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物抒情有诀窍

2008-03-25 08:19余映潮
中学生阅读(初中版) 2008年2期
关键词:航标灯咏物托物

余映潮

说明:本学习内容适用于学写咏物抒情的作文。

咏物抒情,是一种把自己的感情寄托在外物之中,通过对外物的描写来艺术地表达情感的写法。

很多咏物抒情散文的内在“骨架”是基本相同的,那就是,它们都呈现出比较相近的结构形式:引出事物一描叙事物一托物抒情。这种结构,也叫“三层式结构”。

如短文:《海上的航标灯》

你见过航标灯吗?(这一句是第一层,“引出事物”)

海上的航标灯,

站在最远的地方,

第一个迎接凶险的风浪。

海上的航标灯,

永远沉默地埋头工作,

日夜不停地指示方向。

天色愈黑,航标灯愈亮。(这7句是第二层,“描叙事物”)

要是谁能像航标灯,他将会有一颗不灭的心。(这一句是第三层,“托物抒情”)

现在看看初中语文教材中郭沫若的咏物抒情短文《石榴》,它就是这样的“三层式结构”:

五月过了,太阳增加了它的威力,树木都把各自的伞盖伸张了起来,不想再争妍斗艳的时候,有少数的树木却在这时开起了花来。石榴树便是这少数树木中的最可爱的一种。

(这是第一层。自然地引出所咏之物“石榴”)

石榴有梅树的枝干,有杨柳的叶片,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这风度实兼备了梅柳之长,而舍去了梅柳之短。

最可爱的是它的花,那对于炎阳的直射毫不辟易的深红色的花。单瓣的已够陆离,双瓣的更为华贵,那可不是夏季的心脏吗?

单那小茄形的骨朵已经就是一种奇迹了。你看它逐渐翻红,逐渐从顶端整裂为四瓣,任你用怎样犀利的劈刀也都劈不出那样的匀称,可是谁用红玛瑙琢成了那样多的花瓶儿,而且还精巧地插上了花?

单瓣的花虽没有双瓣者的豪华,但它却更有一段妙幻的演艺,红玛瑙的花瓶儿由希腊式的安普刺变为中国式的金罍、殷周时古味盎然的一种青铜器。博古家所命名的各种锈彩,它都是具备着的。

你以为它真是盛酒的金罍吗?它会笑你呢。秋天来了。它对于自己的戏法好像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起来,露出一口的皓齿。那样透明光嫩的皓齿你在别的地方还看见过吗?

(这是第二层,着力对所咏之物进行描绘)

我本来就喜欢夏天。夏天是整个宇宙向上的一个阶段,在这时使人的身心解脱尽重重的束缚。因而我更喜欢这夏天的心脏。

有朋友从昆明回来。说昆明石榴特别大。子粒特别丰腴,有酸甜两种,酸者味更美。

禁不住唾津的潜溢了。

(这是第三层。水到渠成之后,进行抒情)

初中语文教材中宗璞的散文《紫藤萝瀑布》,其主体部分的结构也是这样的:

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这是第一层,引出所咏之物“紫藤萝”)

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这是第二层,对所咏之物“紫藤萝”进行细腻描绘)

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这是第三层。抒发自己心中深切的情感)

研读上面的短文,从构思与写作的角度看,我们可以发现如下规律:

第一,选择自己的心爱之物、美好之物、熟悉之物,对它们沉思,从它们身上展开联想,思考着怎样在它们身上融进并抒发强烈的思想感情,这就叫做“托物”。

第二,对所托之物进行精妙的描写,努力地逼真表现出所写之物的外貌形态或者内在精神,并使这种描写向着自己的抒情意图方面发展,顺势进行生动恰切的抒情。

第三,有利于作者咏物抒情的精妙描写方法是拟人化的写法,是比喻的描写方法。不论运用哪一种人称,像这样的写法都可以赋予所咏之物以生命。可能正是由于“物”的人格化,这些“物”就成为一种象征,就能够自然地不着痕迹地表现作者的思想与情感。

明确了这些,我们可能会写出结构、内容、情感都比较协调的咏物抒情短文。

有意思的是,如果在写作中我们将“咏物抒情”文章中的“抒情”部分再特意地强调一下,由“情”向“理”升华,那么就成了“托物寄意”的写法,即通过抒写外物的方式点明或者抒发一个道理。

如下面短文《秋实》的后两句,就是由“咏物”而产生的“意”:

秋天了,成熟的果实却低下了头,它不是在孤芳自赏,也不是在自我陶醉,更不是在哀泣自己将跌落枝头。它是在想:我是怎样成熟的呢?(这一部分是“引出事物”)

不是风,我怕早已霉烂了:

不是雨,我怕早已干瘪了:

不是光,我怕早已苍白了:

不是热,我怕早已憔悴了。(这4句“描叙事物”)

世界上有不经过风吹雨打而成熟的果实吗?

世界上有不经过风吹雨打而成熟的果实吗?(这两句“托物寄意”)

猜你喜欢
航标灯咏物托物
咏物寄兴
咏物寄兴
“格物致知”与“以物观物”——两宋理学家咏物赋创作探赜
航标灯闪光状态下的有效光强测量
托物言志借景寓廉 寓廉于景廉景交融——探索郑州市人民公园内的廉洁文化元素
追根溯源写生活 托物言志抒情怀——王桂臻老师小写意花鸟画欣赏
航标灯
托物言志,表情达意
托物言志的作文怎样写
比兴、咏物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