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 燕
他笑容可掬,慈眉善目,豪爽的性格中不失武将的豪迈,妙语连珠中更显文人的儒雅。漫步在街上,他平易随和得就像自家的爷爷,你很难想到他竟是身经百战的老军人。他的人生与部队紧密相连,在血与火的考验中书写凌云壮志,将毕生的心血与智慧倾洒于人民军队这座共和国的钢铁长城之中。
生死战友情
1989年,68岁的董超不顾年事已高专程走访江苏省泗洪县、宿迁市。他早年曾在那里战斗、生活过五年,那儿的父老乡亲、一草一木都令他感到格外亲切。这次走访,使深藏于老人心中的那份怀念战友的情怀更加浓烈,想起当年牺牲在那里的战友,他语言哽咽,泣不成声。
1939年,董超和战友们到泗洪县一带开辟新区,建立抗日根据地。他们积极宣传抗日主张,以归仁集镇的七里庄为中心开展减租减息、合理分担的运动,发动、组织群众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由于新的分配政策极大地维护了群众的权益,民众欢天喜地,农救会、妇救会、儿童团、姊妹团等抗日群众团体纷纷成立,群众运动风起云涌。不到一年的时间,各县建立了区武装(区队),有的县建立了县大队、县独立团。因为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在归仁集镇、刘圩区、潘山区、金锁镇区、闸塘等地建立了10多个人民政权,1941年在泗洪县建立了皖东北第一个抗日县政府。
“虽然我们发动群众的工作做得好,但当地的日伪势力和顽固势力不甘心失败。”董超回忆起当年开辟新区的往事说,“我们在梅花乡建立了乡政权,当地的一些地主暗地组织反动武装打死了我们新任的乡长,又抓了我工作队两名工作人员。我从庞道口村回来得知此事后,立即带着连队在七里庄抓了三个地主分子和一个地主狗腿子,并在归仁集召开了群众大会,痛斥他們的罪行,限令顽固分子三天内把抓去的两名工作人员交出来。地主们吓坏了,不得不乖乖地把那两名工作人员偷偷放回来了。”说到这,董超爽朗地哈哈一笑。
1942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为保卫夏收,三大队教导员雁平带领董超所在连与日本鬼子在赤山展开战斗。拂晓前,他们秘密靠近敌人。早晨8点多钟,东南方向枪声大作,董超立即带领一个排,带了一挺轻机枪,欲占领赤山山顶。当他们跑步前进到达赤山脚下时,却发现鬼子已占领了赤山山顶,还有一群鬼子正朝他们这个方向过来,董超便命令大家赶紧隐蔽起来。鬼子向他们一步步逼近,100米、50米、20米,董超大喊一声“开火!”机枪、步枪、手榴弹响成一片,鬼子大喊大叫,死伤多人。由于敌人居高临下,火力密集,董超他们不得不沿着小山沟往北撤退。在战斗中,雁平教导员身负重伤,董超和其他几名同志冒着生命危险从鬼子身边救下了雁平,继续撤退。就在此时,北面约50人的伪军却快到他们的面前,后无退路,董超立即勇敢地迎上去说:“我们是三大队的,是打鬼子的……”伪军因为被三大队的名望所震慑,不敢拦董超他们,他们才化险为夷。然而,雁平伤情严重,肠子都被打穿,终因无法医治而壮烈牺牲。雁平临终前对董超说:“我不行了,董超同志,你好好干!”到宋圩子,董超和同志们把雁平葬于龙河岸上。重走故地时,董超对陪同他的泗洪县领导说:“牺牲在这片土地上的有不少是无名英雄,他们家在哪里也无人知道!最好能为这些无名烈士立个碑,以示悼念。”
烈火见智勇
1939年春,董超参加八路军南进支队随营学校学习,同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无数次战斗实践中,他学习并积累了带兵、练兵、打仗的经验。从一个意气风发、满腔爱国壮志的青年学生成长为一名智勇果敢的战斗指挥员。
“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敌强我弱,我们主要与鬼子打游击战、伏击战。这都是毛泽东思想正确的指导啊!”董超追忆起他早年亲自指挥或亲历的在黑塔镇、在毛桃董家、在小魏庄、在三棵树等地对日伪军展开的数十次伏击战,就好像发生在昨天一样。这些伏击战给日伪军以沉重的打击,也使他在战斗中不断增长了本领。
1945年8月,在攻克安徽省灵璧县城的战斗中,董超所在营担任南门的佯攻任务,牵制敌人。由于守城的敌人把守甚严,且火力又猛,我北门、西门的主攻部队两次强攻受挫。董超觉察到经过几轮与敌人周旋,敌人对他们这支佯攻部队已渐渐失去了戒备心理,于是他向上级请命要求从南门攻入,变佯攻为主攻。九纵参谋长赵江川听了董超的汇报十分赞成,经上级同意,董超组织了40多人的突击队向南门突然发起强攻。他们把两架高梯靠上南门城门,攀登上城楼,歼灭了城楼一个排的守敌,打开了南大门。接着,董超带领二营战士如猛虎下山般直扑城中心,打乱了敌人的部署,动摇了敌人的斗志,一时城内火光冲天,枪弹齐鸣。我各路部队紧密配合,北门、西门不久也相继被攻破,在拂晓前全歼守城的敌军,俘虏伪县长孙宝鉴等1300余人。
“当地的老百姓真好啊”
以“符离集烧鸡”而闻名全国的符离集镇,位于津浦铁路南京至徐州中间段,是日寇重要防守据点。日伪军分别在符离集火车站及其北侧1000米处、东南角约600米处建立了阵地,互为犄角,火力可以互相支援。在抗日战争反攻阶段,为了拔掉敌人在符离集镇的据点,由董超任政治教导员的二营担负主攻任务。他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说:“在距离符离集敌据点不到十华里的一个村庄,我们找到一个小向导,他热情地为我们带路。多亏了那个十六七岁的小鬼,人很机灵、精干。”董超说着,思绪又回到了当年的情景。小向导的父亲是符离集车站的工人,小向导对符离集地形及伪军据点情况非常熟悉。当我突击四连在穿越敌人的封锁沟被敌人炮火截断时,董超带领了几个战士跟在小向导的后面,在敌人照明弹忽起忽落的照射下,穿过两个小巷口,神不知鬼不觉地绕到敌人的后面,一枪未发就占领了伪军大队部指挥中心,俘虏了敌指挥所的所有人。就在这时,敌指挥中心门口突然响起“报告”的喊声,原来敌人派来两个送信的。那两个傻瓜兵不知道大队部已被我方占领。董超把他们“请”进来,接着大喝一声:“缴枪不杀!”驳壳枪就对准了他们,两个伪军乖乖地把枪放下当了俘虏。我方里外合围,大约经过两小时,战斗告捷,俘敌近百人,缴获机枪三挺。
老百姓的支持是我军战无不胜的法宝,割不断的军民鱼水情令董超永志不忘。董超深有感触地说:“当地的老百姓真好啊!我们永远不能忘记人民群众的好。有一次,战斗打得激烈紧张时,一位身负重伤的排长被从火线上送下来,我把他托付给一位老乡。后来敌人占领了那个老乡所在的县,但那位排长却在老乡的保护和精心照顾下活着回来了。”1944年农历正月初五,董超所在连刚攻克了埠子镇陈祠堂据点,乡里的老百姓顾不上还在过年,立即和战士们一道把敌人的炮楼、工事全拆光了。部队回到鲍集时,当地群众又敲锣打鼓送来慰劳品。“许多妇女用头顶着一筐筐水饺,一共有300多筐,大家两三天都吃不完。群众的盛情让我们感受到他们的亲情!”想起当年的情景,董超仍感到有一股暖流在胸中澎湃。
开荒共渡难关
1960年,正是“三年自然灾害”困难时期,全国粮食极为紧张,部队也要求每天按计划节减粮食用量以救灾减灾。面对粮食紧张的困难,时任28军84师副政委的董超再也坐不住了,自告奋勇向上级打报告,请命开荒搞生产。后经28军军党委同意,董超带5个营开荒搞生产。受命后的前两个月,董超领着干部、战士在连江和罗源两县进行实地勘察。他们翻山越岭,不辞辛苦,鞋子都走烂了好几双。农历大年初一,他们就开始平整荒山,共开垦出五六千亩土地,然后选种了优良品种的泉州地瓜。为确保生产丰收,董超在会上对地瓜的种植、施肥等作了严格要求,细化了秧苗分布宽度和标准化栽种规定。经过8个月的辛勤劳作,收获了800多万斤地瓜,这可把董超他们乐坏了,部队好几个月的粮食补给都不成问题。
地瓜量多而南方天气湿润不易保存,所以如何妥善地处理收获的这些地瓜又让欣喜之余的董超忧虑。董超和师长赵衍庆亲自向福州市委书记反映情况,提出以7斤地瓜跟地方换1斤大米,得到了福州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大力支持,不仅福州市,后来连江和罗源两县也分别用大米与部队对换了部分地瓜,“部队和地方一家亲”又一次传为美谈。
对董超带领官兵取得开荒的成绩,福州军区给予了通报嘉奖。此后,福州军区掀起了开荒、围海造田的大生产运动高潮,有力地支持了地方救灾减灾。
“南昌陆军学院是好样的!”
“做什么事都要脚踏实地,既然要干就一定要排除万难把事情干好。”这一直是董超恪守的人生信条。不论是前30多年的戎马生涯,还是赴南昌陆军学院办学20多年,他始终不渝地凭借着这份坚定的信念、强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书写了无怨无悔的人生篇章。
1972年12月,军委叶剑英元帅为加强军队建设,指示各大区恢复军校,并限令各军校在1974年3月前开学。时任守备师师长的辛公岩、福州军区后勤部副部长的董超、营房部娄云副部长等奉命带领40多名官兵和1个工兵连,于1973年初赴南昌重建、恢复南昌陆军学院(原福州军区军政干部学校)。
1962年,董超曾任南昌陆军学院(原南昌步兵学校)副政委。这次,他二度到南昌陆军学院赴任,既感到组织上对他的信任,又感到肩上担子的沉重。由于“文革”,学校被破坏,董超一行见到的是一片破败不堪的景象,生活和工作条件异常艰苦,睡觉没有床只能睡地板上;桌椅不全,教员们备课只能放在膝盖上写写画画。当时,他们面对的任务繁重而艰巨:要在短短近1年的时间配齐10个教室的所有设施;修整训练场、射击场;修建、新建10万平方米的房子;修筑10华里的围墙和6公里的水泥路;从赣江引水,开挖铺设水管7公里;购置2000名学员的用具。为完成这些任务,董超和同志们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不分昼夜两班不停地干,终于赶在1974年3月开学前完成了筹建任務,在当时恢复建校的48所军队院校中名列前茅。追述起这段往事,董超特别补充道:“我们还得感谢地方党委和政府,他们给我们提供了物质和资金的援助,要是没有他们,我们也不可能顺利完成任务。”
为适应未来现代化战争的需要,培养文武兼备的合格指挥员,1976年中央军委指示,在南昌陆军学院试点开办大学本科班。为完成这一新任务,时任南昌陆军学院政治委员的董超及其他校领导坚持正确的育人方向,注重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教学质量为核心开展教学。同时千方百计地从上海、江苏等地高校及长沙国防科技大学等军队院校引进了一批知识渊博、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充实到教学一线,建立了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为提高办学质量创造了有利的条件。1985年3月的一天,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视察云南前线部队,当听完关于当时自卫反击战的情况汇报,特别是得知来自南昌陆军学院的青年学员在战斗中表现突出、作风过硬、有勇有谋,一次战斗就出了5名战斗英雄时,当即询问了南昌陆军学院的情况,并大声称赞:“好样的!这些参战的学员是好样的!南昌陆军学院是好样的!南昌陆军学院校长是好样的……”
在董超20多年办学的历程中,有数万名学员从南昌陆军学院走出去,董超最大的欣慰莫过于看到每年一批批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的优秀学员从南昌陆军学院毕业,在新的岗位上发挥出色的作用,为军队建设再立新功。
“易乐者常寿长”
2006年11月,在江西省委机关老年体协成立20周年纪念大会上,表彰了12名“健康老人”,其中省级干部两人,董超就是其中之一。
自1991年离休以来,董超将生活安排得丰富而充实,坚持锻炼,并以“易乐者常寿长”的达观心态面对晚年生活。他说,人要学会自己找乐趣。在家的时候,他喜欢静心看看书或者挥毫泼墨;天气晴好时,他爱外出钓鱼。他的钓技在老同志钓鱼比赛中得到肯定。他还是老干部活动室的“常客”,在那里他交了不少志趣相投的朋友,大家聚在一起聊家常、议国事,气氛融洽。董超说,要是有一段时间没见着老朋友,彼此都会想念,再见面时彼此会关切地询问近况。在活动室,他喜欢打桌球,在老同志中他是桌球高手。谈起打桌球,他还津津有味地向我介绍了有关英式桌球的打法和技巧。
董超一家和睦相处,互敬互爱。周末或者节假日,董超和老伴会带上儿孙们出外游玩,或去射击场射击,共享天伦之乐。离休后,董超还有个习惯,那就是每当家里有客人来,他总要亲自下厨,像红烧肉、生炒子鸡、炒鳝片都是他的拿手好菜。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回望中,已然有一座心灵的彩虹映红天际……
责编/木艮
董超,1921年出生于江苏省邳县土山镇。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9年春参加八路军南进支队,同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担任连队指导员、团政治处主任、84师副政委、南昌陆军学院政委、中共江西省顾问委员会常委等职。1975年,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曾参加宿北战役、莱芜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荣获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三级勋章各一枚、独立功勋章一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