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美的哲思
大地回暖,河流解冻,晨曦熹微,你一定感受到了美;鸟儿鸣啭,枝叶沙沙,小溪淙淙,你一定听到了美;孩子嬉戏,青年俊朗,老人智慧,你一定看到了美。那些花草、那些山川、那些颂歌、那些田畴、那些可亲可爱的人们——从那些事物里面,你一定享受到了美。但是,什么是美呢?这一期,我们选取了三篇关于“美”的短文,也是关于美的思辨。在极尽优美而简捷的言语中,我们会发现,这正是哲学赋予人的哲思之美——它不是一事一物的繁复探讨,也不是聚众闹市的高谈阔论,而是智者静坐于只灯孤盏下的轻声诉说。他们面目沉稳安详、衣着俭朴纯洁,带着朴素的真理穿越时空迢迢而来——他们讲述美。今天,让我们再次重温另一位名人的名言:对于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主持人:宋晓杰
论美
弗兰西斯·培根
美德犹如宝石,为朴素背景所衬托反愈显光彩华丽。同样,人虽衣装简朴,但行止端庄而有美德,仍令人不由得充满敬意。
拥有美貌者并不等于拥有能与其容颜媲美的才干。因为上帝并不过分大度,往往赐此便不再予彼。许多人空有佳容,一无建树,恰因其顾全外在之美而忽略了其内在之美。
当然,此话也不尽然,历史与传说中的奥古斯都、菲斯帕斯、腓利普王、爱德华四世、阿尔西巴底斯、伊斯梅尔等,既是美男,亦是俊杰。
仔细研究一番可以发现,形容之美优于色彩之美,而嘉言雅行之美又胜乎形容之美。画家难以表现至胜之美,因这种美难以尽现直观。此为一种精妙奇妙之美。
古希腊画家阿波雷斯和德国画家丢勒曾有一滑稽观点,认为可按几何比例或选不同人身上的绝美之处,合绘成一张至美的人像。其实,如此这般画出的美人,恐怕喜好者仅有画家自己,美无规程,常常可遇而不可求,非公式所能创造。就常见的许多脸形而言,它们的某一部分并不美雅,但观其整个面庞,却十分和谐动人。
许多步入晚景的老人因其举止优雅、风度娴美而赢得人们的敬爱,恰如拉丁谚语所说:“晚秋之景为秋色之至美。”而有的人虽年轻美貌,却因缺乏优美的修养而被人不敬。
美貌犹如盛夏之水果,易腐难存。世间曾有过许多娇容美艳者,因其青春放浪,晚景凄凉,而追悔莫及。此种情形无时不提醒我们,美貌须与美德善行完整结合,唯此,美才会华光四射。
解读
人生在世不过转瞬的几十年,谁不希望自己有着如花似玉的美貌、玉树临风的风采呢?那样,不仅令自己开心快乐,也令别人赏心悦目。但是,易逝的容颜犹如盛夏的水果,易腐难存——况且,谁能保证,会不会有着与美貌相匹配的才干与品德?这始终是一个困扰我们的问题,就像我们追求美的心一刻也不曾停歇。美是一个大的题目,它需要有最完美的结合——外表、品质、性格、修养、思想……其实,它是对于一个人的综合评定。单一的“美”未免太单薄,而没有说服力。如果,造物主不能让我们有楚楚动人的容貌,那么,我宁愿要那稀缺的一部分——在黑夜中能够发光、发亮的美德。
谈美
纪伯伦
一位诗人说:请给我们谈谈美。
他答道:你们将去哪里寻找美丽呢?如果她不出现在你们的旅途中,指引着你们,你们如何能够找到他?倘若她不是你们话语的编织者,你们如何能够谈论她呢?
被虐者和受伤者说:“美,仁慈而温柔,就像一位年轻妈妈,用自己的荣光半遮着面孔,走在我们中间。”
激情澎湃者说:“不,美强烈而可畏,就像暴风雨一般,震撼着我们脚下的大地和头上的天空。”
疲乏者说:“美是柔声细语,她在我们的心灵中讲话。她的声音沉浸在我们的寂静中,正如一抹微光在阴影的恐惧中颤抖。”
但好动者说:“我们曾听过她在山峦中呼喊,她的呼喊换来了马蹄声、展翅声和雄狮怒吼声。”
晚上,城市的守夜人说:“美与晨曦一起从东方升起。”正午,含辛茹苦者和风尘仆仆者说:“我们曾看见她斜倚在黄昏之窗眺望着大地。”
冬日,困在风雪中的人说:“她将与春天一同来临,在山谷里跳跃。”
夏日,收割庄稼的人说:“我们曾看见她与秋叶相拥共舞,她的发梢缀着雪花。”
你们刚刚谈及关于美的一切,事实上,并非她本身,而是你们未被满足的要求,美并不是一种需求,而是一种狂喜。她不是干渴的嘴唇,也不是伸出的空手,而是一颗滚烫的心,一个愉悦的灵魂;她不是你们想看到的样子,也不是你们想听到的乐曲,而是你们虽闭上眼睛也能看到的样子,虽掩住耳朵也能听到的旋律;她不是蕴含在褶皱树皮下的汁液,也不是利爪下垂死的鸟儿。她是一座永远绽放花朵的花园,一群永远翱翔苍穹的天使。
奥菲里斯城的人们啊,当生命揭下她圣洁的面纱时,美就是生命。
然而,你们是生命,也是面纱。
美是凝视自己镜中之影的永恒。然而,你们就是永恒,你们就是镜子。
解读
“美并不是一种需求,而是一种狂喜。她不是干渴的嘴唇,也不是伸出的空手,而是一颗滚烫的心,一个愉悦的灵魂。是一座永远绽放花朵的花园,一群永远翱翔苍穹的天使。”是的,美在不同的人眼中、在不同的季节里,有着不同的表象、不同的图景。但是,作为本质意义上的美,是鲜活的,是流动的。美是万物完美的象征,它体现在理智的成果上。归根结底,美就是生命,就是我们自己。当你有着美的眼睛,有着美的心灵和向往,那么,你看到的一切就都是美的。不管是受伤者、疲乏者、守夜人,还是收割庄稼的人、困在风雪中的人,都会看到美像一只红酥手,在远方遥遥地呼唤。
简单之美
丽莎·普兰特
简单主义正在成为一种新兴的生活主张。因为大多数的生活,以及许多所谓的舒适生活,不仅不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是人类进步的障碍和进步的悲哀。人们更愿意选择另一种生活方式,过简单而且真实的生活。
斯迪芬在她所在的社区的一次停电中,发现了许多事情的真相。在那次意外的停电中,斯迪芬和她的家人,对科技强加的黑暗中的秘密十分感兴趣:不仅有神奇的萤火虫,还有城市的静寂、久违的家庭温馨和邻里的关怀。
其实,在离他们不远的地方,已经有些人选择了“无电源插头”的生活。
那么为什么要选择无电生活呢?最大的一个好处是:孩子们可以在无电视的环境里成长。没有暴力,没有商业行为,没有电子游戏。孩子们读书、爬树、在河里游泳……总之,他们像健康的小动物一样成长。其实,他们本来就应该是这样的。
另外一个好处就是经济、省钱。人们不用月月缴纳电费、有线电视费以及各种网络有偿服务的费用,甚至不必受到电视广告的诱惑而增加不必要的消费。
3月的一个夜晚,瑞得·派克在他的无电小屋中和家人围坐在炉火前望着窗外的星空,静静地聆听,静静地观察。桌上几支蜡烛跳动着火焰,炉中的铁锅冒着热气。每一次小屋之行都让瑞得一家感到家庭的温馨和生活的恬静,夜晚也充满了神奇和憧憬。
当然,简单生活并不一定是物质的匮乏,但它一定是精神的自在;简单生活也不是无所事事,但却是心灵的单纯。一个清洁工和一个公司总裁同样可以选择过简单生活,一个隐居者和一个百万富翁如果都认同简单的做法,他们同样可以更充分地吸取生活的营养,然后快乐终生。简单的关键是你自己的选择和内心感受。就像素食主义只是简单主义者的一种选择,但并非简单生活的实质。
简单其实是一种全新的生活哲学。当你用一种新的视野观看生活、对待生活时,你会发现许多简单的东西是最美的,而许多美的东西正是那些最简单的事物。
解读
生活之美、生命之美,美在简单——而这里所说的“简单”,并不是指粗线条的轮廓和大开大阖的举止和作派。恰恰相反,这里所说的简单,正是细微之处的细心感受、体验和体察。现代生活赋予我们太多、太好的东西了,但是,滚滚红尘中,我们是否想过,那其中的一些“东西”会不会令我们心灵空虚、情感荒芜?会不会令我们的生命提前透支、出现赤字?“简单”并不是偷懒,不是对丰富物质的完全回避与漠视,而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人生况味。让我们来做一道数学题——不是加法,而是减法——你就会发现,其实,在我们的一生中,真正需要的东西并不是太多,而大部分东西,都是耗损我们的祸殃。为此,在追求现代生活富足美丽的空隙,请你慢下来,回头看看那些真正令你感动的往昔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