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沟通。
——上海高中女生陈冲作了一个关于高中生与父母沟通现状的调查,发现一种只谈学习没有情感交流的“沟通”正成为沪上高中生与家长交流的通病
●真正的“第一流的教育家”,在思想上会对人们有所引领,会发自内心地关注弱势群体,关注教育公平,会不遗余力地推行平民教育,并把教育提炼成一种感人肺腑的艺术与精神,他们有先进的思想,有坚韧的行动,有非凡的创造。
——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教授杨东平说
●只有打破传统文化在性别意识上对人性的束缚,意识到人的发展是多元化的,努力包容“兼性气质”,才能够客观地看待社会角色定位,使自己获得全面发展。
——“超女”中性化、“好男儿”缺少阳刚之气,有人担心,男女优势“互逆”会不利于人的健康发展。中国林业大学心理学教授方刚表示,男女角色模糊是社会进步的标志。那些一味强调男女特征的人,大多仍未跳出“男强女弱”的传统社会定位
●孔孟可以不要,但你要拿出比孔孟更好的东西才行。
——台湾著名作家司马中原认为,文化人应担负更大的创造责任
●教育如果千人一面、大同小异,将是人类的末日。好的教育是用50种方法教1个学生,差的教育是用1种方法教50个学生。
——出自郑渊洁《树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即使在背阴的地方努力工作,终究也会得到补偿。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鼓励年轻人的话。他就任不久就赢得了这样的评价:“他能在别人不愿去的地方发光。”
●今天的新闻媒体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担心失去注意力,为此像一头野性复发的野兽,把人和名声撕得粉碎也在所不惜。
——英国前首相布莱尔在与路透社首脑的会谈中评价西方媒体
●我们一谈到国学,大家就说中国书那么多,怎么读得完,怎么读?但假如你走进一个糖果店,你会问糖果这么多,都没吃过,怎么才吃得完,怎么样开始吃吗?你绝对不会这样问的。这就决定了你会把糖果吃完,而国学永远在哀叹。
——著名学者、教育家龚鹏程教授认为,读书没有方法,拿来看就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