选择的RGB-D SLAM算法
基于相关系数的道路监控视频关键帧提取算法
我是动画迷
基于聚散熵及运动目标检测的监控视频关键帧提取
多媒体技术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