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生物学名词对照与统一工作

2008-03-24 01:17高素婷
中国科技术语 2008年1期
关键词:昆虫学海峡两岸生物学

自1992年海峡两岸实现科技界的双向交流以来,两岸学者在进行学术交流时,虽都使用汉语,但常常会遇到科技术语不一致的障碍,不得不借助英语才能把意思表达清楚,影响了相互之间的交流。 所以,1993年第一次“汪辜会谈”就将“探讨两岸科技名词统一的问题”列入共同协议之中。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作为海协会确定的两岸名词对照统一工作的牵头机构之一,同台湾海基会的牵头单位“李国鼎科技发展基金会”保持密切的联系,按照“先急后缓”“先易后难”的精神来计划安排两岸名词工作。目前,生物学领域已完成出版了《海峡两岸昆虫学名词》(2002年)和《海峡两岸动物学名词》(2005年),海峡两岸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四个学科的名词对照工作正在进行中,并于2007年1月在台湾台北召开了第一次两岸专家研讨会,完成了对照一审稿。

一 海峡两岸生物学名词现状

1.海峡两岸生物学名词有良好的对照基础

中国学者一直非常重视科技名词的命名和统一工作,早在1909年就成立了科技名词编订馆,1919年中国科学社就从事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工作,1932年成立了国立编译馆,在当时教育部主持下陆续审查了一些学科的名词,出版了一批英汉对照的名词。在生物学方面,1949 年以前已经完成的名词草案有比较解剖学、昆虫学、细胞学、组织学、普通动物分类学、脊髓动物分类学、植物病理学、植物生理学、植物学、植物生态学、普通园艺学、植物园艺学等分支学科[1]。

1949年两岸隔绝以来,在台湾方面,台湾“教育部”仍设有“国立编译馆”,负责科技名词的审查和编辑出版工作,陆续编订出版了几十种学科名词,一些台湾学者自行编订的遗传学、昆虫学等学科的英汉对照词汇或词典也有上百种。在大陆方面,1950年政务院设立了学术名词统一工作委员会,1985年国务院批准成立了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现更名为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简称全国科技名词委),是政府授权代表国家审定和公布规范科技名词的权威性机构,陆续组织成立了60多个学科专业分委员会,其中生物学领域的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等12个分支学科的名词已公布出版。生物学学者自行编订或翻译的英汉对照词汇、词典也有几百种。

海峡两岸学者多年来所做的这些工作为我们现在研讨、对照生物学名词打下了良好基础,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2.海峡两岸生物学名词比较

通过对已出版的《海峡两岸昆虫学名词》(2002年)、《海峡两岸动物学名词》(2005年)及正在进行对照的海峡两岸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四个学科的名词对照一审稿汇总、整理来看,昆虫学、动物学这些基础学科两岸完全一致的名词约占85%,而不一致的名词约占15%,部分词例(注:词例选自全国科技名词委分别于2002年和2005年公布,并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海峡两岸昆虫学名词》和《海峡两岸动物学名词》。)如表1;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等近年来发展快的学科,两岸完全一致的名词约占70%,而不一致的名词约占30%,部分词例(注:词例选自海峡两岸遗传学名词和海峡两岸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名词对照一审稿。)如表2。

从表1和表2可见:(1)台湾使用的生物学名词有些至今还不统一,如印迹,在台湾就有墨点、印渍、墨渍等多种名称;(2)所选不一致名词是一些基本学科体系的上位词,这类词不一致,还使派生出的一系列复合词不统一,部分词例如表3:

二 造成海峡两岸生物学名词现状的原因

1.由于中国的近代科技术语基本上是从国外引进翻译的,虽然中国一直很重视术语的中文命名和规范化,但因为中国的语言有多种方言,读音不同,加之汉字是方块字,又有同音字情况,使一些名词一直存在混乱不统一的现象。

2.在海峡两岸隔绝长达逾50年的期间,恰好是现代科技大发展时期,尤其生物科学取得空前发展,是全球范围内最受关注的基础自然科学,其遗传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等学科,集中了生物科学最基础和最前沿的研究,是生物科学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随之也涌现出了大量新名词,而这期间,两岸学者无法进行科技交流,不能相互了解和学习对方的技术,各自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方式定名,使原本一套中文生物学名词逐渐由于新词的翻译差异而扩大了分歧。

3.大陆根据科学的发展,由权威机构组织生物学领域专家按生物学分支学科进行了审定,并相继公布出版,更正了一些名词,如大陆将“胜(peptide)”改为“肽”,而台湾还沿用20世纪30至40年代的定名“胜”。再如,大陆将“白血球(leukocyte,white blood cell)”和“同功酶(isoenzyme)”分别改为“白细胞”和“同工酶”,而台湾还称“白血球”和“同功酶”,等等。

4.台湾地域较小,且大部分高校采用原版书作教材,加之学者各行其是,对科技术语规范化的重视程度远不如大陆,且近年权威部门未组织生物学领域专家做生物学名词规范化工作,使生物学名词存在不统一现象。

三 海峡两岸生物学名词对照原则

关于海峡两岸科技名词对照与统一工作,全国科技名词委是本着“积极推进,增进了解;统一为上,选取最佳;求同存异,逐步统一”,“老词老办法,新词新办法”等原则开展的。依照这些原则,海峡两岸生物学学者商定《名词对照本》的收词范围和准则为:(1)以全国科技名词委审定公布的学科名词为蓝本;(2)对一些各自已习用或有争议的名词暂时保留或列出更合适的推荐名;对一些新产生的名词,则争取及早在协商的基础上共同定名,以免以后再行对照;(3)在两岸分别召开两次名词交流研讨会。

根据商定原则,台湾专家以全国科技名词委审定公布的学科名词为蓝本,并参考台湾出版的有关资料整理出《名词对照本》初稿。大陆专家根据《名词对照本》初稿遴选出需重点讨论的名词,以便在几天的会议时间里取得最大的研讨效率和成果。

在名词对照交流研讨会上,两岸专家们以科学的态度,实事求是地就两岸不一致的名词进行认真讨论,使一些定名不一致的名词取得一致意见。例如cleavage center一词,大陆称“卵裂中心”,台湾称“分裂中心”,经讨论统一为“卵裂中心”;再如conservation一词,大陆称“保护”,台湾称“保育”,经讨论统一为“保育”。对部分各自约定俗成的名词暂时保留,如pheromone一词,大陆称“信息素”,台湾称“费洛蒙”。有一些名词则列出推荐名[2],如sacculus一词,大陆称“抱器腹”,台湾称“输卵囊”,经讨论推荐名为“抱器腹”。

四 海峡两岸生物学名词对照与统一的意义

汉语是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之一,也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文字,使用和懂得汉字的人数约14亿以上[3],而且随着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以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因特网的普及,学习和使用汉语的人将会越来越多。中文术语统一和规范化就显得非常重要,特别是海峡两岸同属中华文化,两岸科技名词不统一,不仅影响两岸科技工作者之间的交流,还影响到民族语言的纯洁和中华文化的传承,也影响汉语在世界上的推广和发展。通过两岸生物学名词对照研讨会,两岸学者进一步了解了两岸生物学名词的不同,对增进两岸生物学科知识的传播、文献的编纂与检索,以及促进两岸学术交流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并为今后继续深入做好两岸名词的统一打下良好的基础。两岸名词统一工作是祖国统一大业的组成部分,但同时两岸学者也深切体会到这将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工作。

参 考 文 献

[1]冯志伟. 我国的术语规范化工作.语文建设,1995(12).

[2]海峡两岸昆虫学名词工作委员会.前言. 海峡两岸昆虫学名词.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3]路甬祥.发刊词. 科技术语研究,1998(1).

高素婷: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100717

猜你喜欢
昆虫学海峡两岸生物学
谷稗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森林昆虫学经典学术著作再版
法布尔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海峡两岸
海峡两岸
昆虫学
海峡两岸
海峡两岸