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

2008-03-25 01:07胡玉龙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08年6期
关键词:爱子华安著名作家

胡玉龙

不知为什么,缘分总爱和背影密不可分。而背影,似乎总是需要人们去目送。

台湾著名作家龙应台在《目送》里,分别描绘了对爱子和父亲的三次目送。其中,各有两次“背影”值得品味。朱自清的《背影》无数人都拜读过,感情真挚,文笔细腻。那么龙应台又是怎样描写“背影”的呢?

“母亲爱孩子并不是道德,它是更为本能的、更为纯洁的自然爱。人类最美的东西之一就是母爱,这是无私的爱,道德与之相形见绌。”日本著名作家武者小路实笃的名言,贴切地表达了龙应台对儿子华安的深厚感情。

在文章的第一部分,作者重点描绘了爱子两个刻骨铭心的背影。一,儿子第一天上小学时的背影。“华安背着一个五颜六色的书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断地回头,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华安刚刚离开了尽情玩耍的幼稚园,进入小学校园这个充满陌生感的新天地,自然舍不得母亲。所以,他才会“不断地回头”,和母亲依依难舍地相望。而作者也是放心不下,看着爱子的瘦小背影,迟迟不愿转身离去。这一幕的确是司空见惯,感人至深。

二,十六岁的爱子在机场的背影。十六岁,这是一个多梦多思的年龄。十六岁,早已远离了幼稚,但距离成熟还有一段漫长的旅程。十六岁的华安就要去美国了。常言道,儿行千里母担忧。虽然只是短短的一年,但做母亲的又怎能不担心,怎能不牵挂?所以母亲亲自送子到机场。然而,接下来的却并不是影视剧中常见的母子离别的感人场景。这一次华安的背影并没有像初进小学时那样频频回头,恋恋不舍,而是拿起了护照后,背影“闪入一扇门,倏忽不见”。或许,他感到自己已经长大了,所以就不像从前那么依恋。此时此刻,他大概丝毫没有顾虑到母亲的牵肠挂肚。

前后对比,异常鲜明。从恋恋不舍到非常冷漠,从小朋友到中学生,也许正是年龄的变更,导致了儿子对于母亲感情的明显变化。

作者的高明之处在于,不仅对比爱子的两个背影,还拿父女之情和母子之情进行类比。罗素曾经说过:“如果想让孩子长成一个快乐、大度、无畏的人,那这孩子就需要从他周围的环境中得到温暖,而这种温暖只能来自父亲的爱。”这句话足以显示父爱的巨大益处。文章的第二部分,细致描写了父亲的两个背影。

父亲开着廉价的小货车送女儿去大学,然而,仅仅为了女儿的体面,他却不敢把车停在大学的正门,“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边”。临走时向女儿说对不起,只因“这种车子实在不是送大学教授的车子。”而女儿呢,只能目送父亲的背影驶出窄巷。读到此处,不得不钦佩龙应台女士那出类拔萃的细腻笔风。区区一个动作,一句话语,就能够感人肺腑、催人泪下。而这一段恰恰是全文最动人、最感人的一幕。

父亲住院后,每周女儿都去探望。一次,女儿默默注视着父亲轮椅上的背影消失在玻璃门后。这是女儿对父亲的苦苦依恋,因为他的生命在倒计时。一个注视,就让读者热泪盈眶。

对于作者而言,儿子的两个背影和父亲的两个背影一样,都是难以忘记,但前者明显不如后者感人。在缅怀父亲的同时,作者又想对爱子说些什么?对于缘分,似乎只有在失去之后,人们才会加倍地感怀,全心地回忆。

背影,也许不必追,但又怎能忘?朱自清把“背景”写得无与伦比,而龙应台也通过“背影”,细致入微地诠释了人与人之间的缘分。抓住背影,就等于抓住了亲情的细节。著名作家的过人之处,往往体现在如何把握细节上。这一点,值得我们在写作时借鉴。

猜你喜欢
爱子华安著名作家
突出教学重点,让信息技术课堂充满活力
朱辉
爱子的力量
华安日日鑫增设H类份额
华安智增精选基金即将发行
福建华安:华安玉协会正式成立
著名作家张贤亮病逝
名人读《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